最近,我總莫名回想起自己的中學(xué)時光,具體算來,應(yīng)該是1996年前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羈的歲月,讓父母傷心,師長傷神。但那時的我,卻只知道在無休止的嘮叨和叮囑中拼命地享受快樂。
1996年,是一個露天臺球遍布街巷的年代;是游戲機廳人滿為患的年代;是VCD迅速普及、錄像廳徹夜不眠的年代;是廣場卡拉OK盛行、用磁帶聽Beyond的年代;是看電視不用換臺,也沒臺可換的年代;是《未來水世界》、《真實的謊言》、《勇敢的心》、《阿甘正傳》的年代。1996年,沒有10兆帶寬,沒有藍(lán)光高清,沒有家庭影院,沒有魔聲耳機,那是一個音質(zhì)嘈雜、影像粗糙,理想勝過現(xiàn)實,集體快樂大于個人享受的年代。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在美國舉辦,那是現(xiàn)代奧運的百年誕辰。記得那年夏天,經(jīng)常好幾家人圍著一臺電視,在大馬路上看奧運直播,帶著雪花點的電視屏幕,時不時還要蹦騰兩下,有時候卡屏卡到運動員百米都跑完了,電視里還保持起跑姿勢。但這些影像上的缺陷,絲毫也沒有打擊大家觀看的熱情,特別是當(dāng)中國運動員出場,滿大街都能聽到喝彩聲,王軍霞、伏明霞、鄧亞萍、李小雙……這些名字在若干年以后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著1996年的夏天。
時隔16年,今夏再次迎來了新的一屆奧運會,早在去年就有大量商家專門推出“奧運電視”、“奧運相機”、“奧運手機”等等以奧運為名義的產(chǎn)品。奧運會更成為現(xiàn)代科技普及到大眾用戶中最有利的推動劑,3D數(shù)字轉(zhuǎn)播、超高清視頻技術(shù)、上億的圖片像素、更快的相機連拍功能……由此帶給我們的,是更清晰更精準(zhǔn)的視聽感受,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震撼。我們能看到長跑運動員身上滴灑的汗珠,能看到游泳運動員眼鏡中反射的水波,能看到柔道運動員流下的一滴血。那些越來越清晰的奧運影像,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視覺和讀圖意識的轉(zhuǎn)變。攝影與奧運有著諸多的關(guān)聯(lián)與話題,本期雜志我們?yōu)樽x者呈現(xiàn)專題——《攝影,以奧運的名義》。
如今,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有著雪花電視屏幕的奧運會了,也很難和鄰里一起喝著啤酒看比賽,更不會聽到馬路邊不時傳來的掌聲。當(dāng)我們手拿遙控,在50多英寸的高清電視前,聽著比賽的環(huán)繞立體聲昏昏睡去的時候,是否會懷念那個激情四溢的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