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斌
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領導力量,也是組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他們的職務犯罪直接危害群眾的切身利益,嚴重破壞我們黨的形象,較易激化矛盾和引起群眾上訪。因此,研究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問題,對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基層組織;監(jiān)督制約;懲防并舉
1.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概況及特點
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A市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71件96人。其中,涉案主體為村支部書記22人,村民主任28人,財務人員5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22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67人。涉案金額3萬元以下32人,3~10萬元36人,10萬元至20萬元以上19人,20萬元以上8人。涉嫌貪污罪68人,受賄罪9人,挪用公款罪的11人,行賄罪3人,玩忽職守罪4人,介紹賄賂罪1人。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36人,3~7年有期徒刑是6人,7~10年1人,10年以上3人,適用緩刑43人,免于刑事處罰2人。由此可見,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犯罪主體多為村支部書記和村民主任且文化水平較低。在涉案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中,村支部書記和村民主任共50人,占總人數的5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67人,占總人數的69.79%。
二是觸犯的罪名主要為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所立案件中,A市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農村基層組織涉嫌貪污罪68人、受賄罪9人、挪用公款罪的11人,分別占總人數的70.83%,9.37%,11.46%。
三是犯罪形態(tài)多為共同犯罪。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為了隱蔽犯罪活動,不為村民所知,采取相互勾結,共同作案的方式作案,獲取不法利益。
四是犯罪手段上較為隱蔽,即大多采取欺上瞞下的手段將資金偷偷轉移己有。具體表現為隱瞞收入、截留公款,虛列開支、虛報冒領,冒名頂替、偽造憑證等。
五是犯罪的領域多發(fā)生在國家支農惠農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涉及的領域主要發(fā)生在國家“救災、救濟款”發(fā)放、“燃油補助”、“普九化債”等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惠農支農的政策多,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掌管、經手的資金量也隨之加大,職務犯罪的幾率也增加.
六是案值小,刑罰處罰較輕。涉案金額3萬元以下的32人,3萬元至10萬元的36人,分別占總人數的33.68%,37.9%。由于案值小,依據刑罰規(guī)定,判處的刑罰比較輕。判處緩刑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36人,適用緩刑43人,分別占總人數的39.56%,47.25%。
2.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成因分析
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素質低,法律觀念淡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大多數是從土生土長的農民中選舉出來的,大多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如前述所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67人,占總人數的69.79%,文化素質低。他們的大多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容易被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導致了一些農村基層組織員犯罪。
制度不健全,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監(jiān)督。由于農村自治的特殊性質,相關監(jiān)督制度沒有建立,致使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監(jiān)督機制不暢、監(jiān)督效能不高,這就為基層組織人員的監(jiān)督留下了許多漏洞。
村級財務管理混亂且不公開透明。近年來,農村經濟多元化發(fā)展,但相應的正規(guī)化財務管理制度并未形成,假票據入賬,白條入賬,審批手續(xù)隨意等現象仍然存在,財務管理暗箱操作,財務制度流于形式。
處罰輕,打擊力度不夠。處罰力度不夠,如前所述,判處緩刑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36人,適用緩刑43人,分別占總人數的39.56%,47.25%。如此低的犯罪成本,導致承擔罪責與犯罪收益不成比例,誘使一部分農村基層組織人員鋌而走險。
3.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對策分析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隊伍建設。一要健全完善農村的干部選拔制度,選拔思想政治素質高,文化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農村基層組織人員,還要選任優(yōu)秀國家干部到村掛職鍛煉,加大選派優(yōu)秀大學生擔任農村組織人員的制度,改變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文化程度偏低現狀,為農村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和新農村建設提供隊伍保障。二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三要加大法制宣傳教育,規(guī)避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法律觀念淡薄問題。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要經常組織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學習法律知識,進行經常性法制教育,司法機關要采取送法下鄉(xiāng)、以案說法、舉辦圖片展和法制講座等豐富載體,在農村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檢察機關要利用已經查辦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使他們從思想上提高他們拒腐防變的能力,不敢以身試法。
健全監(jiān)督機制,制約權力運行。一要明確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監(jiān)督職責,切實發(fā)揮政府檢查工作和審計等方面對農村基層組織的監(jiān)督作用,防止監(jiān)督流于形式,例行公事的出現。二要農村基層組織人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機制應當建立起來。深化村務改革,建立民主議事規(guī)則及決策機制,凡是村內重大事務,均由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決定,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對村務決定進行監(jiān)督,定期公開村務,接受群眾監(jiān)督。三要嚴格執(zhí)行村務公開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工作和加大支農惠農國家政策的宣傳,把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日常工作置于群眾的有效監(jiān)督之下,真正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jiān)督權在透明的管理模式下得以轉化和實現。
完善財務制度,強化監(jiān)督管理。一要健全財務制度,嚴格按照有關法律和財經制度的規(guī)定,選用合格的會計、出納等人員,認真履行財務管理和財務監(jiān)督職能,實行收支兩條線,實施“陽光財務”,避免暗箱操作。二要堅持實行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定期審計和離任審計制度,避免財務混亂狀態(tài)。積極探索對會計、出納等人員實行交叉任職方式。三要貫徹落實村財鄉(xiāng)鎮(zhèn)管制度,將村財務賬冊及憑證交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專門機構管理,定期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專門機構審核,形成規(guī)范化的監(jiān)管制度。四要強化財政、審計監(jiān)督,財政與審計機關堅持定期與不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監(jiān)督檢查,特別應將重大開發(fā)項目、土地征用補償、國家補助資金等列為重點檢查內容。五要堅持財務公開。村財務所有賬一律公開,內容全部公開,并且賦予村民查賬權,倘若村民對賬務有異議,有權依照有關程序進行查賬。財務公開有利于對村財務公開透明的管理,規(guī)避暗箱操作,減少收入不記賬、虛列開支的現象出現,避免發(fā)生村財務上的職務犯罪。
懲防并舉,加大打擊力度。在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方針的前提下,依法嚴懲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檢察機關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加大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宣傳,發(fā)動群眾舉報,不斷拓展案件來源渠道。針對對農民反映強烈、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司法機關要快偵、快捕、快辦,依法重判重處。檢察機關積極主動取得公安機關、法院等部門的通力配合,廣泛運用社會各界監(jiān)督力量,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及部門銜接、配合機制,形成有效打擊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合力。檢察機關要立足法律監(jiān)督職能,積極運用檢察建議督促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監(jiān)督和管理,健全和落實各項村級制度,從制度上遏制和預防職務犯罪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