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季璐
農民工的“協作”伙伴
□本刊記者王季璐
北京“協作者”工作人員在給農民工子女上課。圖/王季璐
在老北京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胡同深處,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幫助農民工,扶持農民工,鼓勵他們自信,自愛,自強;他們?yōu)榱鲃尤丝谔峁┲驹阜?,以“團結協作、助人自助”為服務理念,尋求社會工作服務創(chuàng)新與公眾教育倡導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培育流動人口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倡導城鄉(xiāng)融合。這就是專門為農民工提供服務的民間公益性組織——北京市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以下簡稱“協作者”)。有人把它稱之為農民工NGO。
“再強大的人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再弱小的人也有幫助他人的能力。應該去挖掘他們自救的能力?!北本﹨f作者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心主任李濤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對于農民工的認識有誤區(qū),認為他們是弱勢群體,需要依靠,需要幫助,需要資源,需要……而忽視他們自身的潛力?!?/p>
張博是珠海一家經濟發(fā)展區(qū)的工人,平時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每天下班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帶著疲憊的身體休息補覺,而是去“協作者”的開放式服務中心整理圖書和簽到表,堅持每天在服務中心做一個小時的社工之后才回去睡覺。
“為什么平時工作那么辛苦,還來這里做社工?”記者問。
他靦腆一笑:“每天從流水線上直接回到宿舍,倒頭就睡,雖然感覺身體得到了休息,但是無異于機器按程序勞作。我來這里做社工,就是想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能夠感覺到我是像人一樣生活,能給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并且能得到認可?!?/p>
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各種社會問題也會凸顯,社會公益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調和社會矛盾、解決問題的重要角色。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民工的認識有意無意地停留在“廉價勞動力”的角色上,農民工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業(yè)?!
“不!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人。作為人,我們需要關注他們的情感交流,關注他們的社區(qū)融入,關注他們的成就感和價值實現。但是這些被我們忽略了?!畢f作者’做的核心工作便是更多地鼓勵農民工參與社會,團結協作,助人自助?!崩顫蛴浾呓榻B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數億農民走進城市,這既改變了億萬農民的命運,也為經濟發(fā)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但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也帶來很多問題。
他們該如何適應城市生活?如何融入城市文化?“我們要還原農民工作為人的需要,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最大地激發(fā)出他們的潛能?!崩顫榻B說:“2003年非典之后,‘協作者’在服務方面重點針對流動人口健康、法律、文化、心理、安全幾大領域,開展一系列的服務。一方面,主要是為生活比較困難的農民工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在解決的過程中,鼓勵農民工朋友參與進來。培養(yǎng)他們自己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確認自己作為人的角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p>
孫紅是一名身患尿毒癥的打工妹,在她的家族里,只有叔叔孫振亮一人識字,在他們的意識中,患這種病屬于“不治之癥”。
有一次,叔叔和她聊天突然想到,城里人工作一般都會有社會醫(yī)療保險,而侄女是在城里打工的,是否也應有保險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孫振亮找到了“協作者”的社會工作者咨詢。
經過詳細詢問,他了解到,城市的務工人員其實是應該有社會醫(yī)療保險的,但是從來沒有農民工爭取過,更多時候,這種本應具有的權利,更像是一個符號。
孫振亮犯難了,爭取這種權利對他來說無異于神話,這樣的好運能落到他身上么?而且他對零零碎碎的法律條款也是一竅不通。他說:“我把侄女的材料都給你們,你們幫忙寫吧。我們什么也不懂,也沒有多少錢?!?/p>
李濤一聽,便立刻糾正他的思路,他說道:“不對,這件事是你的,我們作為社會工作者是協助你,咱們一起來申請?!?/p>
孫振亮詫異地說:“我雖然認識幾個字,但是從來不懂法啊。”
“沒關系,我們一起來找?!?/p>
不容分說,李濤開始協助孫振亮一起找出相關法律和文件,一點點分析,一起寫申請書。
其實,對于“協作者”的工作人員來說,幫助農民工寫申請要比自己寫申請書辛苦得多,但是他們清楚自己的角色,也希望農民工能夠在所經歷的事件中轉變思想,具有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協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鼓勵農民工參與社會,團結協作,助人自助。
結果,這份原本能夠一個小時就完成的申請書,因為要協助孫振亮轉變思想,執(zhí)法懂法,卻寫了一個禮拜。
而同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尿毒癥患者需要換腎,在母親給孫紅捐出一個腎后,她出現大量排異現象,這時需要抗排異治療。但孫紅家境貧困,繳不起醫(yī)療費用,醫(yī)生停止了抗排異治療,導致腎臟隨之破裂。孫振亮背著孫紅在醫(yī)院下跪,從一樓一步步跪到五樓,祈求醫(yī)生的憐憫。李濤得知情況后,趕到現場,對他說:“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下跪,站起來,用我們的知識,用理性的方法去面對、處理這件事?!?/p>
歷經漫長的三年,經北京市勞動局監(jiān)察大隊特批,作為農民工的孫紅終于等來了屬于自己的社會醫(yī)療保險。
也許對于很多農民工而言,在城市打工,能按時拿到屬于自己的工資已屬不易,社會保險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奢望,但李濤說:“社會保險不僅僅是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符號,也是屬于農民工自己的權益!
每當過完春節(jié),浩大的農民工返城大軍又將開進城市。與十年前相比,如今進城打工的新一代農民工有了溫飽以外的更多追求。他們有文化,眼界廣,需求多,不會為基本生活條件的滿足而止步。
他們期待融入城市,期待更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期待精神生活的豐富。當他們的愿望與現行的用工條件形成較大落差時,一系列新的沖突便浮出水面?!皡f作者”組織各種公益活動,讓他們參與進來,培養(yǎng)他們自我救助的能力。
2009年4月,“協作者”組織開展流動兒童健康普查活動,為2072名流動兒童和教師提供免費的身體健康檢查,并為53名家長進行健康生活常識、親子關系方面的培訓。
6月,“協作者”舉辦首屆流動兒童趣味運動會,共有4所打工子弟學校的180余名流動兒童參加,同樣也為高盛公司、高校學生、勞工朋友搭建了志愿參與的平臺。
9月,“協作者”舉辦“我的社區(qū)我的家”首屆流動兒童繪畫大賽,參賽作品既有生活在胡同里的兒童的畫作,也有城鄉(xiāng)結合部流動兒童的作品。孩子們以社區(qū)生活、家庭親情、參與活動等為素材,表達了對社區(qū)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60華誕的祝福。
幾年來,“協作者”累計為15萬人次的農民工提供了包括健康、法律、文化、能力建設等專題社會工作服務,并召開了兩屆全國性專題研討會,正式出版了六本書籍,進行了全國性的農民工圖片展巡展及民眾戲劇巡演活動。在服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一千多名志愿者,最值得驕傲的是,其中有5名農民工通過了國家社會工作資格考試。
公益成就希望,社工讓公益更有力量。李濤表示,“我們所有一線的社會工作者,要通過服務推廣,讓更多的社會公眾認識到公眾服務的重要性,感受到專業(yè)價值的所在。我們就會從社會工作的學習者、服務者,真正轉化為社會工作的建設者,和社會發(fā)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期待更多的人參與社會建設,讓每個人都成為公益力量的凝聚者、傳遞者。”
□ 編輯鄧凌原□ 美編閻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