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建華
(山西省汾河中下游水務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2)
汾河三壩灌區(qū)灌溉輸水西干渠位于三壩總干分水閘下游,全長5 100 m,從分水閘到鐵牛灣,擔負著西九支、西十支兩條支渠及干開口的1.2萬hm2農田的灌溉任務。該干渠修建于20世紀60年代,土質為砂壤土,流速0.7 m/s,縱坡1/2 500。渠道斷面為梯形,底寬 6 m,標高 2.5 m,設計水深 2 m,內坡 1∶1.4~1∶1.5,渠埝寬度 5~6 m,兩邊相同,外坡 1∶1。
西干渠設計流量10.5 m3/s,為土質渠道。除夏季外,其余3個季節(jié)都需用水,用水時間長且用水量較大,造成左渠埝1/3局部淘刷,隨時會出現決口,不能輸水。由于兩條渠埝是鄉(xiāng)村交通要道,灌區(qū)群眾曾整修培厚,但放水后又被沖走,成為險工地段。為使灌溉渠道平直,適應現代化管理要求,擬對西干渠防護工程立項,采用干砌石墊底、預制混凝土塊的方法進行防護。
根據水力學計算,結合原總干土渠設計斷面,混凝土預制塊為40 cm×60 cm×12 cm,片石墊層厚度20~30 cm,鋪底為0.1 m厚的現澆C20混凝土(設計伸縮縫),與水接觸面為混凝土,摩阻系數小,渠底不易淤積,基礎為0.5 m×0.5 m干砌片石。
為防止混凝土凍脹破壞,裂縫損殘,結合已有工程設計經驗,采用堆砂石排水孔,在渠坡底部0.3 m處,每隔15~20 m安裝1根直徑4 cm、長0.9 m的塑料硬管,在中間打2排小孔,然后用砂石、小亂石、粗砂、中砂、細砂、原土按由粗到細的順序堆放,尺寸為塑料管外用0.4 m,隨坡度向上1.5 m,呈堆放形態(tài)0.3 m×0.2 m,以利于上部滲水,渠道內無水時,渠道邊坡水分順利排出,不會成凍脹破壞,以確保防護工程的使用壽命。
為防止因不均勻沉陷和伸縮而產生裂縫,避免由底部壓力引起裂縫,中間留一條2 cm的中縫,呈2×3塊形,然后用瀝青砂漿填滿,以適應各種外力破壞。邊坡每隔20~25 m設一道2 cm的沉陷縫,縫內用瀝青沙漿填滿,以適應溫度及應力變化所產生的不均勻沉陷。
防護渠道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的技術規(guī)范、規(guī)程和施工技術要求進行,采用分段流水作業(yè),施工期為5—9月。
以相應段建筑物為中點,用經緯儀打成一條直線作為中線,在中線上每隔50 m打1根固定木樁,然后用水準儀測出高程,以此為基準,撒上灰線,確定兩邊基礎開挖線,在筑成基礎后,放兩邊坡線,采用固定線架,直線段10~20 m放線架1個,要嚴格控制內坡角度的高程和位置,認真檢驗架身的垂直度,要求縱向水平偏差低于2 cm,標高偏差小于2 cm。線架可以減少放線工作量,以保證精確度。
基礎土方開挖是水工建筑物修建的主要組成部分,分干開挖和濕開挖兩部分。干開挖省工省費用,濕開挖需要用人工排水或井點排水,此工程挖基礎僅1 m左右,但因時值雨季,土質黏性,施工比較困難,宜采用中型挖掘機,便于操作,費用低且效果好。
土方凹地回填采用分層夯實法,即三打二,要求干容重達到1.5。在夯實過程中,含水較高部分水泥可先放在邊坡上,采取分層曬干的辦法,以避免過濕出現翻水現象,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4%,尤其是施工人員要嚴格把關,特別是坡度上分層夯實,不同厚度、不同層次用夯實機操作,以保證工程質量。
干砌片石緊前工序是整坡,整坡好壞直接影響干砌質量,可用放線整坡法,選擇無風化和寬度大于0.3 m的片石。砌石大頭向下,保持砌石穩(wěn)定,然后用小片石填緊,并將大凹處用小片石填滿。填充時,應注意外露面不能高起,以致影響砌筑預制混凝土塊。
干砌石鋪填空隙較大,如果直接砌混凝土塊,高低不平,不容易操作,采用1∶3水泥漿,材料浪費大。故采用河粉沙填平踩實的辦法,使其成為一個平面,在此基礎上,在固定的放線架上掛坡度線和水平線,根據混凝土規(guī)格尺寸,留下伸縮縫和2 cm工作縫,用1∶3水泥漿砌塊,使用前要用水濕潤。工作縫要用鐵釬從外面壓實并留下3 cm的余地以便勾縫。特別是最上面蓋塊,應注意要平整,外角要成為一條直線。
勾縫可使砌體表面美觀,保證質量。要嚴格操作規(guī)程,首先要用鋼絲刷將松動部分去掉,縫深達2~3 cm,并在勾縫前用水沖凈,以利結合??p內刷一層水泥漿,將水泥砂漿分2~3次填充到縫內,分次壓實抹光。勾縫砂漿要稠,避免凝固時收縮與砌體脫離,砂漿比例1∶2,勾縫形式為平縫。
三壩西干防護工程采用干砌石墊底、上砌現澆混凝土塊的辦法,從應用角度出發(fā),以混凝土防沖保埝,以片石結合反濾設施防止凍脹,雖然一次性投資較高,但解決了渠道淘刷問題和凍脹問題,且渠道使用年限將成倍延長,尤其適宜在我國北方有冬季供水的渠道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