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君霞 (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
葉蛋白的飼用價值
竇君霞 (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葉蛋白又稱青草膠,綠色蛋白濃縮物(簡稱LPC),是以新鮮的牧草或青綠植物的莖葉為原料,經壓榨后,從汁液中提取出的高質量的濃縮蛋白質飼料。因這種蛋白質來源于植物的莖葉,故稱為葉蛋白。中國有廣闊的葉蛋白資源,開發(fā)利用葉蛋白是解決中國食品、飼料行業(yè)中蛋白質資源緊缺的一條重要途徑。僅以苜蓿、甜菜和甘薯3類作物計算,葉蛋白的潛在資源量為2016萬t,若能利用其中的一半,即可填補中國飼料蛋白的缺口。此外。還有許多植物莖葉蛋白質資源未加以利用。所以,從葉蛋白資源來說是十分豐富的,最重要的是葉蛋白用作飼料,其營養(yǎng)價值和飼用價值是很高的。
據報道葉蛋白的營養(yǎng)成分中,葉蛋白的蛋白質含量為45%~65%,一般葉蛋白消化率可達80%左右,能量代謝率為69%~90%。氨基酸組成齊全且配比合理,各類氨基酸含量接近動物蛋白,其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最高。有人分別用山羊豆、豌豆、紫花豌豆和波斯三葉草提取葉蛋白對16~18周齡的公雞作消化試驗,其粗蛋白的消化率依次為70.0%、80.2%、69.7%、58.8%;在4組幼牛的飼喂試驗中,用10%、20%和30%的葉蛋白代替標準乳蛋白,以標準全奶粉做對照,飼喂50d后,試驗組與對組差異不大,這說明飼喂犢牛時可以用10%、20%和30%的葉蛋白代替標準乳蛋白;把4種不同質量的葉蛋白和3種不同級別的魚粉分別加在以大麥為基礎的豬日糧中,飼喂結果表明,其效果與魚粉相當。
胡蘿卜素作為無活性的Va源,在畜禽營養(yǎng)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因VA不足而出現(xiàn)的機體代謝紊亂癥達50種以上,癥狀隨VA不足持續(xù)的時間和不足的程度而變化。用苜蓿葉蛋白代替肉雞日糧中魚粉和大豆蛋白的飼養(yǎng)試驗表明出肉率,肉中干物質,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均與對無明顯差別,但試驗組雞肝臟中VA的含量高于對照組。
飼喂家禽對雛雞的試驗表明,用LPC代替日糧中50% ~75%的魚粉或骨粉時,雛雞成活率提高34%~42%。在雛雞日糧中添加2.5%、5.0%、10.0%苜蓿葉蛋白,試驗表明,添加2.5%~5.0%時,對增重有良好效果。在肉雞生產中,用LPC代替50%日糧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增加效益0.7%~2.7%,用LPC代替75%的日糧動物性蛋白質飼料體重比對照增加7.4%~11.8%,效果很好。用苜蓿葉蛋白代替母雞日糧中的魚粉和大豆蛋白的試驗表明,出肉率、雞肉質量及肉中干物質、蛋白質、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而且試驗雞的肝臟中VA含量高于對照組。育肥豬中,在仔豬43~60日齡階段,用LPC替代日糧中50%的魚粉與脫脂乳,替代大豆粕和水解酵母后,平均日增重與對照組相比僅差4g,大幅度最降低飼料成本。在飼喂奶牛用LPC或者是用LPC+賴氨酸+蛋氨酸,替代奶牛日糧中50%的葵花籽餅,均可以增加產乳量,提高乳脂率及乳蛋白產量。
目前國外許多學者用葉蛋白飼喂母雞、肉用仔雞也取得了滿意效果。如波蘭學者對產蛋雞飼喂含17%大豆粕、6%大豆粕和12%葉蛋白、17%葉蛋白3種做對比試驗,未發(fā)現(xiàn)對雞健康和體重有不良影響。法國、西班牙學者也用葉蛋白做了相應的一些試驗,都得出可用苜蓿葉蛋白部分代替雞飼料日糧中蛋白質飼料。另外許曼馴等人在杭州用美國籽粒莧葉蛋白進行飼養(yǎng)草魚試驗,結果也說明葉蛋白濃縮物可部分代替魚粉等優(yōu)質蛋白。
總之,葉蛋白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極為豐富,飼料行業(yè)開發(fā)和利用葉蛋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2012–09–07)
S816.4
B
1007-1733(2012)12-0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