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徐德軍
(重慶市墊江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重慶墊江 408300)
(一)發(fā)病過程 某鄉(xiāng)鎮(zhèn)雞場飼養(yǎng)12 000只土雜雞,由于管理粗放,場地衛(wèi)生環(huán)境較差,氣侯變化影響,在5周齡時,雞群發(fā)生眼型和皮膚型雞痘,發(fā)病率為20%,7周齡時,雞群感染了新城疫和葡萄球菌?。坏珗龇秸`認為是雞痘,未引起重視,其后雞只陸續(xù)出現(xiàn)少量死亡, 死亡一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到2011年10月11日止,死亡率達到60%,場方雞僅存活4 800只,當日將病雞送我所做病理剖解診斷;初步診斷為新城疫繼發(fā)葡萄球菌病。場方用百毒殺、蓄康、聚喹酮碘等消毒藥消毒雞舍、運動場;并緊急用Loast(Ⅳ)疫苗四倍量飲水,加投慶大霉素針劑飲水和肌肉注射,用藥一周后,疫情得到控制,停止死亡。
(二)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亂,無光,翅膀下垂,不愿活動,嗉襄腫大積液;病雞倒提有大量酸臭液體從口流出,拉白色稀糞;病雞胸腹部,大腿內(nèi)側翅膀背側等處掉毛,表皮水腫.外觀呈紫色或紫紅色,局部炎性壞死或干燥結痂。
(三)病理剖檢 對6只死雞進行剖檢,病理變化基本相同,可見皮下有數(shù)量不等的膠凍樣黃色液體或紅色液體;胸部和大腿內(nèi)側有條狀出血或彌滿性出血點;喉頭和氣管黏膜充血,腺胃乳頭很少出血;心外膜、心冠脂肪充血、出血;肝臟有出血點或土黃色壞死灶;脾臟腫大,呈紫紅色,直腸黏膜和盲腸扁桃體多見有出血。
(四)實驗室診斷 取肝、脾作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單個或2~5個短鏈狀革蘭氏陽性球菌。無菌取6份肝、脾分別接種普通瓊脂平板及血液瓊脂平板,經(jīng)37℃24 h培養(yǎng),普通平板上形成圓形、濕潤、不透明凸起的光滑菌落,繼續(xù)培養(yǎng)菌落變成橙黃色。3份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形成白色圓形菌落,周圍有溶血環(huán),取上述菌落作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典型葡萄串狀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五)血清學診斷 常用的方法有HA和HI試驗、ELISA檢測6份雞血清抗體水平很高,檢測結果分別為達到12 Log2以上和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陽性。說明病雞已感染了雞的新城疫病毒。
(六)藥敏試驗(紙片法) 敏感性高的藥物是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的藥物是氯霉素,低度敏感的藥物是鏈霉素、呋喃唑酮類藥物;不敏感的藥物是青霉素、四環(huán)素。
(七)防治措施 全群雞只中隔離病雞,對場地和雞舍消毒藥噴霧消毒;對飼喂器具進行消毒藥水浸泡消毒;首先對全群雞只用Loast(Ⅳ)疫苗4倍量飲水緊急免疫接種,提高雞只新城疫抗體水平,抵抗雞城疫野毒株的感染;對病雞每只肌注慶大霉素2 000U,1天2次,連用3~5 d。全群用慶大霉素(4 000~5 000U/只)飲水,早晚各1次連喂3~5 d,采取上述措施后,除20多只嚴重的病雞死亡,第5 d追訪,雞群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