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向日葵心理:#抱怨#在生活中,你真的沒有必要去聆聽別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你可以逃走,你也可以直接對抱怨者說“No”。如果你不去參與那個游戲,抱怨者就得去面對其痛苦,而痛苦,常常是幫助人直面真相的最好的動力。如果沒有痛苦,甚至還有同情者抱慰自己的受害者角色,那又何苦要去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呢?
(piu來piu去:那心理咨詢師豈不都要失業(yè)啦??。?/p>
@美國駐華大使館V:你同意紐約時報這篇文章的觀點嗎?《論雙語的優(yōu)勢》,作者說,與使用一種語言的情況相比較,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條件下使用兩種語言有實際的明顯優(yōu)勢,但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jīng)開始證明,雙語的優(yōu)勢甚至比能夠與范圍更廣的人交談更有根本的意義。有雙語能力可讓你更聰明。全文http://url.cn/0MjEKL
(piu來piu去:疑似明白為神馬美國本土的孩紙考SAT考不過亞洲的孩紙啦,原來是因為他們沒有雙語能力的優(yōu)勢啊~~那誰,那誰,還有那誰,表要再說英語不好是愛國滴啦~)
@鄭淵潔V:我認為齊桓侯是被扁鵲嚇死的。以扁鵲當時的高學歷,齊桓侯知道扁鵲是神醫(yī)。齊先被扁說病在皮膚,然后又被說病進了邊境,到腸胃了,再入骨髓。循序漸進地嚇人比猛然嚇之效果惡劣多了。健康的齊桓侯被扁鵲的自我暗示逐步嚇死。老師今天說學生不行,明天繼續(xù)說。結果學生就成了齊桓侯,自信心無疾而終。
@老課本新閱讀V:【把學生看作天使】一個教師怎樣看待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情緒。有人說,教師“把學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獄中?!苯處熑绻暸c學生打交道為煩惱之源,那一定是他的學生觀出了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的痛苦是自找的。
(piu來piu去:高三的孩子們看過來,如果你不喜歡小孩子,也不愛教書,千萬別報師范院校啊,損人不利己哦?。?/p>
@巴學園:過分害怕失敗的孩子往往都更重視結果而非過程。過分關注結果,會讓孩子在結果不盡如人意時感到沮喪,產(chǎn)生自卑感。他們會為了擺脫自卑感更加執(zhí)著于競爭,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要告訴孩子,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本身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piu來piu去:艾瑪,這條的“打擊面”好廣啊。偶先躲會兒,就不一一點名了,乃們自己對號入座吧~~)
[編輯:付洋]
fyjie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