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線的玉雕藝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繼木雕、石雕、磚雕這“徽州三雕”之后,安徽人也已經在玉雕界收獲了自己的舞臺。
素有玉雕界“觀世音汪”之稱的汪洋,極講究玉料、喜雕花鳥的王金忠,以線條流暢著稱、喜雕瓜果的曹國斌,以壽山石與田黃石的薄意創(chuàng)作為靈感的萬偉,除了頂級海派玉雕大師這個共同的光環(huán)。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安徽人。
5月27日,四位皖籍大師帶著各自的作品,回到家鄉(xiāng),共聚合肥。當大師與大師聚到一起,玉便是他們最大的話題。
從選料到實物雕刻,用心凝結的是一件頂級的玉雕作品,從初識玉到形成自己的獨有風格,練就的則是一名出色的玉雕大師。玉雕從來不只雕物,雕的更是人。
站在大師的肩膀上
要成為大師,首先必須以大師為師,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
如今在業(yè)內獨當一面的這四位皖籍大師,都無一例外曾拜人技藝精良的大師門下學藝,當年他們舍棄一切奔赴上海也只因為一點——上海是眾多大師的集中地。
萬偉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去上海之前,他已經在玉雕事業(yè)上小有成就。中學畢業(yè)后,由于家中親戚的影響,萬偉進入安徽滁州玉器學校學習玉雕,玉的溫潤內斂像塊磁石牢牢吸引住了萬偉,原本只是謀生手段的活計自此成為了一生至愛。
憑著過硬的技術,萬偉進入了一家臺灣人辦的玉器廠,后來又被全國知名的玉器企業(yè)——正東玉器聘請為技術總監(jiān),工作穩(wěn)定、待遇優(yōu)厚,然而這些都不能成為萬偉原地不動的好借口,他對當時聚集著眾多玉雕界大師的上海向往已久。
“上海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氛圍一直是我所向往的,而且還有這么多的大師。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光,只有給自己新的養(yǎng)分我才能在玉雕的路上走得更遠?!?/p>
在玉雕這條路上,萬偉到達如今的高度跟兩位大師息息相關。
來到上海后,萬偉所拜的第一位老師是玉雕界資歷極深的劉忠榮。劉忠榮以玉牌的創(chuàng)作而著稱,擅長以單純的刀法,展現出令人驚嘆不已的氣韻與生命力。他的作品“青玉獸面壺”曾被評為國家文物級珍品。跟著劉忠榮老師學習的一年,萬偉獲益匪淺。
除了老師,對萬偉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就是他的好友盧開飛。此前專做擺件的萬偉對和田籽玉知之甚少,但是來到上海之后,市場需求讓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方向,轉向主攻籽玉。此間擅長花鳥雕刻,尤其善于運用皮色的海派玉雕大師盧開飛對萬偉的影響極大,盧開飛將皮色運用到了極致,好的地方幾乎不動,作品在收藏界也極受歡迎,常常還沒完工就已被訂購一空。
“我那時候就跟著盧開飛跑,跑著跑著慢慢才有了自己的總結和想法?!闭劶按耍f偉呵呵地笑開了。
如今他已經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室,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在玉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我”的風格
術業(yè)有專攻,即便同在玉雕行業(yè),玉雕大師們也各自有自己主攻的方向。
“曹國斌可是我們玉雕界的糧食局局長?!痹谡劦街鞴シ较驎r,素喜雕刻瓜果的曹國斌遭到了萬偉的一番調侃。在座的其他人也各有所長,王金忠擅長花鳥,萬偉擅長壽山石與田黃石的薄意創(chuàng)作,這其中最特別的當屬專攻觀音玉雕、素有“觀世音汪”之稱的汪洋。
“信仰是主要原因?!痹谥袊T多的神佛中,慈眉善目的觀音一直是百姓信仰的重要寄托,對于汪洋來說,能把這種信仰帶到自己的事業(yè)上,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對千手觀音尤其敬重,給自己取的網名就叫“千手”。
汪洋的玉雕之路從一開始就跟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揚州學習玉雕基本功后,汪洋便來到上海拜師學藝,當時接觸的老師要求的作品便指定了觀音,自此汪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后來跟隨劉忠榮老師學習時,做的也是觀音雕刻。
玉觀音受眾面廣,受歡迎度高,因此主攻觀音雕刻的人也不在少數,汪洋為自己的觀音打上的烙印就是慈眉善目:“現在觀音雕刻分南北兩派,這是人為分的,實際上觀音在老百姓看來只有一個概念——慈眉善目。陶瓷做的觀音眼角朝上,有種兇的感覺,我不喜歡,溫潤的玉是最適合觀音的載體。”
汪洋的觀音以壁畫為基礎,為了刻好觀音,他常常去一些寺廟觀察觀音佛像,他雕出的觀音也與寺廟佛像一樣,眼神朝下。
“觀音畢竟是百姓的信仰,她需要帶著俯瞰眾生的慈善,這才是最貼合百姓的觀音像?!边@是汪洋對觀音的解讀。
除了對觀音的熱院,汪洋對家鄉(xiāng)的徽文化也十分關注:“揚州是海派玉雕的根,而安徽又是揚州的根,所以歸根到底還在徽州。安徽有很多好東西,像長豐縣、和縣出土的很多東西都是全中國頂尖一流的,但是安徽自己人都不知道。我們從來不缺文化,缺的只是對文化的整合?!?/p>
玉料為王
雖然已在業(yè)界聲名赫赫,但提到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四位大師都一致搖頭:“好的作品既要有好創(chuàng)意和好做工,更要有好料子。但好原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做到現在也沒做出真正讓自己滿意的,就是因為沒有遇到極品好料?!?/p>
一提起玉料,在場各位大師都齊刷刷看向了王金忠。
“他手上的原料都是極品,我們都垂涎已久了?!蓖粞蟮恼{侃中掩不住期待。
好玉得來不易,王金忠經常去全國各地淘購,新疆更是每年必去,除此之外,他還有自己的秘訣——一個叫阿六的新疆人。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上海遇到他的,他在圈內很有名,手上有很多好料,我們現在主要是對半合作,他負責找料,我負責雕刻出售?!?/p>
做玉雕的人都對和田籽玉十分青睞,圓潤純凈的質地加上廣闊的收藏前景使得和田籽玉十分受歡迎,但是和田玉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玉的好壞不能只看它白或不白,而是要看它內在細膩度,真正的好玉表面圓潤光滑,沒有瑕疵,這就是所謂的‘天工’,不需要任何雕琢修飾。所以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也有美玉不琢的說法?!蓖踅鹬乙贿呎f著,一邊從包里拿出一塊小玉石。
貓眼大的一塊小玉石,20克左右的樣子,握在手中剛好能一手包起,通體圓潤光滑,沒有一點瑕疵,這就是王金忠所說的“天工”。這塊玉王金忠時時帶在身邊,用來做看玉時對比白度和溫潤度的“比石”。
玉雕藝術上的作為,再加上時常去各大玉器市場露臉,王金忠早已在業(yè)界混了個“面熟”,每次去看玉,但凡他多瞟上的幾眼的玉價格都會變化,更別提他開口問價的了。所以,王金忠更傾向于去一些不認識他的地方淘玉,跟商販討價還價,偶爾還能撿個漏,這樣的感覺他很喜歡。
2009年天工獎展會上,王金忠就淘到一件物超所值的玉石。當時他在各個展柜間晃悠,獵頭般敏銳的眼光讓他相中了一個浙江人展柜上的一塊玉,不大,30克的樣子,王金忠在心里估算著價格大概在十多萬的樣子,結果商家的報價讓王金忠竊喜不已一一兩萬元。他毫不猶豫地拿下了,轉身回到自己在展廳另一頭的展柜,便有其他商家出價十五萬來買這塊玉,王金忠笑言:“這就是幾步路的差價?!?/p>
因材施藝
“玉雕是一個修補完善的過程,因為玉本身存在瑕疵,玉雕則利用這些瑕疵進行修飾。所以因材施藝是玉雕最重要的原則。”
曹國斌在雕刻自己的“會玉滿堂”這件作品時就深有體會。原本根據玉石的形狀,曹國斌準備做成一顆竹筍,在設計的過程中,玉石頂端的紅色皮衣讓曹國斌聯想到了玉米頭上的須,再畫上飽滿的玉米粒后,效果更是不錯,曹國斌便半途改了創(chuàng)意,將它做成了一顆飽滿帶穗的玉米,成品效果得到了_一致好評,原本他認為只值一兩萬價格的東西竟賣出了十幾萬的高價。
對玉雕師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便是創(chuàng)意。
“生活是源源不斷提供創(chuàng)意的源頭,只有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做出好的玉雕?!碧幪幜粜挠^察甚至成了曹國斌的“職業(yè)病”,就連面前喝水的茶杯,他都注意到陶瓷繡上的兩尾小魚,同時他已在腦中構想這兩條魚刻到玉上會是什么樣的效果。
除了留心生活,玉雕師們還經常到圖書館翻閱藝術畫冊來給自己的靈感積累“原始資本”,美術是做玉雕的基礎,現今他們都還在不停地學習中。
然而,創(chuàng)意不是超市里的商品,想要就能買的。
“有時一塊原石放上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想到好的創(chuàng)意?!辈車竺嗣掳蜕系膸赘窖蚝樱叭绻麤]有想好,輕易動刀不如不動。”
創(chuàng)意跟原料并非總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遇到對方,想到好創(chuàng)意但是找不到好原石的情況也很常見。曹國斌最近就有雕刻一組十二生肖之首的想法,目前只找到兩塊合適的玉石雕刻了羊首和龍首,另外十塊玉石還沒有著落。
另外,玉石的不通透使得雕刻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內在質地的突發(fā)問題,這就對玉雕師的“曲線救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汪洋就曾遇到一個玉雕師,在掏玉的時候不小心掏破了,這在玉雕中犯了大忌諱,最后玉雕師想出了一條妙計,將作品四周都鏤空了'做成了鏤空雕,完美地補救了回來。
“畫畫是加法,不對可以修補,但玉雕是減法,一旦出錯就很難補救,只能調整設計思路?!睂τ竦駧焷碚f,這是對能力的要求,同時也是值得挑戰(zhàn)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