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師道》雜志編輯:
你們好!
我第一次接觸《師道》是在縣城的一個同學家。那天,同學喬遷,新房之內(nèi),人頭攢動。抽煙的,喝茶的,玩牌的,我很不適應(yīng)——得找個清靜的地方獨自貓著。一轉(zhuǎn)身我悄悄鉆進了朋友的書房,關(guān)上了房門。朋友也是讀書人愛書人,書架上各種書籍琳瑯滿目,擺在桌上的是一本雜志,我順手翻了一下,是《師道》情智版第五期。
卷首語《餅干被偷之后》是一篇譯文,平時我不大喜歡看翻譯過來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我是一口氣看完了。這篇文章放在開篇確實對讀者特別是對教師起著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不能不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很重要,教育的目的是拯救是愛撫是促其自省。第二篇文章《改變的,不被改變的》通過教師的心理獨白,對校園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人一事回味咀嚼,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校園對教師職業(yè)的熱愛感激之情。
而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朱倩老師的《假如你就是那棵梧桐樹》和周順海老師的《讓文言文“活”起來》這兩篇文章。朱倩老師用尋美法和情境教學法教授李煜的《相見歡》,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性,自告奮勇地上臺展示自己揣摩出來的李煜當時寫這首詩時的心境花絮,創(chuàng)造意境和李煜在一起散步談話,課堂真正做到了活潑輕松。而周順海老師的文章形式很特別,他將三位老師的上課過程簡要地進行梳理,然后在每段結(jié)尾加上自己的評價,讀者看了一目了然,讀者的觀點“文言文教學可以活起來”在行文中也闡述得很充分。文章中的一句話“教古漢語詞典式、模擬考試式、一講到底式、讀背式和貼吧式等五種嚴重的弊病”說到了我的心里,我總認為文言文古詩詞教學沒有好的方法,“背死”是我的一貫做法,看了這兩篇文章,我覺得自己有了一種醐醍灌頂?shù)母杏X。
這時候,我的手機響了,是同學打來的:“你回去了嗎?開席了,你怎么還不來?”我這才想起了看時間,轉(zhuǎn)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真是夢里乾坤大,書中日月短啊。吃飯之后,我纏著同學借幾期《師道》給我看看,同學猶豫了好長時間,雙方討價還價,我以請客一餐為代價借了他的3本情智版《師道》。這年頭,估計“敲竹杠”是生存的必要之道,沒辦法,我咬咬牙答應(yīng)了?;丶抑?,我是如饑似渴,后幾期比較好的文章我不但認真鑒賞還復印了下來。
《師道》憑什么讓我對她這么癡迷?因為她不是板著臉和你談教育教學,她以教師的生活情感智慧的凝聚為核心,注重對教育教師學生課堂生活中的“情”的提煉和體會,能讓教師在工作之余找到一種共鳴,一些自得,一份閑情雅致。
新的一年,我訂閱了這份雜志,通過收藏閱讀,我對這份雜志的特點有了全面的了解?!稁煹馈穭?chuàng)刊于1990年,堅持面向基層、面向?qū)W校、面向教師的辦刊方向。2002年,《師道》雜志全新改版,刊物直面中國教育現(xiàn)實,關(guān)注教師生存發(fā)展,弘揚校園人文情懷。她的一些欄目也是大有嚼頭的。“邊教邊悟”收錄同行的教育故事,品嘗有心人對教育對教師職業(yè)的感悟?!皠e樣課堂”記載教師們與眾不同的課堂精彩,仔細閱讀,常常心領(lǐng)神會,手舞足蹈,智慧頓生?!靶抡撘暣啊眲t是一個窗口,編輯試圖通過這個窗口告訴讀者,教育是一條永不干涸的河流,站在河的對岸,你可以有千萬種過河的方法。只要你經(jīng)常閱讀,經(jīng)常留心,中外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就可以在這個窗口涌現(xiàn)。而“苦樂杏壇”猶如一曲曲高山流水,蕩滌著我們躁動的心緒,撫慰著我們淡泊的心扉。
歲月就在期待《師道》,閱讀《師道》,回味《師道》中詩意地豐富起來?!稁煹馈?,彰顯著大家的豪氣,承載著教育人的夢想,傳遞著精神家園的情智。
肖學堂
2012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