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那種感覺很暢快,從中了解到《兒童權(quán)利公約》基本精神的四個原則,即“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反復玩味,感觸頗深。可能很多老師會如我一樣,理所當然地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真心實意地愛著自己的學生,怎么會違背以上原則呢?
靜下心細細想來,在我們?nèi)粘=逃虒W工作中,是否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以成年人的是非標準衡量一切?是否以老師們心目中的理想模式為學生指明未來的路?在這自覺與不自覺中,那些看似為學生著想的教育行為已經(jīng)偏離了我們的初衷,已然與上述所言的兒童權(quán)利背道而馳了。
我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口頭禪:“真乖!真聽話!”這樣的評價語言儼然成了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是好孩子的重要標準之一。我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是真心實意地愛著自己的學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著想,希望我的學生個個都是聽話的好孩子。直到上個學期我接了一個新班,認識了小立。
小立,一個其貌不揚的男孩子,架著一副眼鏡,邁著方步,無論走到哪兒,腋下總是夾著一兩本書,標準的一個小學究。他不太愛笑,一旦笑起來,用同學們的話說有些恐怖。有著這樣外貌的男孩卻寫得一手好字,一筆一劃,仿佛刻上去的一般。他不允許自己的作業(yè)有一筆的涂抹、一絲的錯誤,如有不慎,寧可撕掉重來,也不會把帶有瑕疵的作業(yè)本交給老師。學習從不愿落于人后,作文競賽拿區(qū)一等獎,計算機比賽、奧英競賽也在全區(qū)名列前茅。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課堂上在同學們都附和著老師說“對”叫“好”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盡管這反對意見很多時候并站不住腳??墒撬偰芰信e出一大堆歪理,而且振振有詞。這時候我不得不停下來,與他對辯一番??删退憷砬~窮,他也不肯敗下陣來,而是硬著脖子,臉紅脖子粗地跟你犟。沒辦法,不能因他一個人影響課堂的教學進程,每每這時候,我只能拿出老師的威嚴,請他坐下,讓他保留自己的意見,課后再和老師探討。然而他總是一副不服氣的樣子,滿嘴嘟嘟囔囔極不情愿地坐下。說實話,課堂上面對他真是一件頭疼的事。怎么辦?課下找他聊天,希望他能認識到:堅持己見不是壞事,可也應該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錯誤的觀點一味地堅持,變不了真理??蛇€沒聊上兩句,他又故伎重演,跟你爭個面紅耳赤,說老師應該尊重他。他人雖小,可思想是自由的,有發(fā)表意見的權(quán)利,老師也應該認真聽取他的觀點和意見,何況大人的想法未必都是對的,即使自己的觀點錯了,也能給人啟迪,課堂學習就應該講民主……
聽他一番侃侃而談,我一時詞窮,不禁沉思。是啊,作為老師,我們往往一門心思地從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出發(fā):我?guī)资畾q的人了,走過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我說的話、我覺得重要的做法,作為學生,你就應該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既然我很用心地講了,你就該很好地領(lǐng)會。當我們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卻不由自主地滑入了以成人為中心的漩渦。而以成人為中心,說到底就是自我中心、個人中心。小立說的沒錯,他們雖小,然思想?yún)s是自由的,心靈是廣闊的。我們自以為在為學生著想的同時,忽略了對孩子們個性的尊重,也是對其個體獨特性和多樣性的漠視,缺乏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的意識和能力。
記得一本書中曾說過,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共同分享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分享師生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觀的過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再也無力擔當起當代教師精神寫照的重任,課堂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雙贏的過程。像小立這樣個性張揚、富于表現(xiàn)、思維靈活的孩子,怎能一味地要求他“聽話”,按照老師的是非標準來約束呢?
又快到兩周一次的辯論課了,抓住這個契機,我決定這次辯論請小立擔任辯論會的主席,希望他在主持的過程中,能悟出堅持己見與善于傾聽同樣重要的道理。小立不負眾望,辯論會主持得有模有樣,對雙方辯手的優(yōu)缺點分析得有理有據(jù)。小立的表現(xiàn)贏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課后我請小立談收獲,他嘿嘿一笑說:明白老師的用意,以后課上盡量做到不再固執(zhí)己見,學習接受別人的意見,只是我不能保證不再和老師辯論……
是啊,當我們自認為是一心一意地愛學生的時候,當我們實施教育行為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兒童最佳利益、尊重兒童尊嚴、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無歧視”放到首要的位置。因為:倘若缺乏了解,愛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夠的尊重,愛就會變?yōu)橹渑c控制;倘若缺乏關(guān)懷和給予,愛就是空洞和蒼白的;倘若缺乏責任,愛就是輕薄的。完整的愛、健康的愛理當包括這樣五個要素:了解、尊重、關(guān)懷、給予、責任。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順德區(qū)順德一中附小)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