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我們與眾多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一道,懷著仰慕的心情,相聚在移民新城——重慶萬州,參加了“相約三峽平湖·品味精彩課堂——全國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顒又校魑恍W語文教育專家,用自己精彩的課堂教學和前衛(wèi)的教育理念,給我們作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領,讓我們受益匪淺。但是,在感動于他們課堂教學的精彩之余,又不得不對部分名師課堂表現(xiàn)出來的“名師霸權”現(xiàn)象多了一些新的思考。何為“名師霸權”?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首先,是時間霸權??v觀本次教學觀摩活動,除賈志敏老師是用標準的兩節(jié)課(各40分鐘)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外,其余名師都是兩節(jié)連上,用時60分鐘(活動安排表如此,實際教學有的更長)。我總在想,現(xiàn)實的課堂明確規(guī)定40分鐘為一節(jié)課,這不管是從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說,還是從教學特定規(guī)律來講,都是有章可循的??墒?,包括這次觀摩活動在內的很多大師上課,都有“時間霸權”的嫌疑。如果僅僅因為是名師,就可以洋洋大灑,上課時間任由自己做主,我們真的很羨慕;如果能用60分鐘完成我們80分鐘(兩課時)的教學任務,這就更讓我等小輩望塵莫及。如此,觀摩課的示范引領作用會大打折扣。再者,動輒1個多小時,孩子們不累嗎?回到我們的課堂,能這樣去做嗎?
還是賈志敏老師說得好:“每節(jié)課40分鐘,這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是對客觀規(guī)律的尊重。不能因為是所謂的大師,就延時、超時。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能相差秒數(shù),不能相差分數(shù)。”
其次,是語言霸權。教師語言霸權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不同學生的角色歧視;二是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專制。
在觀摩課、公開課上,無一例外,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往往發(fā)言次數(shù)多。大師上課也一樣,為了讓課堂出彩、有亮點,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展示機會留給前面發(fā)言較好的學生;而對一些第一次發(fā)言表現(xiàn)不完美的孩子,授課老師則象征性地給他示范,讓他再讀一讀、說一說,然后表揚他“有進步,很好”,后面的教學,這部分孩子往往只能淪為默默的聽眾。
語言霸權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將自己的規(guī)范語言強加給學生,要求全體學生遵循這樣的格式“規(guī)范表達”。誠然,教學中應該提倡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及時糾正,但我們也應該允許孩子從小學會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引領他們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那種動輒“不對!應該這樣說——”的評價,盡管老師滿面春風,甚至流露著調侃般的和藹,比如“噫!又錯了吧,是不是應該這樣說呀”,(有人稱之為幽默)是不是會一定程度地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并有可能禁錮學生的思想呢?
再次,是對課堂引入的思考。無可厚非,觀摩課上,學生往往不是授課者平時面對的教育對象。因此,為了“拉攏”師生距離,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必要的課前游戲、課前談話是合理的。然而,包括本次觀摩活動在內,部分授課教師的課前引入顯得冗長且耗時較多。這就為名師教學的時間霸權埋下了伏筆。再者,部分教師的談話、活動等引入,似乎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不多,引入環(huán)節(jié)的時效性也有待思考。
比如某教師這么引入——
“大家都認識我了吧,應該叫我——”
“x老師!”(其實,老師課前已經(jīng)和孩子見過面,原班教師大多也會在課前給孩子們作簡單介紹。)
“對,你們很有禮貌。我從xx來,……(介紹老師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已經(jīng)喜歡上你們了,因為……”
試想,這樣的談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和孩子們的距離,但是不是省時高效呢?與本課的教學又有多少實實在在的聯(lián)系呢?
再如另一名師的習作教學——《童話寫作》。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童話的興趣,并初步感受童話的特點和魅力,老師安排了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然而故事講完以后,老師并沒有對童話的特點和魅力(賦予動植物以人的生命和靈性,通過一個故事表達某種情感和愿望等)作簡要介紹,而是直接過渡到“今天我們也來寫童話。首先請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五句話,大家試著用它們編一個簡短的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們講故事為什么不可以選擇一個更加簡短、有童趣的故事呢?這樣一來可以為后面的課內習作留下充裕的時間,避免課上“由于時間關系,請快一點”的尷尬;再者,選擇更簡短、更有新意、更有童趣的故事做鋪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大大提高??傊艺J為,談話要精煉,引入要簡短,內容安排應該切切實實為本課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白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