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有順
大師風范 名城楷模
——紀念我國實行名城保護三十周年
文/申有順
今年是我國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三十周年。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里,有人問我,你是如何走上歷史文化名城研究和保護工作這條道路的。
說起來話長,那還得從邯鄲在“文革”時期,“深挖洞”中挖出個地下城——“趙都廓城”說起。
(一)
邯鄲歷史悠久,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中晚期,邯鄲城就已經(jīng)興起。古本《竹書紀年》中就有殷紂王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jù)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钡酱呵飼r期,邯鄲在古書上更是史不絕書?!洞呵铩す攘簜鳌分杏涊d:公元前546年,衛(wèi)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發(fā)生了一次政變,公孫免余在衛(wèi)獻公的默許下,發(fā)兵攻殺了專權國政的大夫?qū)幭?,寧喜的同黨、衛(wèi)獻公的弟弟鱄,為此而“出奔晉,織絢邯鄲,終身不言衛(wèi)”?!敖P(qu渠)”一說是鞋頭的裝飾,一說是捕魚的網(wǎng),無論那種說法,都是可以證明邯鄲當時已經(jīng)是一個工商業(yè)非常發(fā)達的城市。而《國語·晉語九》也有“邯鄲之倉庫實”。到戰(zhàn)國時期,趙敬侯正是看中了邯鄲城的優(yōu)勢,才于公元前386年始遷都邯鄲。
那么,原來的邯鄲城在什么地方,它又是什么時候建起來的呢?舊日的地方志書和史書文獻中認為趙敬侯遷都邯鄲所建的趙王城,就是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邯鄲城。例如清顧祖禹的名著《讀史方與(yu余)紀要》寫道“邯鄲城,縣西南二十里(合現(xiàn)時十里),春秋時衛(wèi)邑,后屬晉?!馨餐跏贲w敬侯始都邯鄲?!鼻寮尉浮兑唤y(tǒng)志》也有類似記載,曰“邯鄲故城在今邯鄲縣西南,…戰(zhàn)國屬趙。趙敬侯元年自晉陽徙都與此?!痹诿駠尽逗惪h志》卷三《地理志》“故城”中也說“(邯鄲古城)在今城西南八里許,俗呼為趙王城,今基址僅存”。
但是,文革時期,邯鄲在“深挖洞”中,卻在現(xiàn)在城內(nèi)地下7-9米深處挖出了古城墻和戰(zhàn)漢時期的文化層。這被剛剛從“五七”干校解放出來的、我國歷史地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知道了,于是帶著他的助教和學生,利用“開門辦學”和“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之機,來到邯鄲,要運用他所開創(chuàng)的歷史地理學原理,探索埋在地下的邯鄲古城之蹤跡。
那時,我也剛剛從“五七”干?!爱厴I(yè)”,被分配到新組建的峰峰礦區(qū)基建局工作。峰峰礦區(qū)基建局除負責礦區(qū)內(nèi)的基本建設、城市建設任務外,還擔負著邯邢基地建設指揮部投資的、與邯鋼配套的石灰石礦建設任務。由于我在生產(chǎn)處,到市匯報工作、聯(lián)系業(yè)務自然而然地就落到我的頭上。當時主管該項目的是邯鄲市城市建設局。由于交通不便,來一次邯鄲最快也要兩天。因此,經(jīng)常住在市城建局后院內(nèi)部招待所的兩排平房內(nèi)。
1974年的春天來的晚,“七九”已過,仍脫不掉厚厚的棉衣。當我又住進市城建局后院招待所時,發(fā)現(xiàn)從北京來了6個人。帶隊的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個子不高,戴副眼鏡,人雖然瘦巴巴的,但走起路來還蠻有精神。平時不善言語,但嚴肅中透出善良可親。聽招待所的人講,他們都是從北京來的大教授,那個老頭還是全國有名的“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權威”,他們到邯鄲是來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的。后來才知道,那個瘦巴巴的老人就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其他幾個人是他的助教和學生。其中,就有后來成為我國著名建筑大師的周一星先生。他們幾個人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簡單的吃點飯,就背上測量儀器等工具出門,中午一般都不回來,晚上回來也非常晚。飯后,又都到老頭住的房子里你一句我一句的爭論不休。有時我睡醒一覺起來上廁所,看到他們屋子里還亮著燈。
我祖籍古都安陽城內(nèi)北門西,父親是個老中醫(yī)。小時候經(jīng)常領著我和弟弟到離城十幾里外的小屯(今殷墟)一帶收“龍骨”(甲骨文化石),作為藥引子用。古都的熏陶,兒時的見聞,使我從小就對歷史上的傳聞感興趣。加之當時是在文革特殊時期,運動不斷,今天批林批陳,明天又批林批孔;不是開批判會,就是寫大字報。象我們這些“戴過高帽游過街,住過牛棚挨過靴(指被批斗過)”,頭上有“辮子”,“屁股上有屎”的“運動健將”,就怕說錯一句話,寫錯一個字,再次被揪斗出來,到邯鄲出差,正好成了躲避參加運動的“避風港”。因此,我經(jīng)常借來市匯報工作,送報表等理由,隔三差五的到邯鄲出差,一個月有時能來四、五次,最多的一次待過17天。由于當時沒有電視,又是內(nèi)部招待所,住的人很少。晚上聽到他們在屋內(nèi)爭論,我也經(jīng)常過去湊湊熱鬧,久而久之,也就越來越熟悉,有時白天沒事,也幫助他們拿拿東西,出去轉(zhuǎn)轉(zhuǎn),下地道看看。不知不覺也成了他們“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按侯教授的說法,我是一名“自投羅網(wǎng)”、接受“再教育”的“編外人員”。
別看侯仁之教授表情嚴肅,不茍言笑,一旦熟悉了才知道他有著一付內(nèi)熱外涼的好心腸。有一次他問我是哪里人,我說是安陽城里的,他一聽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彰德府(安陽舊稱)和殷墟的情況,比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安陽人知道的還多。當他聽說我也在文革中被揪斗,72年才從“干?!背鰜頃r,高興地說,“咱們還是一個學校,同一屆的校友呢!”我聽了后一頭霧水,十分納悶。他是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全國最大的“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我才三十出頭,是最基層的一個“小爬蟲”;他在北京,我在峰峰,怎么與他成了校友呢?他笑著說,“咱們上的都是‘五七’干校,都是72年才‘畢業(yè)’,難道不是一個學校、一屆的校友嗎!”我一聽也哈哈大笑起來。
侯仁之教授等一行在邯鄲探尋古城的時候,正是“文革”動亂的特殊時期。當時,“帽子”滿天飛,“棍子”隨便打,一不小心就有被揪斗的危險。但是,他那認真、執(zhí)著、負責的精神特別使我感動。有一天雨后,由于泥濘路滑,我們從斜坡下地道時,一不小心,侯教授滑到了一個泥坑里,下身都濕透了,我們勸他回去換件衣服,他顧不上和我們說話,趕緊把衣服中的一個本子拿出來,一面看一面說“還好,還好,本子沒濕。”看看他渾身的泥漿,又看看他拿著本子翻看的樣子,不禁使我心中酸酸的。還有一次我們正在吃飯,忽然聽說在傳說中的回車巷內(nèi)一個豎井下約九米處,發(fā)現(xiàn)了十二個大石滾、方石板多塊,中間還夾雜有漢代的磚瓦碎片,侯教授一聽,把碗一放,嘴一抹就往現(xiàn)場跑。我們勸他,早晚也不在乎這一會兒,吃完飯再去吧,他一面走一面說:“這可是個重要點,如果在回車巷下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層,可以斷定邯鄲古城的位置。如果只有漢代文化層,這說明‘回車巷’只是個人文景觀了?!?/p>
轉(zhuǎn)眼就到了1974年夏天,已經(jīng)快半年了。隨著天氣轉(zhuǎn)熱,侯仁之教授一行對邯鄲古城的調(diào)查與研究已接近尾聲,他根據(jù)在“深挖洞”中的勘探資料和補充鉆探的情況,利用歷史地理學的理論,揭示了邯鄲古城的起源、發(fā)展與歷史變遷,認為“古邯鄲形成于沁河的沖擊扇上”,“到戰(zhàn)國時代,這里不僅人口密集,同時也是工商業(yè)比較集中的地方?!币虼耍翱梢哉f,現(xiàn)在埋藏地下的這個戰(zhàn)國時代的邯鄲城,是趙都時期的廓城,它應該是在春秋時期邯鄲城的舊址上,直接發(fā)展起來的。它正好位于沁河沖擊扇的中心,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地面和地下的水源也比較豐沛,為城市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倍F(xiàn)在的“趙王城是趙敬侯遷都邯鄲后新建的王城”。從這一認識出發(fā),侯仁之教授根據(jù)邯鄲在“深挖洞”中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遺存和文化層的情況,用柱狀剖面圖的形式,繪制出了當時邯鄲城的走向和平面示意圖。
侯仁之教授對趙都廓城的發(fā)現(xiàn),雖是在“文革”特別時期,也在邯鄲乃至河北省和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全國各大媒體都作了報道,市革委會聽取了他們的匯報,省內(nèi)、市內(nèi)不少單位請侯教授做報告。至今我手里還保存著一份1974年由邯鄲市城市建設局印刷的、侯仁之教授親自撰寫的《邯鄲城址的演變和城市興衰的地理背景》向邯鄲市領導6月22日匯報的紀錄稿,這可能也算是一件文物了。三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對照近幾年來邯鄲趙都故城中大北城(即趙都廓城)的發(fā)掘報告時,驚奇的發(fā)現(xiàn),其結果和三十年前侯教授所繪制出的示意圖基本一樣,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侯教授當年心無旁騖、執(zhí)著、敬業(yè)的工作精神和科學的神奇,并再一次體會到由侯仁之教授所創(chuàng)建的歷史地理學的真諦與魅力。
同時,侯教授在這份匯報材料里還對邯鄲的城市規(guī)劃、邯鄲城的建城年代、趙王城遺址的開發(fā)和保護,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至今仍被人們所沿用。如對位于邯鄲西南的趙王城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侯教授指出:“從邯鄲的遠景規(guī)劃來看,如何對待這座趙王城遺址,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座遺址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留的像趙王城這樣完整的戰(zhàn)國都城遺址已經(jīng)很少了,它是研究古代都城建筑的重要標本…它的城垣、臺階等還應照舊保留。當?shù)氐闹匾z址(如龍臺等)和出土遺物也可以就地整理展覽陳列作為進行階級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一個現(xiàn)場,這樣使古代的遺址、遺物也可以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在周圍建立起較大范圍的森林綠地,…最好開辟為市郊森林公園,既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也可以作為勞動人民的游覽場所。”在當時極左思潮的影響下,文物古跡遭到有史以來最嚴重、最廣泛破壞的日子里,侯仁之教授敢大膽呼吁并提出保護趙王城這座古都遺址實屬不易。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邯鄲市政府正是按照侯仁之教授的這一設想,籌措巨資,在趙王城遺址附近規(guī)劃建設了占地8200畝的趙王城遺址公園,不但使我國這座“現(xiàn)存戰(zhàn)國各都城遺址之冠”的趙王城遺址得到了有效保護,也為趙文化展示和邯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平臺。當2010年12月6日侯仁之教授百歲誕辰之際,我將這一消息告訴侯老和參加慶典的同仁們時,大家都倍感興奮。
(二)
如果說,侯仁之教授是我從事名城研究啟蒙導師的話,鄭孝燮先生則是我躋身于歷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引路人。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24個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后,在國內(nèi)外引起極大反響。它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而且對城市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因此,當1985年聽說國務院要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消息后,邯鄲市建委會同市文保處共同起草了申請報告。但是,由于當時認識上的局限,資料準備的 不充分,工作不到位。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我市名落孫山。
1988年10月“河北省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屆理事會暨省轄市市長城市問題研討會”在邯鄲召開,時任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全國政協(xié)常委、文史委委員鄭孝燮應省建委邀請,親臨我市參加會議并作學術報告。鄭老是我國著名的名城專家,主持并參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評審工作,又是第一次到邯鄲,他提出除作學術報告外,要看看邯鄲這座古城??紤]到鄭老年近八十高齡,受省、市領導委托,由我和市文保所陳光唐所長陪同他用一天時間,看看趙王城遺址、叢臺據(jù)勝亭、回車巷和學步橋。沒想到鄭老越看越興奮,他提出還要到市外看看,我們又到礦區(qū)考察了南北響堂寺、磁州窯遺址、玉皇閣、水浴寺和黃粱夢呂仙祠、插箭嶺、趙王陵,就這樣一連看了三天??春?,鄭老非常震驚,他感嘆地說:“我只知道邯鄲有三千多年,恐怕沒什么東西了。想不到還有這么多文物,保護的這么好,邯鄲理所當然應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彪S后,鄭老在和市領導交換意見時透露國家還要進行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評審,這可能是最后一批,建議我市要高度重視,抓緊工作,爭取趕上這趟“末班車”。他說,我現(xiàn)在還能跑得動,回北京后我還要發(fā)動一批專家來,我要親自拍幻燈片,留資料,親自宣傳邯鄲。隨后,他又與時在邯鄲視察工作的宋淑華副省長交換了意見,建議河北省應盡快啟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審批工作,為邯鄲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夯實基礎。
鄭老回到北京后,就向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作了匯報,并在國家級專家層面進行宣傳。第二年4月,又應市政府邀請,會同時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文物局顧問、全國著名的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國家文物研究所古建筑專家杜仙洲、國家古建筑園林研究會秘書長何俊壽等一行四人,到我市進行考察,并指導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在邯七天時間內(nèi),鄭老等足跡遍布我市及臨漳、涉縣、武安、磁縣等文物古跡點及古民居,親自錄制了趙王城、趙王陵、南北響堂山石窟、磁州窯遺址、無梁閣等大批幻燈片,搜集了有關資料;與市委、市政府領導及宣傳部、建委、城建局、文化局、規(guī)劃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文保所、園林處等各方面負責同志和專家進行了座談,并對申報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鄭老在邯鄲調(diào)研考察期間,那種對名城事業(yè)熱衷的態(tài)度,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以及淵博的名城知識,時時刻刻影響著我,感動著我。記得在考察趙王城時,鄭老對我說:“趙王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座戰(zhàn)國時期的都城遺址,我們要拍成幻燈片(當時攝像機還未普及),要把資料完整的保留下來,中午怕回不來了,你帶點干糧和一暖瓶熱水(當時還沒有瓶裝礦泉水和純凈水),咱們中午飯就在山上吃?!钡铱紤]到鄭老、羅老(羅哲文)、杜老(杜仙洲)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又是國寶級的專家,中午不回來吃飯、休息一會怎么能行。于是只帶了兩暖壺開水,沒有帶食品。心想到時候拉也得把他們拉下來,叫他們回賓館吃點熱乎飯,休息一會兒,千萬別把這些老頭子給累壞了。但沒想到的是,到了趙王城遺址現(xiàn)場,他們支起架子,拍起片子來,那種專心致志勁,好像忘了時間,忘了周圍的一切,勸也勸不動,拉也拉不回,無奈之際,我只好帶上車又跑到賓館拉上吃的回來。那一天我算了算,從上午八點出發(fā),一直到下午六點多夕陽西下快看不清時才回來,四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一口氣整整工作十多個小時。還有一次,我們在峰峰礦區(qū)考察時,鄭老他們發(fā)現(xiàn)在彭城鎮(zhèn)和臨水鎮(zhèn)交界處的紙坊村有一座明代時期建在太行古八徑之一滏口徑古道上的一座閣,當?shù)亟杏窕书w,是村子里的一個小學課堂,學生還在里面上課。鄭老一看驚奇得不得了,非常興奮地一邊看一邊對我說:“好、好、好,此閣全稱應叫‘玉帝四明無梁閣’,俗稱‘無梁閣’。該閣建在古道石拱券的平臺上,拱券下面是古代通往太行山區(qū)的唯一一條大道,是太行山地區(qū)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座建筑。該閣為磚瓦結構,無梁拱頂,閣內(nèi)無一梁柱,閣頂支撐在層層出超的24層磚壘斗拱之上,形成強烈的上沖氣勢,頂部正中藻井飾以飛龍,各斗拱間均有瀝粉彩繪人物,柱廊上部梁柱間還有精美木雕,真乃是國保級文物,不可多得?!碑斔犝f該建筑還未列入文保單位時,十分遺憾地說:“在咱們國家古代建筑中,有無梁殿、無梁寺,但在道路上建的無梁閣還沒有發(fā)現(xiàn),恐怕這是僅有的一座?!彪S即他又對羅老、杜老說:“回北京后,咱們一定得找國家文物局說道說道,把它列入國家文保單位,好好的保護起來?!笔虑橐策€正如鄭老所說的那樣,2006年5月25日,該閣正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學校已經(jīng)搬出,已成為我市一個著名的游覽景點。
當鄭老發(fā)現(xiàn)玉帝四明無梁閣,正在此拍幻燈資料片時,還發(fā)生了一段至今仍讓我們心存余悸、驚心動魄、難以忘懷的事情。由于該閣位于礦區(qū)東西一條大道上,人來車往絡繹不絕,我們恐怕路過此地的車輛碰著正在拍資料片的鄭老,又不能阻斷交通,于是幾個陪同人員只能圍成一圈招呼過往車輛繞行或緩行,就是這樣還是碰到了一個開手扶拖拉機的愣頭小伙子,雖然他的車速減得很慢,開得很小心,不知是心慌還是忙亂失措,一不小心就照著正在拍幻燈片的鄭老背后撞了過來,由于鄭老正在聚精會神拍片,也沒注意到身后開來的手扶拖拉機,車一下子從背后就將鄭老撞的跌倒在地上,當時把我嚇得臉色煞白,渾身發(fā)抖,把陪同考察的礦區(qū)郭清林副區(qū)長嚇得不知所措,開拖拉機的小伙子也嚇得從拖拉機上蹦了下來。這時,只見鄭老一骨碌從地上爬起,連身上的土也沒顧上拍一下,又拍起片子來。我們急忙趕上前去擔心地問道:“鄭老,您感覺怎么樣?看看碰到哪沒有?”鄭老一邊看片子,一臉疑惑的說:“怎么啦,怎么啦!別吵吵,片子還沒拍完呢!”好像剛才發(fā)生的驚險一幕和他一點關系也沒有。隨后,郭區(qū)長趕緊叫來交警,把車和司機扣下,非要叫鄭老上醫(yī)院檢查檢查。鄭老還奇怪的說:“檢查什么?到底出什么事了?”雖然此事只是虛驚一場,但鄭老那種工作起來心無旁鶩,專心致志的精神又一次讓我們所有在場人員所感動。
鄭老兩次來邯,他對名城工作那種情有獨鐘的精神,執(zhí)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對我市觸動很大。在白錄堂市長親自主持下,成立了常務副市長、主管副市長為主的申報與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領導班子,明確一名副秘書長協(xié)調(diào),市建委、文保處、規(guī)劃設計院、社科所抽出專人負責,按照申報規(guī)定和程序,從文物古跡介紹、照片影集匯編、保護規(guī)劃編制、申報材料搜集等人手,全面啟動了申報前的各項工作。從此,我才真正成為名城工作戰(zhàn)線上的一員。
(三)
邯鄲市委、市政府對名城工作非常重視,為了把邯鄲這座三千多年的古城保護好,充分發(fā)揮政府各職能部門和專家的作用,形成合力,市政府于2001年4月27日以邯政辦(2001)10號文正式組建了由市長任主任,主管規(guī)劃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兩位副市長任副主任,市政府主管副秘書長以及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及名城各方面專家參加的高規(guī)格有權威的“邯鄲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在市政府和名城委領導下具體負責名城日常工作。我也被宋恩華(現(xiàn)任河北省副省長)市長提名為市名城委專家委員和市名城辦主任,從此成了一名名城專職工作者。
邯鄲市名城辦成立后,我參加的第一個會就是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8月21-23日在哈爾濱召開的“2001年年會暨第十次研討會”。會上又見到了兩院院士、建設部原副部長周干峙。
我認識周部長較早,但真正第一次面對面接觸并聆聽周老的教導是在1988年10月“河北省省轄市市長城市問題研討會”在邯鄲召開期間,那次周部長應省建委邀請來為市長們作學術報告的。我被市領導點名負責接待周部長以及來邯做學術報告的鄭孝燮、李夢白等一行。當時,周干峙還在建設部副部長任上,工作繁忙,市政府決定派車去接,他堅決不讓,他說在鄭州還有個會,會后買張票坐火車就到了,別搞得興師動眾。結果他鄭州會后連晚飯也沒顧得上吃,在秘書汪科的陪同下,坐五點多鐘的火車,晚上將近十點才趕到邯鄲,簡單吃了點飯,就又開始整理第二天的講稿。第二天上午開幕式周部長作報告后,又抓緊時間和來邯參加會議的宋淑華副省長就全省建設工作情況交換意見,中午趕到他妹妹家(他妹妹在邯鄲中煤設計院工作),和其妹妹一家人吃了頓午飯,下午兩點又乘車趕回北京了,連市政府的宴請也未參加。雖然周部長在邯鄲只有短短十幾個小時,但他那緊張有序的時間安排,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溫文爾雅的處世態(tài)度,博覽廣聞的學術知識,以及對事業(yè)執(zhí)著奉獻忘我的工作精神,無不折射出作為一位學者型官員的睿智和敏銳。這些都感動著我,影響著我,吸引著我,自此以后,每到北京開會或出差,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到他辦公室看一看,聽一聽他的教誨和指點,開始了與周部長長達二十多年的交往。
這次在哈爾濱會議又見到周部長時,他已從部長崗位上退下來,但仍兼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主任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又成了我的直接領導和頂頭上司。但在這次會議開幕式中,周院士卻一反過來溫良謙恭的學者作風,講話一開始就大聲問道:安陽市的市長來了,桂林市的市長來了沒有?并針對安陽在古城內(nèi)“穿城破肚”、拆除大批歷史建筑、破壞古城格局,開了一條橫穿古城東西的大干道和桂林在漓江兩岸圈地蓋高樓,破壞古城風貌的作法,提出了中肯的、嚴肅的批評。同時,對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系進行了科學的詮解。周院士說:“城市是一個不斷發(fā)展、更新的有機整體,城市的現(xiàn)代化建設是建立在城市歷史發(fā)展基礎之上的。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城市擁有大量的、極其寶貴的自然遺產(chǎn)和文化遺產(chǎn),自然遺產(chǎn)和文化遺產(chǎn)來自天賦和歷史積淀,一旦受到破壞,就不能復得”“城市現(xiàn)代化不是看誰蓋的高樓多,誰蓋的高樓高;誰家的廣場大,誰家的馬路寬,甚至不惜在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地建設現(xiàn)代化的賓館酒店”,“越現(xiàn)代化越要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現(xiàn)在不是保護的太多了,而是保護的太少了,與中華文明的歷史很不相稱,我希望同志們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城市現(xiàn)代化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正確途徑;在城市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續(xù),在現(xiàn)代化的城市中能看到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光輝,這是城市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敝茉菏恳粓龀錆M激情、感人肺腑的講話使全體與會同志又一次受到了深深地感動和心靈的震撼,更給我這個名城專業(yè)工作者上了生動的第一課。
從此以后,無論是我市在制定城鎮(zhèn)化發(fā)展戰(zhàn)略時,在編制邯鄲市第四期城市總體規(guī)劃時,還是邯鄲市“十一五”“十二五”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時,以及邯鄲市東部新區(qū)建設規(guī)劃時,我又多次找到周干峙院士當面請教聆聽大師教誨,兩次邀請周干峙院士來邯鄲指導工作。
記得2004年12月16日,為進一步明確邯鄲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的功能定位,謀劃和編制好邯鄲市“十一五”規(guī)劃和“第四期城市總體規(guī)劃”,市委、市政府決定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清華、北大等大學院校,中央和國家、省決策咨詢研究部門以及各部委51位院士、專家蒞臨邯鄲,為邯鄲發(fā)展獻計獻策,周干峙院士在將近二十年后又一次來到邯鄲。當天晚飯后我陪同周院士在邯鄲市內(nèi)走了走看了看。在座談中,周院士既肯定了邯鄲近幾年的發(fā)展變化,又指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周院士說:“關于邯鄲城市總體布局、總骨架,現(xiàn)在看來還是做得不錯的。‘一個中心,幾個衛(wèi)星城’,組成了幾個系列,這個沒問題,不過局部還值得推敲”。周院士說:“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塊牌子來得不易。在城市規(guī)劃上,切忌‘邯鄲學步’,決不能照搬照抄其它大城市的發(fā)展模式。一定要以人為本,體現(xiàn)地方特色。昨晚有順同志陪我在博物館廣場走了走看了看,沿路走來,綠樹成蔭,廣場、草坪、樹木渾然一體,中華大街寬闊通達、車水馬龍,通往建設局、規(guī)劃局的小路清靜自然,辦公環(huán)境優(yōu)雅舒適,這就是一個城市未來發(fā)展的很好模式,這正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xiàn),很值得發(fā)揚”?!拔疫@里提一個建議,就是新區(qū)的土地劃分和路網(wǎng)結構太簡單,太呆板,都是簡簡單單的大方格子,對于一個城市非常復雜的交通和生活,用這么簡單的方格處理,不太好,特別是城市景觀?!薄昂愂械慕值?,大體上從東到西規(guī)劃了四條干線,每條干線都十幾公里長,80米左右寬,走在路上一方面寬的很壯觀,一方面寬的真可怕,寬大的馬路看不到盡頭,車輛走過的時候很容易認,但下一個路口很容易錯過。我建議你們再研究一下,要做到每個路口的景觀不一樣”。
同時,周院士還指出:“城市外圍要做真正的組團,一個組團也許就是10萬人、20萬人,組團之間用綠化來隔離,有寬有窄,有的地方一公里,有的地方幾十公尺,千萬不要攤大餅,最重要的是城市環(huán)境。如果像攤大餅一樣攤出去,那么很顯然,建筑高度密集,生態(tài)也搞不好。河流保留是毫無疑問的,河流的保留不僅是保留一條水道,而保留的是一條生態(tài)帶,它還有河灘,河有寬有窄,里頭有魚、有昆蟲,還有鳥。如果河流都變成整整齊齊的像公園一樣,那鳥就不來了”。同時,周院士還對邯鄲城市定位、城鎮(zhèn)化與工業(yè)化的關系,邯鄲打造區(qū)域中心城市等提出了具體建議。
還有一次是由市委副書記楊慧(現(xiàn)任衡水市市長)擔任組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研究室主任李德進(現(xiàn)任磁縣縣委書記)和我任副組長主持完成的《邯鄲市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研究》完成即將定稿之際,我們上北京征求周院士和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中央財經(jīng)委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城科會、建設部有關專家意見時,周院士專門抽出時間接見了我們一行。周院士說:“《邯鄲市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研究》報告,我看了兩遍,你們自己搞的,一個主報告,十個分報告,不錯。一個地級市能搞成這樣,說明你們是下了功夫、動了腦筋的,在全國也不多見”。他說,“邯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區(qū),是中國古代一個繁華的地區(qū),從商、周、晉、趙,一直到漢,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很了不起,這些東西是發(fā)展城市文化產(chǎn)業(yè)非常好的內(nèi)容,對推進城鎮(zhèn)化也有借鑒。邯鄲是成語典故之鄉(xiāng),我們的成語在韓國和日本都是相通的,這又是一個大大的吸引力。在推進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如何保護這些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非常重要”。周院士在分析了當前在我國推進城鎮(zhèn)化中出現(xiàn)的六個誤區(qū)和在城鎮(zhèn)化中需要值得注意的六個方面問題(其中就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個性特色)后,說:“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為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極其難得的機遇,要保持城市這一大系統(tǒng),健康地可持續(xù)發(fā)展,一定要制止對歷史文化的破壞性建設,如果把山水景觀丟了,代之以水泥、鋼筋、玻璃的高樓群;把傳統(tǒng)的建筑推倒,代之以抄襲立體的‘方盒子’;失去自己的特色氣氛,代之以復制搬來的‘歐美風’,其結果只能是低水平、低質(zhì)量、低品位的‘城市化’。它和刻意創(chuàng)新、吸收優(yōu)秀外來的文化毫無共同之處,也談不上什么現(xiàn)代化形象,稱不上真正的政績工程。一個健康的社會經(jīng)濟需要有健康的城市化,一個健康的城市化又需要有相應的健康的生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希望你們邯鄲市在推進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關注這一點,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p>
周院士的諄諄教誨、肺腑之言,不僅是對邯鄲市名城保護工作提出的建議,也是對我們每一個名城工作者和名城寄托了殷切的厚望。周院士,在您老和我國老一輩名城工作者的指導下,我國的名城保護事業(yè)大有希望。▲
申有順,邯鄲市城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市名城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