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是中國的,已經(jīng)成為國人的共識,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什么是中國的,不少人又不甚明了。這就需要我們及時彌補國情教育的欠缺。
據(jù)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處室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即將修訂的“初中地理教材”中,有關釣魚島的內容將得到細化,通過更具體的文字表述和圖示講解釣魚島。這些內容一旦被通過,無疑會加深下一代對釣魚島的全面認知和情感聯(lián)系。
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愛國不能僅停留在喊口號上。愛國,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每一寸領土,因為領土才是主權賴以存在的基礎。
提到領土,我們很多人只籠統(tǒng)地知道中國有多少個省,有多大的國土面積,至于哪些領土正受到周邊國家的覬覦,相關教材語焉不詳。釣魚島為什么屬于中國,學生不僅要知道“自古以來”,還應該清楚歷史細節(jié)、法律依據(jù)、相關文件以及政府的態(tài)度。只有通過這些細致的地理和歷史教育,才能強化下一代的領土意識。當然,中國幅員遼闊,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教材在內容上必然要有所取舍。編訂教材,除了學術和傳統(tǒng)的標準,還應該考慮國情和熱點。釣魚島問題由來已久,已經(jīng)關系到國家的核心利益,我們的教材就應該在此有所側重。除了釣魚島,近年來另外一些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領土糾紛也呈現(xiàn)升級態(tài)勢,比如在南海,這都需要我們的國民去關注和了解。
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在飛速前進,與國情教育相關的教材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們關心國家、關注現(xiàn)實。教育其實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還應有價值觀的傳遞,唯有全面完善的國民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成熟理性的國民。
目前,為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相關部門都做出了動作,教育和出版部門的跟進,或許不能在短時間內起到顯著的效果,但是從加強國情教育入手的思路值得嘉許。
(摘自《齊魯晚報》作者:沙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