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素琴,邵夏娃,周丹麗
(紹興市人民醫(yī)院,浙江紹興 312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心肌暫時缺血、低氧引起的以胸骨中上部突發(fā)壓迫感、沉重感、窒息感、灼燒感疼痛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疼痛發(fā)作大約持續(xù)2~3min。由于冠心病心絞痛是目前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患者可出現(xiàn)恐懼、焦慮、悲觀的不良情緒,是造成患者治療和康復的屏障。為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本院心內(nèi)科對38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均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2],男24例,女14例;年齡40~79歲,平均59.5歲;穩(wěn)定性心絞痛30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8例;病程30d~10年。
1.2 結果 對癥治療及心理護理干預1月后,心絞痛療效評定[3]顯效20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心電圖療效評定顯效13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8%。
2.1 做好心理疏導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病情復雜,治療周期長,大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對病情能否控制、嚴重程度等不確定感而產(chǎn)生緊張、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給康復和治療帶來不利影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做好心理疏導的前提,采用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增加護患相互交流的機會,護士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忠實聽眾,耐心傾聽患者對疾病的感受,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心理狀況,針對患者個性、心理反應,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輔導和心理護理[4],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出現(xiàn)病情反復的可能性,使其明確良好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力,緩解焦慮、抑郁、擔憂的心理困擾,保持較好的心理舒適度,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配合治療。
2.2 減輕疼痛的心理壓力 心絞痛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發(fā)作時的瀕死感使患者出現(xiàn)緊張、恐懼、痛苦。心絞痛發(fā)作時,立即讓患者靜坐或取半臥位,保持病房安靜,及時評估疼痛的性質及強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觀察用藥效果;給予精神安慰,指導患者緩慢深呼吸,使全身放松,以緩解疼痛,減輕心理壓力。
2.3 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社會心理因素對患者的精神和身體健康有明顯的正性影響,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患者康復。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生機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指導家屬以良好的情緒、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支持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親情關懷及家的溫馨,解除心理和經(jīng)濟方面過多的怛憂,從而減輕精神壓力,達到安心治療的根本目的。
2.4 提高藥物治療的心理效應 給藥是護理工作內(nèi)容之一,給藥中的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藥物效應。根據(jù)患者的文化層次、性格及疾病階段進行個體化服藥心理護理,講解藥物知識,強調(diào)藥物的治療作用,使其在認知水平、藥物使用和情緒調(diào)整上積極向上,提高藥物的心理效應,從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和預后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對患者心理活動、個性特點和心理問題施加影響,使其在生理、心理上處于滿足且舒適的狀態(tài)。因此,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術,還應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細微入手,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分析情緒波動的原因,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和勸慰,提供貼切、周到的心理護理服務,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礙,保持心情穩(wěn)定和安寧,有助于更好發(fā)揮藥物治療的作用,控制病情。本文資料顯示,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增加護患接觸和了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疾病的心理應對能力,消除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由心理失衡達到心理平衡,使之保持愉快和樂觀向上的心情,提高了藥物治療的效果。
[1]任均玲.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心理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8,29(22):2080-2081.
[2]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66-1369,1469-14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學出版社,2002:68-73.
[4]單銀娣,蔣小昇.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焦慮的原因及心理干預[J].護理與康復,2009,8(11):961-962.
[5]邵紅.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