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榮芳
恰當預設促進有效生成
■蘭榮芳
葉瀾教授指出:“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首先是教學情境的預設,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小故事、動聽的樂曲、幽默風趣的過渡語言……都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由、愉悅,從而主動地介入學習過程。其次是教學活動的預設,好課在于它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平臺,而且是構(gòu)建和生成知識的過程,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因此,課前,教師只有精心地預設課堂教學,課堂才會充滿靈動,充滿和諧,充滿智慧,才能讓學生有所知,有所獲,受益無窮,只有預設得越充分,課堂上教師掌控課堂,駕馭課堂才越得心應手。那么,怎樣進行恰當預設,以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呢?
在語文課上,巧妙留出質(zhì)疑、想象和朗讀的空間,可以促使課堂生成,打造高效課堂。
1.留出質(zhì)疑空間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因此,課堂上要給孩子留下充分質(zhì)疑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的質(zhì)疑,有的是我們提前預設到的,有的問題卻是我們不曾預設的空白。如在教學鄂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誠實與信任》一文時,在初讀課文后,我留出一段時間,讓孩子們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有孩子對“我很后悔,居然沒有問他的姓名、電話和地址”一句,提出了質(zhì)疑:“前面不是提到了小紅車主人給‘我’打進電話,接電話時,肯定有來電顯示,‘我’還需問小紅車主人的電話嗎?”孩子們的突發(fā)質(zhì)疑,給了我們更多思考:在實際預設過程中,教師要想多角度預想、多層次考慮學情,要預設情理之中的情況,更要預設可能的突發(fā)情況,從而“有備無患”。
2.留出想象空間
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茖W到了最后階段,便遇上了想象。”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文本,給孩子們留出空間,讓孩子們盡情馳騁想象。如可利用文本中的插圖,讓想象豐富圖中內(nèi)容;也可聯(lián)系文本,抓住重點句,用想象進一步拓展句子的深度與廣度。
3.留出朗讀空間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焙⒆觽儾煌纳铋啔v,不同的認知水平,不同的理解層面,對文本會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孩子留下朗讀的空間,讓孩子們用朗讀讀出自己充滿個性化的理解。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苯處煛W生和文本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應當是放飛心情、感悟生命的歷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關(guān)于文本的對話應當是平等、互動的過程。教師只有擁有充分民主的開放意識,才會尊重孩子,在課堂中才能催生和捕捉有價值的對話生成。
在鄂教版小學語文樂園四的口語交際《緊急情況》中,我緊扣文本,聯(lián)系孩子們的生活,把握孩子們談話的興奮點,預設了“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哪些緊急情況”作為對話話題,很自然地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很快生成了新的話題:①遇到火災怎么辦?②遇到水災怎么辦?③遇到踩踏怎么辦?④遇到擂肥怎么辦?⑤遇到地震怎么辦?
值得注意的是對話要貼近孩子生活,為孩子所喜聞樂見,孩子們才有話可說,教師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孩子們才敢說。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關(guān)的情境,以此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讓孩子們的想象飛揚,讓課堂生成靈動,靈光閃現(xiàn)。
如在教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我從第一句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中預設了一個情景讓孩子們想象:你會看到那些品種的花?你會看到哪些形狀的花?你會看到哪些顏色的花?
孩子們正沐浴在春天里,春的勃勃生機給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思路一下子如噴涌的泉水:花名,花形,花色,一串串地從孩子的小嘴里蹦出來,孩子們或流連于花形中、或徜徉于花色中,或陶醉于花香中,小臉洋溢著喜悅,眼睛溢滿了笑容。
語文課堂是流暢的、靈動的,是教師激情洋溢、才華橫溢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教師的評價對孩子的學習尤為重要。善用評價,巧用評價,能真正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指導孩子閱讀時,我們要多創(chuàng)設情景式即時性評價,充分調(diào)動孩子積極性。如朗讀《死?!分小皽貪櫟乃盐艺麄€身體托浮起來,像托浮著一把樹葉”一句時,當有孩子將“托浮”一詞重讀時,我贊道:“聽了你的朗讀,我知道了海水含鹽量很高?!痹捯魟偮洌x書的孩子好不得意,其他的孩子則躍躍欲試。當有孩子語調(diào)柔柔地,輕輕地讀此句時,我的一句“我仿佛看到了你悠閑地躺在海水中,就像躺在柔軟的床上時”的評語又給了孩子另一種啟示。
1.抓文眼設問
文章有文眼,它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脈搏,抓住文章的文眼精心設問,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教古詩《春日》時,我扣住“新”字,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無邊光景一時新”的“新”在哪里?我的問題一拋出,孩子們扣住“新”,紛紛舉起小手,他們將腦中浮現(xiàn)的萬物復蘇,氣象萬千的新,用精彩的語言詮釋出來。如“新”是小草兒偷偷地從大地媽媽的懷抱中探出小腦袋,嫩嫩的、綠色的。“新”是柳樹發(fā)芽了,剛抽出的嫩芽似小姑娘的辮兒?!靶隆笔腔▋洪_了,桃樹、杏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新”是小青蛙從洞里鉆出來,開始呱呱地叫?!靶隆笔寝r(nóng)民伯伯開始春耕,播種一年的希望……
2.緊扣文本設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依綱據(jù)本,緊扣文本發(fā)問,才會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成新感悟。每篇課文的文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中的重點句,課后所附的思考題,都可作為我們課堂生成的設問。
3.聯(lián)系生活設問
聯(lián)系兒童年齡階段特征和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設問,才能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活動和思維活動的走向,使課堂生成發(fā)源于學生的真情實感。
在小學語文鄂教版第六冊《一條大魚》一課中,我預設到孩子們對湯姆放魚時的“不情愿、依依不舍、失望”這種心理活動可能會因生活閱歷的限制,體會得不夠真切,于是我預設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剛剛擁有你朝思暮想的心愛禮物,這時爸、媽突然宣布讓你送給你的弟弟或妹妹,你會怎么想,怎么做?于是,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喚起孩子學習的動機,激起孩子學習的欲望,孩子們有話可說,課堂上不斷生成新的認識,新的教學資源。
生成是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tài)要求,一堂充滿生成活力的課離不開恰到好處的預設,只有實現(xiàn)課堂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的統(tǒng)一,我們的課堂才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吳家山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