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紅,陳一華,金愛梅
(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武漢 430212)
在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教學中,工程類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課題,多年來,我系從事工程識圖教學工作的教師,一直致力于識圖技能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現(xiàn)將若干心得體會作一闡述,以就教學同仁。
工程識圖這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識圖技能的培養(yǎng),與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制圖能力有較大的差別,所以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都有較大的改變。在以往教學中,制圖內容亦即畫法幾何和投影知識較多,學生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練習點、線、面和斷面曲線的畫法以及形體的認識,具體的工程圖部分內容往往章節(jié)較少,講課時一帶而過。畢業(yè)生到工作單位后,要重新開始學習識讀具體的工程圖。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只適用于教學周期長、工作中要手工畫圖較多或有設計任務的部門,對大量在生產(chǎn)一線從事施工管理的畢業(yè)生來說并不合適,因此適當減少制圖內容,加強識圖技能培養(yǎng)是教學改革的首選。
我們認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為如下內容:
(1)能力目標:具有三維形狀及相關位置的空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正確熟練識讀工程圖樣的基本能力;繪制基本工程圖樣的能力,應用計算機繪制工程圖樣的技能。
(2)知識目標:熟練掌握正投影法、標高投影原理和形體知識,熟悉具體專業(yè)的制圖標準及規(guī)定,熟練掌握工程圖樣的識讀基本方法。
(3)素質目標:具有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備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具備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近年來,我們通過多次組織師生座談會、發(fā)放調查問卷、請畢業(yè)生或企業(yè)專家座談等形式,對該課程的學習教學情況有了初步了解,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由于班級人數(shù)通常超過50人,上課干擾較大,教學效果不夠好,部分學生不能夠完全有效地接受課堂教學內容。
(2)由于學生在中學階段分文理科,畫法幾何課程的基礎程度有較大差異,導致學生空間感不夠,對圖形的立體感認識不強,嚴重地影響學習積極性。
(3)學生對識圖課程的興趣參差不一,學習主動性不夠,作業(yè)有應付、抄襲現(xiàn)象。
(4)學生對課本知識貌似理解掌握,但結合實際就出現(xiàn)錯誤,所學知識理論與實際缺乏貫通。
(5)教師對學生的識圖能力的考核方法單一,無法全面判斷此項知識的正確掌握度。
(6)教師缺乏實踐經(jīng)驗,講授方法刻板,課堂氣氛過于凝重,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針對以上情況,經(jīng)過反復討論以及學習其他院校教改經(jīng)驗,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做好課程學習前動員導入工作,幫助學生了解本課程的重要性。在授課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或現(xiàn)場參觀形式,采用建筑模型、圖片、動畫演示等提高學生的識圖興趣,并加深對圖形有理解。
(2)分層次輔導。在認真進行普遍教學性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開設識圖興趣協(xié)會,組織識圖興趣群,共同探討識圖學習方法和體會。
(3)選擇典型工程實際案例,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批判式討論,加強識圖的技能培養(yǎng)。
(4)要求學生進行手工抄繪圖紙,對應付作業(yè)的要求重做,從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工程素質。
(5)采用現(xiàn)場教學法,利用實物、構造模型、錄像等進行教學。對結構的細部構造教學可以采用動畫演示的形式,增強其感性認識,達到空間與平面的統(tǒng)一。
(6)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CAD上機畫圖并做題測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上機繪圖能力;適當進行面批作業(yè),及時了解和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7)對不同專業(yè)的識圖課程,針對不同內容采用適當?shù)目己朔绞剑M量加強平時考核,弱化期末考核,成績的計分方式綜合考慮,靈活多樣。
(8)適當采用學生相互多輪答辯形式以及無標準答案考試形式,以達到全面測試教學效果的目的。
(9)努力創(chuàng)建適應個性化學習需求、強化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環(huán)境,以利于學生對成圖規(guī)律的理解和土木工程圖樣識讀技能的訓練,作業(yè)布置不僅限于習題的完成,可以采用任務單的形式,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上答題,可使學生課下進一步鞏固已學內容,并擴展知識體系。教師可利用在線答疑的形式有效地輔導學生學習。
(10)鼓勵學生參加識圖知識和技能大賽,提高綜合識圖技能。
本門課程通常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識圖基本知識,包括畫法幾何和投影知識以及形體表達;其二是專業(yè)工程圖識讀。根據(jù)高職類人才培養(yǎng)要求,后者占有較大的篇幅。
基于以上因素,我們在教材編寫時堅持四個結合,基礎知識和實際工程圖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課程教學和前沿科學相結合;突出四個重點,即工程圖的基礎性、工程性、標準性、實踐性。
目前我們自編教材是在原有實際工程圖的基礎上,增加基本的制圖知識和各章工程實例圖所需的基本知識點,讓學生能理解性地識讀工程圖,且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預習和復習。同時,根據(jù)就業(yè)需要,在以水工圖為主的同時,增設了房建和路橋工程圖識讀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目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能有更廣、更寬的選擇。
各專業(yè)的工程圖識讀主要教學任務是:
水利工程——實際工程實體認識及設計圖瀏覽→畫法幾何知識→水工制圖規(guī)則、標準→精讀大壩、水閘、渡槽布置施工圖→抄繪壩體斷面圖或閘室斷面圖→簡讀結構工程圖。
建筑工程——實際工程實體認識及設計圖瀏覽→畫法幾何知識→建筑制圖規(guī)則、標準→精讀建筑平、立、剖施工圖→抄繪建筑平面圖→簡讀結構工程圖。
道橋工程——實際工程實體認識及設計圖瀏覽→畫法幾何知識→路橋制圖規(guī)則、標準→精讀路橋線路布置施工圖→抄繪斷面施工圖→簡讀結構工程圖。
遵照溫總理的指示精神:“在做中學才是真學,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職業(yè)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求知、教學、做事和技能結合在一起?!苯虒W中要處理好基礎知識、實際工程圖知識、職業(yè)能力之間的關系,以全新的思維和最大的效率煥發(fā)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熱情,為傳統(tǒng)的識圖教學注入活力。
本課程采用“循序漸進、分段實施、遞進培養(yǎng)”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識圖技能,即在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按照識圖的基本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識圖基本知識的教學,幫助其了解工程圖的形成規(guī)律,對每一部分專業(yè)圖紙按照主次順序要求進行分專業(yè)、分形式教學。嚴格地講,工程識圖課程教學應貫穿于整個高職教學階段,而不是僅僅只用幾十個學時的識圖課程時間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除了在一年級開設制圖識圖課程以外,還要在后面的專業(yè)課學習中反復加強其基本技能的訓練與應用,不斷提高識圖的技能,如在施工類課程中通過學習構件的詳圖、計算鋼筋的下料、補充節(jié)點構造等內容加強學生對工程圖的整體認識;在概預算課程和設備安裝課程中,通過反復、深化閱讀圖紙計算工程量、理解安裝過程等步驟鞏固識圖知識和技能。同時在頂崗實習階段更要強化提高學生的識圖技能。
按照《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2〕16號]文件的精神,在識圖課程教學中應充分體現(xiàn)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要求。以實際工程圖紙及案例為載體,以項目為導向,通過理論講述、動畫模擬、或現(xiàn)場觀察、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單、學生自評、教師過程考核等步驟達到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效果。
近年來的教學成效證明,在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對具體工程建筑物進行觀摩,由此體會出具體的工程圖形狀,同時導入其成圖規(guī)律的教學,即制圖基本知識的教學,然后進行具體的工程圖識讀教學。例如:在房屋識圖中,選一棟具體建筑,通過現(xiàn)場參觀教學,了解房屋外部形狀和內部構造,并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總結出該棟房屋的基本特征和參數(shù),然后根據(jù)任務單完成所規(guī)定的任務;同時各小組選出代表對成果進行評比;老師再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點評,并對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
本課程采用“理論講述、動畫模擬或現(xiàn)場觀察、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單、學生自評、教師過程考核”的步驟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
采用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教學。第一步,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提出問題;第二步,根據(jù)問題,講授相關新知識,訓練相關技能;第三步,分析、講解、討論相關案例;第四步,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任務,學生分成小組,可自主討論;第五步,檢查評價,先學生自己檢查,相互檢查,自我評價,反思成?。蛔詈蠼處煓z查、評價或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目前,我們試采用任務引領式授課,譬如,講重力壩時,任務可分解為:(1)什么是重力壩?(2)重力壩的壩段都有什么作用?(3)識讀各部位尺寸等;如果是溢流壩段則涉及到壩段分孔、閘門、啟閉機和工作橋等知識內容;如果是擋水壩段,那么基本斷面和實用斷面等知識點內容也要考慮。
同時,還采取以學生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實現(xiàn)部分內容的學習,再通過老師講解相關難點來解決所有問題。這樣,不但老師上課比以前輕松,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知識實用性和目的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經(jīng)過反復討論以及學習其他院校教改經(jīng)驗,我們建議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做好課程學習前導入工作,幫助學生了解本課程的重要性。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形式,采用建筑模型、圖片或現(xiàn)場參觀、動畫演示等提高學生的識圖興趣,并加深對圖形理解。本門課除了常規(guī)型教材外,還配設了多媒體課件作為該課程的配套教材,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教學的使用要求,為提高教學效果起到積極作用。
(2)選擇典型工程實際案例,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批判式討論,加強識圖的技能培養(yǎng)。
(3)采用現(xiàn)場教學法,利用實物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其思維達到空間與平面的統(tǒng)一。
(4)采用模型、圖片、視頻等進行教學,對結構的細部構造教學可以采用動畫演示的形式,做到理解充分,想象完整。
(5)充分利用有關網(wǎng)站學習識圖知識。學生可隨時通過網(wǎng)絡教學課件進行自主學習,亦可通過網(wǎng)絡練習系統(tǒng)進行有選擇和針對性的練習和自測,還可在教學網(wǎng)站上提出疑問或與教師探討相關問題,使教學突破時空限制,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還可組織識圖興趣群,開設識圖興趣協(xié)會,共同探討識圖學習方法和體會。
(6)加強CAD上機畫圖并做題測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上機繪圖能力;適當?shù)剡M行面批作業(yè),及時了解和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7)積極支持學生成立興趣學習小組,通過QQ、論壇等形式,開展課外學習活動。
(8)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有關制圖、識圖技能大賽,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工程素質。
(9)要求學生比照實際工作內容,完成與識圖有關的任務書(如概預算、結構構件配筋計算、施工圖布置等)檢測學生的識圖技能。
以往,該課程采用的是期末一卷式考試方法,存在諸多不合理情況。由于該課程開設涉及三個專業(yè),目前我們在教學中實行分類考試的方法,即學習完某部分專業(yè)識圖后即進行測試,同時加強每一部分的過程考試,弱化期末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方法結合平時成績,盡量靈活多樣。
以上是對工程識圖教學改革的一些粗淺認識和想法,相信隨著生產(chǎn)實踐的迫切需要和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此門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一定會有較大的豐富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