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紅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871)
根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具體分為幾個檔次,刑法對毒品走私的處罰尺度主要根據走私數量的多少,當走私毒品的數量達到一定限度以上時,相應的處罰也達到了極限。
為了分析的簡化,這里把刑法對毒品走私的全部處罰作為走私成本予以貨幣量化,就有了以下成本收益比較:
毒品走私的預期收益R=PQ,其中P為毒品市場價格,Q為毒品走私數量。
毒品走私的法定處罰成本C2=L(Q),其中,當Q達到或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最高處罰檔次界限Q*時,法定處罰成本達到最大值即L(Q*)并保持不變。
毒品走私的成本主要包括渠道成本、進貨成本以及處罰風險成本,其中處罰風險成本為最主要的成本項。當0Q*時,毒品走私的預期成本C=C0+C1Q+L(Q*)p。
假設法律處罰尺度與走私毒品數量能夠嚴格正相關,那么預期成本 C=C0+C1Q+L(Q)p=C0+C1Q+AQp=C0+(C1+Ap)Q(當0Q*時,預期成本C=C0+C1Q+AQ*p。
圖1是單個毒品走私集團的權衡模型,橫軸為毒品走私數量,縱軸為成本/收益,OR1為在毒品市場價格為P1時的預期收益線,C0G H為確定成本線,由C0+C1Q+AQ決定,在Q=Q*時,法定處罰成本達到最大并保持不變,C=C0+C1Q+AQ*,斜率由C1決定而變得非常平緩。C0E M為預期成本線,由C0+C1Q+AQp決定,由于預期處罰成本AQp為最主要的成本項,0
當預期收益線OR1與預期成本線C0E M相交于S1點時,相應的毒品走私數量為Q1,此時為盈虧平衡點,只有當Q>Q1時,毒品走私的預期收益大于預期成本,毒品走私的收益才為正,毒品走私才是合算的。當Q>Q*時,毒品走私的預期成本主要取決于進貨成本,預期收益遠遠大于預期成本,毒品走私的收益得到絕對提高。這樣,Q1為毒品走私的起始量,Q*為轉折量,一旦突破Q*,巨額利潤空間被真正打開。所以,毒品走私行為總是會突破Q*,并無止境地追求擴大規(guī)模,具有“要做就做大的”決策特征。
在禁毒當局加大打擊力度即“嚴打”的情況下,假設p’是被抓獲的概率,p’>p,0
“嚴打”后的預期收益線與預期成本線相交于S2點,對應的起始走私數量為Q2。可以看出,“嚴打”對起始走私數量產生影響,結果可能是S2>S1(在OR2相應于OR1的斜率變動率小于C0FM相應于C0E M的斜率變動率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S2 毒品市場由數目不清的“黑社會”性質的走私團伙所控制,各團伙為獲取最大化的利潤,一般會按照實力劃分勢力范圍,并商定毒品統(tǒng)一的市場價格,在局部市場上形成完全壟斷,從而使毒品市場呈現(xiàn)出分割控制的完全壟斷市場特征。毒品走私團伙為重新劃分勢力范圍而進行“黑吃黑”火并,新的團伙控制原有團伙的市場范圍,并不影響毒品市場的完全壟斷特征。 假設在市場上有n個毒品走私團伙并全部分割控制各自的市場區(qū)域,各走私團伙相勾結實施統(tǒng)一的市場價格,所面臨的成本曲線與收益曲線一致。單個團伙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曲線就是局部市場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曲線。 對于局部市場而言,根據邊際分析法,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就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的交點。假設各團伙制定統(tǒng)一的市場價格P,那么邊際收益MR等于P,并且等于平均收益AR,即P=MR=AR。 在 0 在Q>Q*時,處罰成本達到最大并保持不變,邊際成本MC=[C0+C1Q+AQ*p]’=C1。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曾供職于中國銀行總部國際金融研究室,負責港澳臺地區(qū)。1997年金融危機期間,作為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派出的5名官方考察人員之一,出訪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和地區(qū)。 在 0 在Q>Q*時,處罰成本達到最大并保持不變,平均成本AC=(C0+C1Q+AQ*p)/Q=(C0+AQ*p)/Q+C1。 可以看出,A C總是大于MC。 對于整體市場而言,整體市場的成本與收益分布是局部市場成本與收益分布的水平累加。如圖2,在以橫軸為走私毒品數量,縱軸為成本/價格的毒品走私市場均衡模型中,當C0、C1、A、p、Q*為既定的條件下: P=MR=A R為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圖1 毒品走私的數量權衡 圖2 毒品走私的市場均衡 當 Q 從MR與MC圖形分布看,二者呈現(xiàn)平行狀態(tài),并且在Q>Q^=nQ*時,二者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擴大,導致MR與MC不可能相交。再看AR與AC圖形分布,二者之間的差距也是隨著毒品走私數量增大而增大,意味著利潤總額會隨著毒品走私數量增加而無限擴大。因此,在既定條件下,毒品走私市場不存在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市場呈現(xiàn)出無限膨脹的趨勢,也就是毒品市場的發(fā)展具有“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規(guī)模要求特征。 在禁毒當局加大打擊力度即“嚴打”的情況下,p’是被抓獲的概率,p’>p,0 Q^=n Q*時,MC線保持不變,MCr=C1,即“嚴打”前后的MC在Q>Q^時相等。相應地,“嚴打”后MR線向上平移至MRr的位置,AR線向右上平移至ARr的位置。從中可以看出,“嚴打”只影響MC、MR、AC、AR的水平,不影響它們的趨向分布狀態(tài),也就是不改變毒品市場規(guī)模無限擴張的要求。 圖3 毒品走私的經濟效應 毒品走私團伙一般組織嚴密,行動效率較高,能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做出迅速反應,很多大的走私團伙在經營毒品的同時,還會經營其他的合法活動作為掩護,或者經營其他非法活動作為盈利補充。在既定的資源和既定的選擇偏好條件下,團伙需要在毒品走私活動和其他經營活動之間進行資源分配,以達到最大化利益。 如圖3:在以其他經營收入為橫軸,走私毒品收入為縱軸的坐標系中,假設團伙的全部資源都用來從事其他經營,可得經營收入為A,假設團伙的全部資源都用來從事毒品走私,可得經營收入為B,把A、B兩點連接,即圖中的A B線,這是團伙將全部資源分配在毒品走私與其他經營活動上的全部數量組合。A B線的右上方因為超出了資源限制,為不可能區(qū)域;A B線左下方存在閑置資源,為低效率區(qū)域;只有A B線上才是可以實現(xiàn)的高效組合點。毒品走私團伙對兩種活動的選擇偏好可以用一組無差異曲線來表示,每條曲線表示在團伙得到同等滿足的程度下,在兩種活動之間不同組合的軌跡。A B線與無數條無差異曲線相遇,但只與其中一條相切,即圖中的U1,切點為E。在這點上,團伙將其有限的資源全部分配于兩種經營活動獲得最大化滿足,通過其他經營活動取得收入為I*。 在其他經營活動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如果禁毒當局加大對毒品走私的打擊力度,導致該團伙的毒品走私收入下降,那么該團伙的兩種選擇組合點軌跡由A B線移至AC線,并且AC線與另一條無差異曲線相切于F點,在這一點上,通過其他經營活動獲得的收入為I2,I2>I*,也就是說“嚴打”迫使該團伙減少了毒品走私活動,將更多的資源分配在其他經營活動上,該團伙的選擇組合發(fā)生改變,滿足程度下降,產生了“轉做他行”的效應。 從E點到F點的經濟效應,可以通過“嚴打”政策對該團伙產生的資源效應和替代效應進行進一步分析。這里的資源效應是指由于“嚴打”政策導致團伙的資源總體水平下降,從而使得該團伙整體減少了毒品走私和其他經營活動的數量,但不改變兩種選擇的數量組合;這里的替代效應是指由于“嚴打”政策導致兩種經營活動的相對“成本”發(fā)生改變,走私毒品比其他經營活動風險更大,“相對成本”更高,從而將更多的資源分配于“相對成本”較低的其他經營活動。 為了分析的方便,做一條平行于A C線的輔助線A’C’,該線與無差異曲線U1正好相切于G點。于是,可以看到,從E點到F點的變動,可以分解為兩種變化:從E點到G點屬于替代效應,是在資源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兩種選擇“相對成本”的變動,導致該團伙將更多資源分配于其他經營活動,通過其他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由I*增加至I1;從G點到F點屬于資源效應,是在資源整體水平下降的條件下,導致該團伙減少用于其他經營活動的資源,通過其他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由I1減少至I2。凈效應I*I2,表示在“嚴打”環(huán)境下,總的效應是增加了用于其他經營活動的資源,增加了其他經營活動的收入,從而相應地減少了用于毒品走私的資源,減少了從事毒品走私活動的收入。 在“嚴打”情況下,替代效應導致增加用于其他經營活動的資源數量,減少用于毒品走私的資源數量;資源效應導致減少用于其他經營活動的資源數量,從而相對增加用于毒品走私的資源數量。最后的凈效應取決于替代效應與資源效應之和,如果替代效應大于資源效應,那么最終該團伙會減少毒品走私的數量,產生“轉做他行”的結果;如果替代效應小于資源效應,那么該團伙反而會增加毒品走私的數量,產生“鋌而走險”的結果。 毒品走私是行為人對成本收益進行權衡后的理性經濟行為。在既定的法律處罰風險成本條件下,對于單個走私團伙而言,存在一個毒品走私的合理的起始量,還存在一個巨額利潤空間打開的轉折量,毒品走私行為總是會突破轉折量,無止境地追求擴大規(guī)模,毒品走私決策具有“要做就做大的”特征。對于毒品走私市場而言,由于整個市場屬于由不同團伙進行勾結并分割控制的完全壟斷市場,單個團伙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的分布特征與市場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分布特征一致,從而毒品走私市場不存在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呈現(xiàn)出無限膨脹的趨勢,市場規(guī)模具有“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發(fā)展特征。在既定的資源和選擇偏好條件下,毒品走私團伙需要在毒品走私活動和其他經營活動之間進行資源分配,在“嚴打”情況下,如果團伙的替代效應大于資源效應,那么會產生“轉做他行”的結果;如果替代效應小于資源效應,那么會產生“鋌而走險”即進一步加大毒品走私力度的結果。 [1]李正生:法律經濟學[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周偉林:城市社會問題經濟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史晉川:法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二、“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市場規(guī)模
Q^=n Q*時,MC=C1,表現(xiàn)為以Q^=n Q*為拐點的兩段錯落的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三、是“轉做他行”還是“鋌而走險”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