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凱旋
域名VS商標:懸在ICANN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文 / 于凱旋
2012年6月4日,ICANN發(fā)布了《gTLD申請指南2012年版》,與2011年的申請指南相比,這一最新指南除了包含gTLD申請流程簡介、評估程序和標準等傳統模塊之外,還在模塊5之中特別增加了商標信息交換機構(Trademark Clearinghouse)和商標授權后爭端解決程序(Post Dele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這兩項內容,引發(fā)人們對域名與商標權沖突的重新思考:在這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叉點處,哪一種商業(yè)價值更需要被保護?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fā)展,傳統商業(yè)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域名已經并不僅僅代表一種登陸互聯網的地址,而是逐漸具有識別功能,代表一種價值,也代表一種商業(yè)機會。然而傳統知識產權卻不適合域名保護,各國也無法出臺解決域名糾紛的完善措施,當域名侵犯到在先權利之時,這兩種價值就無法達到協調與平衡。域名和商標的沖突多數發(fā)生在商標被搶注成域名的情形,這時往往會跟“惡意注冊”打擦邊球:為了宣傳銷售自己的產品將在先的商標注冊為在后的域名,尤其是使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在消費者之中造成混淆或者誤認,將給商標權人和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利益損失。2000年騰訊最初的網站www.oicq.com就曾被美國Mirabilis公司告上法庭,Mirabilis認為騰訊的域名與自己開發(fā)的ICQ產品標記相似度過高,屬于惡意注冊,最終爭端解決專家組裁定將由騰訊注冊的系爭域名轉讓給Mirabilis。
當然,騰訊的“山寨”發(fā)家史已是業(yè)內舊聞,但在中國發(fā)生的關于域名和商標的國際糾紛也不在少數,2004年發(fā)生的美國20世紀??怂闺娪肮驹V北京國網信息有限責任公司fox.com.cn域名糾紛案也成為當年很有影響力的案件之一??v觀國內,近年來域名侵權案件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鄂爾多斯、寶潔、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等都曾經被人將商標注冊為域名,人們對于這種“搭便車”的現象容忍度會越來越低。
目前,處于風口浪尖上的ICANN發(fā)布新的gTLD申請指南可以說非常應景,ICANN新的域名計劃一直遭到商標權人的質疑,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當域名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權之時,自己的在先權利將通過什么樣的機制得以保護?ICANN把用戶的問題匯總后做出了以下回答:首先,商標權人認為任一新的域名侵犯了自己的在先權利均可提出異議申請,受理平臺將在2013年1月13日正式開放,或者可以直接向WIPO仲裁調解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適用的法律規(guī)則為WIPO《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guī)則》(UDRP),文書均采用英文電子版;其次,商標權人提交的申請必須包含關于權利背景的陳述和權利有效性的證明,關于證明標準并未做出具體規(guī)定,申請將在30個工作日內得到WIPO的答復。
通過這些規(guī)則可以看出,ICANN正在努力扭轉自己新的gTLD計劃帶來的負面影響,面對搶注的問題、通用頂級域名反響不佳的問題、消費者在互聯網上面臨風險的問題、企業(yè)需增加額外的品牌維護成本的問題,ICANN試圖通過國際合作尋求一條可行的解決方案。在申請指南之中增加商標爭議解決辦法,本身就是不小的進步,標識著ICANN已經將“域名VS商標”看做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也許僅憑ICANN一家之力不足以做到盡善盡美,各國秉承ICANN衣缽的域名管理注冊機構都應嚴格按照ICANN制定的標準行事,在進行爭端裁判之時也要與UDRP的精神相一致,只有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達到統一,解決域名和商標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懸在ICANN頭上的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提醒我們知識產權保護之路任重而道遠,涉及到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更是錯綜復雜,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是取決于互聯網自身的發(fā)展,二是取決于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則的預見性和完善性。而企業(yè)家們也應當具有遠見卓識,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盡量避免域名和商標的糾紛頻頻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