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輝(荊州市荊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外科,湖北 荊州 434020)
老年急性腸梗阻112例臨床診治分析
夏愛輝(荊州市荊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外科,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探討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診治方法及療效。方法:以醫(yī)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診治的老年急性腸梗阻11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結果:經(jīng)治療后所有研究對象均有明顯療效?;颊叱鲈汉笠蚰c道感染伴發(fā)心力衰竭,電解質紊亂伴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死亡2例,其他患者預后良好。結論:通過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可以提高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降低臨床死亡率。
老年人;急性腸梗阻;臨床診治;死亡率
急性腸梗阻是臨床常見腸道疾病,發(fā)生于60歲以上患者稱為老年急性腸梗阻。相關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急性腸梗阻的是導致老年患者急性腹痛的常見病因[1]。由于老年人的體質因素,導致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加之該病發(fā)病急驟,傳變迅速且多與其他疾病的合并出現(xiàn),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誤診率較高,喪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諸多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臨床死亡率高達4%,較青年患者高出2.5個百分點。因此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診治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對老年急性腸梗阻112例患者的診治資料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共診治老年急性腸梗阻患者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齡61~93歲,平均年齡68.9歲?;颊叨嘁约毙愿雇?95例,占84.8%)就診,另有腹脹92例(占82.8%)、停止排便87例(占76.8%)、嘔吐74例(占66.5%)、惡心70例(占62.5%)、發(fā)熱64例(占58.1%)、便血46例(占36.1%)。
1.2診斷方法
臨床診斷主要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相關的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診斷。老年急性腸梗阻常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腹痛、惡心、腹脹、發(fā)熱、嘔吐、便血、停止排便、停止排氣、高調腸嗚音等;輔助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均行腹部平片檢查及B超檢查。按病位分類:結腸梗阻68例,小腸梗阻44例;按病因分類:小腸扭轉9例,小腸粘連25例,宿便3例,腸內疝氣3例,小腸腫瘤2例,腸道惡性腫瘤58例,腸套疊3例,炎性狹窄2例,結腸扭轉4例,腸道外力壓迫3例。合并有慢支肺氣腫18例,合并有糖尿病8例,肝硬化5例,高血壓冠心病18例。
1.3治療及轉歸
按照臨床診斷結果對患者進行相應治療,立即進行急診手術75例,施行保守治療37例。手術患者中8例行結腸癌二期切除術,20例行一期手術切除術;17例行直腸癌一期手術切除,4例行二期切除術;7例行腫瘤造瘺術;13例小腸粘連松解術,2例行腸管復位術,11例行腸管部分切除術。術后患者腸梗阻體征消失,消化功能基本恢復正常。37例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患者入院后施行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根據(jù)患者癥狀進行灌腸、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颊叱鲈汉螅蚰c道感染伴發(fā)心力衰竭,電解質紊亂伴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死亡2例,其他患者預后良好。
老年急性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但因老年人感覺不敏感,且該病多伴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導致臨床誤診率較高,常造成不良的預后,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我院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對老年急性腸梗阻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診斷要點及治療前評估要點等進行討論。
2.1急性腸梗阻的病因
據(jù)臨床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顯示,手術后粘連是造成該病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由腸道腫瘤引發(fā)梗阻[2]。根據(jù)我院對老年急性腸梗阻患者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老年性腸梗阻的發(fā)病原因以腫瘤居多,我院選取的112例患者中,因腫瘤導致急性腸梗阻的患者41例,占37%,這一比例與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相符。同時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在對因腫瘤導致的急性腸梗阻的治療中,使用保守治療法進行治療無明顯療效。因此在使用保守療法治療急性腸梗阻無效時,需及時果斷進行手術治療,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不良預后。
2.2臨床癥狀及體征分析
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有1/3的老年人急性腸梗阻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這就給臨床診斷帶來新的難題,導致臨床誤診率升高。所以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要重視對老年患者的病理及生理特點的認識,這對提高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診斷率具有重要價值。老年患者具體的生理病理特點如下:①反應遲鈍。由于各項生理機能的衰退,老年患者在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反應上不夠敏感,常掩蓋典型癥狀,導致誤診。常見的有消化道癥狀、組織學損害、腹部體征、體溫及白細胞變化均較年輕人差。這就要求醫(yī)生在診斷過程中要注意這些特點,細致、耐心地對患者的癥狀疾病史進行洵問,必要時詢問患者家屬,確保獲得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②多種并發(fā)癥。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種并發(fā)癥,患者發(fā)生急性腸梗阻時,臨床癥狀常被其他疾病所掩蓋,給臨床診斷帶來困難。③消化道紊亂及便秘。消化道紊亂和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與急性腸梗阻的癥狀相似,臨床診斷中易造成混淆,需要借助相應的檢查進行確診。
2.3診斷要點
由于老年急性腸梗阻的診斷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診斷時要抓住診斷要點。因老年患者病情復雜,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需要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的同時,還需對患者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的監(jiān)測,以確保診斷的準確率。對于患者治療方法的選擇,首先要考慮老年患者的體質及抵抗力能否適應手術治療帶來的創(chuàng)傷。防止因手術造成炎癥擴散,導致患者臟器衰竭。對于出現(xiàn)顯著腸梗阻指征的老年患者,只要無絕多的禁忌證,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2.4誤診及治療選擇
急性腸梗阻是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的一種臨床綜合癥,選擇腸梗阻手術的時機根據(jù)病因的變化而變化。由于病因的多樣化,術后容易滋生粘連性腸梗阻,腸扭轉,腸套疊,腹內外疝,腹腔腫瘤等。對于腫瘤性腸梗阻的報道以結直腸腫瘤為主,小腸腫瘤較少。針對小腸腫瘤,本組中1例術前誤診為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最后證實原因是近端空腸腫瘤致腸梗阻造成十二指腸胃嚴重擴張,由于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假象造成誤診。以腺瘤、腺癌、間質瘤為主的小腸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約5%。通常表現(xiàn)為腹痛,體重下降,常有惡心嘔吐,與腫瘤引起腸梗阻有關。就小腸腫瘤性腸梗阻來說,既往病史中有反復臍周疼痛、腹脹,能自行緩解,或有消化道出血史。腫瘤致腸梗阻不同的地方在于臨床上表現(xiàn)為突發(fā)腹痛腹脹,進行性加重,高位腸梗阻伴有惡心嘔吐。體征上腹部膨隆,深部壓痛,腸鳴音亢進,氣過水聲。通常不會有絞窄性腸梗阻體征。利用腹部平片、CT檢查等方法可以檢查出小腸擴張、小腸多個液平。CT檢查較腹部平片更有準確性,更容易發(fā)現(xiàn)梗阻原因以及病變腸管周圍情況,此方法利于發(fā)現(xiàn)小腸占位性病變,在梗阻重點部位行矢狀位、冠狀位重建圖像。如果在腸道內潴留之大量液體及氣體(病人剛入院時)進行全腹部CT檢查,這樣對比明顯,更容易找到梗阻位置。當然,早檢查,早確定,早手術是保證治療效果的最好辦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行的辦法就是選擇腹腔鏡手術,這種方式可以避免術中不必要的引流管的放置,術后早期退管、拔管,減少纖維結締組織在引流管周圍粘連、固定,結果是明顯減輕腹膜的損傷程度和減少異物進人腹腔的機會[3]。最關鍵的是關腹時取凈腹腔內的凝血塊,采用腹膜外翻縫合法,使用大網(wǎng)膜遮蓋手術操作部位,預防腸管與切口粘連、成角,術后需要反復生理鹽水沖洗。在很多次的臨床工作中得到的結論是,當沖洗量達到150ml/km體質量時,腹腔內的粘連程度可明顯降低。為了使腸道功能早恢復,病人應早期下床活動,醫(yī)生應對病人早期使用促進腸道功能恢復的藥物和措置,如生大黃、莫沙必利、多潘立酮,通便灌腸。
總之,腸道腫瘤致急性腸梗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醫(yī)院行急性腸梗阻的診療要注意篩查腫瘤病例,對術前診斷小腸腫瘤及疑似腸道腫瘤進行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采取手術探查,在術中證實小腸腫瘤的,腫瘤超過10cm可切除腫瘤及腸管、腸系膜血管、淋巴結,然后加以抗感染治療,營養(yǎng)調理,盡量減少并發(fā)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1]李健.老年急性腸梗阻60例臨床診治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6):1241-1242.
[2]季尉,周新澤,丁志軍.老年性腸梗阻56例診治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0,24(2):178,180.
[3]吳立偉,袁戴海.腫瘤性腸梗阻的診斷及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4):95-96.
[編輯] 一 凡
R574.2
A
1673-1409(2012)05-R032-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5.016
2012-04-02
夏愛輝(1973-),男,湖北荊州人,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外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