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丹
19世紀中葉,英國報刊從政黨報刊時期轉向商業(yè)報刊時期,新聞傳播業(yè)職業(yè)理念逐漸形成
流亡到英國并生活多年后的馬克思發(fā)現(xiàn),英同報刊雖然還多少帶有自己的政治觀點.但為了贏得更多讀者,正在逐漸向客觀、公正的現(xiàn)代新聞職業(yè)意識轉變。他寫了“公正慣例”。1890年《社會民主黨人報》發(fā)表一篇通訊《關于俄國運動》,隨后又發(fā)表一篇不同意見的文章《答辯》。由于《答辯》的觀點與俄國勞動解放社的相左,該社成員查蘇利奇認為報紙不應該發(fā)表后者。恩格斯回答道:就他本人對《答辯》的看法,也是不好的。勞動解放社是德國工人運動的朋友,“但是其他社會主義派別也有權利得到一定的尊敬”。該報編輯“伯恩施坦對你們沒有一絲一毫的惡意.這一點我向您擔保。但是他非常強烈地想要公正和不偏不倚。他寧肯對自己的朋友和同盟者不公正十次,也不愿對敵人或是自己討厭的人不公正一次。他的朋友們都責備他的這種過分公平竟變成了對自己同盟者的偏見。伯恩施坦正是由于這個特點,以致在判斷有爭論的事情時總是比較姑息敵人。”(同上,第37卷387頁)在這里,恩格斯的說法帶有寬慰查蘇利奇的意圖.但顯然對《社會民主黨人報》實行的“公正慣例”原則是肯定的。恩格斯自己也是這樣要求其他報刊的。1871年。意大利接近工人運動的《人民羅馬》周報發(fā)表了馬志尼歪曲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文章.恩格斯寫了反駁聲明,并致信該報編輯說:“我相信您的正直,請您將隨信附上的聲明予以發(fā)表。既然戰(zhàn)斗,就要正直地戰(zhàn)斗。”(同上,第17卷511頁)該報按照“公正慣例”的原則,發(fā)表了恩格斯的聲明,同時發(fā)表了這封短信。
對于有明確立場的報刊來說,“公正慣例”似乎是一種束縛。但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把“公正慣例”看作是更為自由地闡述問題并能贏得讀者的前提。1842年,馬克思在《德國年鑒》上為布·鮑威爾辯護,馬克思有意較多地公布了批評他的文章的內容,這樣闡述便產(chǎn)生了一種“公正”效應。他寫道:“既然鮑威爾的品格和學說已成了新聞界的某種神話,那么把對鮑威爾的反對者的評價公之于眾,讀者定會認為這是公正的吧?!?同上,第40卷293頁)1844年,恩格斯為德文報紙《前進報》撰寫介紹英國的文章,其目的是批評英國憲法,但他在開頭部分給予英國和英國人相當高的評價。他解釋說:“我預先在這里把這些事物列舉出來,就是為了使善良的德國人一開頭就能確信我是‘不偏不倚的?!?同上,第1卷679頁)由于有了這種“公正”的姿態(tài),恩格斯得以在后面的主要篇幅中全面地批評英國憲法,而不給人一種偏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