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政
(常州工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隨著我國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fā)展,高等院校的國際教育交流與教育合作活動日益頻繁。眾所周知,教育領(lǐng)域各項國際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國際間交往的必備溝通媒介——翻譯。文章根據(jù)高校外事翻譯的本質(zhì)與特點,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高校外事翻譯應(yīng)遵循的翻譯標準。
關(guān)于外事翻譯的概念,涂和平等人提出外事翻譯是應(yīng)外交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外事翻譯的內(nèi)容主要是在各種外交、外事場合口頭和書面的講話和文件[1]。高校外事翻譯是在高等教育文化領(lǐng)域發(fā)生的翻譯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外事翻譯,主要指的是國內(nèi)高等院校與國外高等院校、科研學術(shù)機構(gòu)、外籍專家學者等開展的活動與交流中產(chǎn)生的口頭與書面的翻譯工作。
由于高校外事翻譯是外事翻譯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翻譯標準首先應(yīng)滿足一般外事翻譯的共性標準如政策性、時效性、保密性。同時,由于高校外事翻譯主要發(fā)生在教育、文化、學術(shù)交流等領(lǐng)域,具有其獨特性,應(yīng)根據(jù)高校外事翻譯的特點來確定其翻譯標準,以達到最佳翻譯效果。一般而言,高校外事翻譯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即譯文對象的國際性、語篇類型的非文學性、語篇功能的信息性與呼喚性以及語篇功能的文化交流性。
隨著國內(nèi)高等院校對外教育交流合作的發(fā)展,高校外事翻譯的對象范圍逐漸擴大,譯文的目的語對象一般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他們的語言、文化與價值觀與中國相差甚遠。針對中外差異,《今日中國》的編輯段連城認為:“我們不可低估外國讀者或聽眾的智力,但切勿高估一般外國人對我國的了解水平?!盵1]這句話體現(xiàn)在高校外事翻譯中,主要涉及翻譯中對文化差異的處理問題,即對歸化與異化的選擇問題。歸化法的代表人物Nida認為:“翻譯的重點不應(yīng)當是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而應(yīng)當是讀者對譯文的反應(yīng)”,“要判斷某個譯作是否譯得正確,也必須以譯文的服務(wù)對象為衡量標準?!盵2]即翻譯應(yīng)以目的語或譯文對象為歸宿,恪守目的語讀者文化的語言傳統(tǒng),回歸地道的目的語表達方式,要求譯者向目的語讀者靠攏,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譯文應(yīng)當盡量適應(yīng)、照顧目的語的文化因素,為讀者著想,替讀者掃除語言文化障礙[3]。異化法則與此相反,強調(diào)譯者向原作者靠攏,在譯文中完全依照原文的表達法,盡量保持原作的異域情調(diào)[4]。
在高校外事翻譯實踐中,其內(nèi)容主要涉及合作談判、協(xié)議翻譯與簽署、外事接待、信函往來、各種針對外籍教師專家與學生的管理制度,以及學校的外宣網(wǎng)頁等。在翻譯中,很多帶有中國高等教育特色的詞匯如果在譯文中采用異化法,則往往會使目的語對象產(chǎn)生理解困難或令其不習慣。如機構(gòu)部門稱謂、頭銜、專有名詞等。為了加強譯文的可接受性并提高理解度,翻譯中宜以歸化法為主。另外,對于來自不同國家的譯文對象,源語應(yīng)根據(jù)其所在國家英語的習慣用法進行適度歸化。例如:
(1)MENGUAL Patrice先生是法國尚貝里高等商學院校長。
Mr.MENGUAL Patrice is Director of l′ESC Chambéry France.
(2)請允許我介紹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國際部主任Paul Rigby先生。
I′d like to introduce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s,Mr.Paul Rigby.
例(1)中的“Director”相當于我國高等院校的“President”,在英國的一些高校,校長也稱呼為“Vice Chancellor”。例(2)中的“Director”則相當于我國高校中的處長或主任,“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s”等同于我國高校中的外事處主任。譯者應(yīng)根據(jù)譯文對象國家對英語的使用習慣,按照歸化法選擇對應(yīng)的表達方式。
(3)參觀學生的實習基地:visiting OJT(On Job Training)site
教育實習:practical placement
同樣是“學生實習”,加拿大教育界人士習慣將其翻譯成“OJT”,但是丹麥教育界人士卻將其譯為“placement”,國內(nèi)人士則一般譯為“internship”,雖然3個詞匯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但是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譯文對象,譯者仍應(yīng)根據(jù)各國的目的語使用習慣采用歸化翻譯,以加強譯文的接受度。
關(guān)于文學和非文學的主要差異,Newmark指出:“文學反映的是主觀和想象的世界,是寓意或道德真相。非文學反映的是現(xiàn)實世界,是事實和事件?!本透咝M馐路g的文本類型來看,一般涉及歡迎辭、講演、交流性、宣傳性及法律性外事文書等,文本類型應(yīng)屬于非文學性文本。Newmark強調(diào)非文學翻譯重在揭示真相——準確無誤地再現(xiàn)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觀事實。他在Approached to Translation一書中提出了“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指出:交際翻譯旨在“produce on its reader an effect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by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其對源語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盡可能貼近)”[5];“語義翻譯”強調(diào)“在譯語語義和句法結(jié)構(gòu)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準確地再現(xiàn)原文的語境意義”[6],可見,交際翻譯關(guān)注目的語的文化和語用方式,注重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理解和反應(yīng);語義翻譯則強調(diào)盡量忠實地復(fù)制源語的文字形式。Newmark根據(jù)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的特點指出,“文學翻譯應(yīng)以語義翻譯為主,非文學翻譯易以交際翻譯為主”[7],如:
(4)團隊既有一批嚴謹治學、德高業(yè)精的教授學者,又有一批發(fā)奮有為、刻苦鉆研的青年骨干
The team consists not only of professors and scholars who are not only morally noble and academically meticulous,but also of diligent enterprising young teachers.
(5)常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以來被譽為“龍城”。
Praised as “dragon city” since ancient times,Changzhou is known as a place blessed with favorite climate,fertile land,rich resources and outstanding talents.
在高校外事翻譯中,經(jīng)常需要翻譯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四字詞組,為了幫助譯文對象理想地理解這些詞組的含義,易根據(jù)“交際翻譯”原則,在翻譯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脑鰷p或補充說明,而不必過分拘泥于源語的表現(xiàn)形式。例(4)中的“嚴謹治學、德高業(yè)精”即指學者們道德高尚、學術(shù)研究一絲不茍,同理,“發(fā)奮有為、刻苦鉆研”實指勤奮有前途的青年人才,因此,將源語翻譯為“morally noble and academically meticulous”,“diligent enterprising young teachers”既清晰表達了源語含義,又實現(xiàn)了譯語的結(jié)構(gòu)對仗,一舉兩得。例(5)中的四字詞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旨在表達常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與人才資源,根據(jù)“交際翻譯”關(guān)注內(nèi)容,以讀者為中心的原則,可譯為“a place blessed with favorite climate,fertile land,rich resources and outstanding talents”,使讀者能更直觀地理解源語。
就語篇功能而言,涉及高校外事翻譯的大部分語篇為信息性或呼喚性功能語篇。語篇類型總是決定著使用怎樣的翻譯策略[8]。根據(jù)語言的三大功能,即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Newmark對所有的語篇類型進行了劃分,提出了基于表1的三種功能型文本類型。
表1 語言功能與文本類型分類表
由表1可見,嚴肅的想象類文學作品,權(quán)威語篇與自傳等都屬于具有表達型功能的語篇;科技報告、科教材料及其他領(lǐng)域的知識與事件屬于信息功能型語篇;公告性、宣傳性、指導(dǎo)性等文本屬于呼喚性功能語篇。根據(jù)Newmark的交際翻譯理論,應(yīng)采用語義翻譯的方法來處理具有表達功能的語篇,而用交際翻譯的方法處理具有信息、呼喚功能的語篇。因此,高校外事翻譯宜以交際翻譯手段為主。如:
(6)中加合作辦學
China-Canada Educational Joint Venture
(7)雙學位項目的招生和宣傳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Dual Degree Program
(8)“雙師型”教師
Teacher-Engineer Professionals
(9)學校設(shè)有“一級評估、三級監(jiān)控”的教學質(zhì)量監(jiān)督和保證體系
“Evaluating at the Institute level,monitoring at three levels(Institute,Schools and Departments
例(6)與例(7)中的“中加合作辦學”和“招生宣傳”如果直譯成“China-Canada Cooperation Program in Running Schools”和“Enrollment Advertising”,雖然本身并無錯誤,但是卻不符合譯文對象的語言習慣,應(yīng)使用國際上更為通用的“Educational Joint Venture/Program”,“Marketing and Promotion”;例(8)中的“雙師型”教師指的是既具備教師教學資質(zhì),同時又具備企業(yè)工程師資質(zhì)的教學人才,譯為“Teacher-Engineer”能讓譯文對象清楚地了解“雙師”的準確含義;同樣,例(9)中的“一級評估、三級監(jiān)控”含有特定的教學含義,需要通過注釋進一步向譯文對象解釋其內(nèi)容。
高校外事翻譯的內(nèi)容有一部分涉及文化交際領(lǐng)域,如在陪同游覽、宴請等場合,譯者需要翻譯獨具東方文化內(nèi)涵的景點或菜肴,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對文化差異的處理,排除譯文讀者的理解困難和障礙,因此,譯者應(yīng)根據(jù)需要打破源語的語用局限,根據(jù)“交際翻譯”理論對譯文進行直譯或做必要的語用調(diào)整或增加注釋等,做到信息傳遞與文化交流以并舉,順利實現(xiàn)外事活動中的文化交流功能。
1.菜品名翻譯
與西方國家相對簡單的飲食觀念和內(nèi)容相比,中國以其豐富的飲食文化而稱著世界,因此,如何在外事翻譯過程中處理好各種中式菜品名的翻譯對實現(xiàn)外事翻譯中的文化交流功能具有重要影響。從中式菜品的命名方式來看,大致有寫實與寫意兩種命名方法。首先,譯者在處理寫實性菜品名時,應(yīng)根據(jù)“交際翻譯”的原則以目的語讀者為出發(fā)點,按照菜品的原料、刀法、烹飪方法、菜品所屬地域等內(nèi)容“避雅就實”地進行翻譯,即直譯,以更好地幫助目的語讀者了解菜品的構(gòu)成與特色。如:“炒蝦仁”(stir-fried shelled shrimps),“蟹黃小籠包”(crab meat steamed bread),“川北涼粉”(northern-Sichuan-style pea jelly),“鳳爪”(chicken paws)等。在進行寫實性菜品名翻譯時,應(yīng)盡量通過直譯準確傳達菜品的信息,否則,再優(yōu)美的菜名翻譯也無法實現(xiàn)其功能。其次,由于寫意性菜品名一般都以詩詞成語、比喻修辭等方式來命名,因此很難從菜品名稱中判斷其原料與內(nèi)容,為了幫助目的語讀者清楚了解菜品的實質(zhì)內(nèi)容,有必要在翻譯過程中適當增加對菜品食材、烹飪方式的注解,以避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例如“桃花飯”又名“三鮮鍋巴”,如果翻譯成peach-flower meal的話,會令目的語讀者不解,桃花怎么能吃呢?此時,應(yīng)添加注釋deep-fried crisp-rice-crusts with hot sauce of three delicacies?!按筘S收”(big harvest——salad of assorted fresh vegetables)?!翱兹搁_屏”(peacock spreading its tail——cold meat in peacock shape)??梢?,“交際翻譯”通過直譯加注的翻譯既形象又直觀,也更符合譯文對象的文化背景,易于理解。
2.景點翻譯
中國很多景點名稱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如果在翻譯過程中忽視文化因素直譯而不進行相應(yīng)的解釋,極易引起目的語讀者的概念混淆甚至產(chǎn)生文化誤解。為了實現(xiàn)翻譯的文化交流功能,有必要根據(jù)“交際翻譯”原則對景點文化背景進行適當?shù)难a充說明。如:
(10)淹城
Yancheng Relics(the most complete remains of the city-state buil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China,has a history of nearly 3,000 years.)
(11)茅山
Maoshan Mountain(the holy mountain of Taoism,characterized by its beautiful mountain and wonderful caves)
例(10)中的淹城與例(11)中的茅山都是江蘇省非常著名的旅游景點,在對具有特定歷史背景的景點進行翻譯時,應(yīng)適當加注,以確保譯文對象的準確理解。淹城歷史悠久,如果說西安是唐朝的代表、北京是明清的代表,則淹城當之無愧是我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的代表。若只是直接翻譯成Yancheng Relics而不加任何解釋說明,那么譯文對象對淹城在我國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影響的認識始終是模糊的。同樣,茅山是江蘇省八大著名景點之一,以其道教圣地而著稱,享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茅山風景秀麗,景色怡人,不僅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還有眾多星羅棋布的廳巖怪石。在翻譯時,應(yīng)通過加注讓譯文對象更多了解該景點的背景信息,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傳遞文化。
總之,在高校外事翻譯的各環(huán)節(jié)中,都應(yīng)以高校外事翻譯的主要特點為依據(jù)制定翻譯策略、采用相應(yīng)的翻譯方法,盡可能理想地實現(xiàn)翻譯在國際教育領(lǐng)域的溝通媒介功能,促進高校外事教育交流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涂和平,張欲曉,江光華,等.外事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13-14.
[2]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17.
[3]Nida E A,Charles R 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 J Brill,1969.
[4]成昭偉.新漢英翻譯實務(wù)[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32.
[5]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Newmark P.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M]//申雨平,譯.西方翻譯理論精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7]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60-66.
[8]Neubert A,Shreve G M.Translation as Text[M].Kent Ohio: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