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植物品種權與農民權利的協(xié)調——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的重大關切

        2012-03-19 21:36:02曹可亮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
        關鍵詞:植物制度資源

        曹可亮,杜 群

        (1.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2.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植物品種權與農民權利的協(xié)調
        ——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的重大關切

        曹可亮1,杜 群2

        (1.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2.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如何協(xié)調植物品種權與農民權利是構建和完善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時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國際知識產權制度雖然確立了平衡保護兩權的理念,但實踐中主流知識產權制度對兩權的保護明顯失衡。國外知識產權制度存在較大差別:南方國家致力于平衡保護兩權,北方國家卻偏向于植物種子權的保護。我國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借鑒國外經驗,加大農民權利保護力度。

        植物品種權;知識產權;農民權利

        沒有資源提供者(農民)對資源保護和傳承的堅持,就沒有遺傳資源的可持續(xù)性,品種創(chuàng)新也就會喪失物質基礎;沒有植物育種者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就不會有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品種的持續(xù)產出。因此,如何協(xié)調農民權利和植物品種權,實現遺傳資源惠益的公平分享,充分調動農民、育種者、種子經營者等各方積極性,是構建和完善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時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賦予農民對植物品種的權利之依據,其次分析國際和國外知識產權制度對兩權的保護現狀,最后根據我國國情并借鑒國外經驗提出改革我國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議。

        一、賦予農民權利的依據:發(fā)明者和投資者

        為什么說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應平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為什么賦予育種者植物品種權的同時還應賦予農民相應權利?農民與植物新品種的育種者分享植物新品種的惠益有何依據?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中外不少學者進行了理論探尋,提出了許多理論觀點,其中下列兩種觀點比較有說服力。

        (一)農民為發(fā)明者

        自定居農業(yè)問世至今,農民的農場發(fā)明就不斷發(fā)生。農民以非正式實驗方式實施的有目的選擇是發(fā)明之源。在發(fā)明過程中農民采用明確準則來認定他們開發(fā)的改良品種,此過程與正規(guī)植物育種者發(fā)明所遵循的過程具有一定相似性。后者可依據DUS標準——獨特性(distinctive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穩(wěn)定性(stability),對他們開發(fā)的植物品種主張植物品種權(PBRs),但類似的農民發(fā)明卻沒有得到承認或獎勵。對正規(guī)植物育種者獲取的知識進行廣泛編纂是正規(guī)植物育種者的貢獻獲得承認的助推力量,缺乏這種知識編纂是農民所作貢獻被相對忽視的根本原因。對農民知識進行編纂的障礙之一是農民發(fā)明過程的特點,與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研究的正規(guī)育種者不同,農民利用可得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他們的實驗。農民基于對他們進行農業(yè)實踐的環(huán)境的詳細了解來利用環(huán)境條件。環(huán)境壓力對遺傳變異(由基因重組和突變引起)的作用導致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發(fā)生,這種自然選擇過程不僅發(fā)生在能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植物身上,還發(fā)生在雜草、害蟲、微生物等直接影響了農業(yè)生產過程的其他生物身上。農民對自然選擇作用信賴導致農業(yè)不斷演進和適應特定環(huán)境。因此,應該承認農民對農業(yè)發(fā)展的貢獻,承認并保護農民的權利[1]5-6。

        (二)農民為投資者

        由于遺傳資源是生物技術發(fā)明的重要物質基礎,與資金和智力勞動的投入同等重要,因此作為遺傳資源的提供者的農民應認定為植物新品種的共同投資者。知識產權作為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手段,理所當然應為植物新品種的共同投資者之一的農民提供權益保護,植物新品種作為合作研究的智力成果,其知識產權及相關權益應該成為農民和植物育種者等其他投資者分享惠益的客體。我國現行法律允許知識產權的共同所有權,規(guī)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專利權屬于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8條)。鑒于提供遺傳資源的農民和利用遺傳資源的育種者共同對植物新品種的發(fā)明做出了貢獻,應該認定植物新品種是他們合作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該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屬于共同完成的農民和育種者。總之,為了促使“與遺傳資源相關的知識產權惠益”的分享更合理,在性質上可以將提供遺傳資源視為一種投資方式,這將為提供遺傳資源的農民參與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惠益的分享奠定理論基礎。提供遺傳資源的農民與使用遺傳資源的育種者可通過知識產權共享、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分享知識產權所產生的利潤或許可費等方式,以“投資者”、“研究開發(fā)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惠益分享[2]。

        二、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理念與現實的分野明顯

        雖然,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植物遺傳資源豐富但生物工程技術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斗爭下,許多國際公約、條約原則性規(guī)定應構建平衡保護農民權益和植物品種權的國際知識產權制度,但是,由于植物遺傳資源缺乏但生物工程技術先進的發(fā)達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居主導地位,對各國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經濟發(fā)展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國際條約設定的知識產權制度并未均衡保護農民權益和植物品種權。

        (一)國際公約確立了平衡保護兩權的理念

        為解決當前圍繞知識產權與遺傳資源、傳統(tǒng)知識之間關系問題產生的不同利益需求之間的矛盾,合理構建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促進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社會進行了長期努力。盡管由于該問題直接影響到各國的遺傳資源保護及其背后的產業(yè)發(fā)展等諸多利益,各國在許多具體問題上仍存在較大分歧,但是相關國際公約和條約原則性規(guī)定了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應該合理保護遺傳資源和傳統(tǒng)知識來源國的利益,應平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例如,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的相關條款原則性規(guī)定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應該合理保護遺傳資源和傳統(tǒng)知識來源國的利益。公約第8(j)條規(guī)定,各締約方應尊重、保存和維護土著和地方社區(qū)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的傳統(tǒng)知識、發(fā)明和方法,要求各締約國促進這些知識、發(fā)明和方法持有者的同意和參與的廣泛適用以及鼓勵公平分享利用這些知識、發(fā)明和方法產生的惠益。公約第15條規(guī)定,締約國從另一締約國取得生物資源須經提供該資源的締約國的事先知情同意并按雙方商定的條件進行。2006年CBD第8次締約方大會達成的第VIII/5號決議規(guī)定,優(yōu)先制定傳統(tǒng)知識特殊制度,供特設第8(j)條工作組第5次會議審議,以確定特殊保護制度的優(yōu)先組成部分。2001年《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nternational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ITPGRFA)的相關條款原則性規(guī)定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應該平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條約第9.2條規(guī)定,各締約方應該依據它們的需要和優(yōu)先事項,根據本國的法律,采取適當措施保護并促進農民的如下權利:保護有關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的傳統(tǒng)知識;公平地參與分享因利用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產生的惠益的權利;參與國家關于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方面的決策的權利。條約第9.3條規(guī)定,本條的任何規(guī)定都不能被解釋為限制農民根據國內法適當享有的保存、使用、交換、出售農場保存的種子∕繁殖物質(propagating material)的權利。盡管這些國際公約、條約的相關規(guī)定還比較原則,但為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確立了平衡保護兩權理念。

        (二)主流知識產權制度對兩權保護失衡

        雖然不少國際公約和條約原則性規(guī)定知識產權制度應平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益,但是由于植物遺傳資源缺乏但生物工程技術先進的發(fā)達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居主導地位,對各國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經濟發(fā)展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國際條約設定的知識產權制度并未均衡保護農民權益和植物品種權,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條約設定的知識產權制度就是其典型代表。例如,《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擴展了農業(yè)知識產權,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民更加脆弱、邊緣化和弱勢化。該協(xié)定第27.3(b)條規(guī)定WTO成員國應以專利制度或一種“有效的特殊制度”(effective sui generis system)或者兩者的結合來保護植物品種,這就不合理地強化了發(fā)達國家育種者和商業(yè)種子公司在當今世界農業(yè)市場中的地位,嚴重地限制發(fā)展中國家農民的權利。至于何為“有效的特殊制度”,TRIPS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UPOV)均明確指出,《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聯(lián)盟公約》(UPOV Convention)設置的制度是唯一獲得國際認可的有效保護植物品種的特殊制度,希望發(fā)展中國家選擇UPOV制度作為有效保護植物品種權特殊制度的模板[1]7。但是,UPOV制度對農民在培育、保存植物品種過程中所作的重大貢獻缺乏足夠珍重,保護農民權利的力度明顯不足,過分強化了育種者的權利。例如,《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聯(lián)盟公約》(1991年修訂)(UPOVC ’91)第15.2條規(guī)定只有在育種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的前提下農民才能再使用農場保存種子(farm saved seed)。正因為如此,為了保護本國的農業(yè)和農民權益,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并未加入UPOV,而試圖在南方種質(germplasm)擁有國的農民和育種者之間締結《農民和育種者公約》(Convention of Farmers and Breeders,CoFaB),構建不同于UPOV的植物種子知識產權制度[1]22。

        三、國外知識產權制度:南方與北方的差別較大

        由于在植物遺傳資源儲量、植物遺產資源商業(yè)化開發(fā)利用的科技水平、產業(yè)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南方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和北方國家(發(fā)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在兩權保護問題上分野明顯。

        (一)南方國家:平衡保護兩權

        雖然當前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未能均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但是南方國家在不違反其承擔的國際義務的前提下,根據其國內需要和優(yōu)先事項,構建出了均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的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本文以印度為典型代表進行分析。印度是世界上植物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其國民經濟以農業(yè)為主,植物遺產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科技水平較低,商業(yè)化種子公司的規(guī)模和實力與發(fā)達國家差距較大,植物遺傳資源被外國跨國種子公司“剿竊”和“掠奪”嚴重。因此,為了保護本國植物遺傳資源主權和民族產業(yè),印度近年來制定或修訂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guī),在授予植物育種者植物品種權的同時也授予了農民大量權利。這些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印度生物多樣性法》(Indian Biological Diversity Act,2002)、《印度生物多樣性條例》(Indian Biological Diversity Regulations,2004)、《專利法》(Patent Amendments Act,2005)、《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Protection of Plant Varieties and Farmers' Rights Act,PPVFR Act,2001)、《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條例》(Protection of Plant Varieties and Farmers’ Rights Regulations,2006)等。其中,《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是均衡保護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的典范,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既承認植物育種者對開發(fā)植物新品種的貢獻又授予農民正式的權利以免其自我生存能力受到危害的法律[3]。該法設定的知識產權制度對兩權保護的情況如下:

        成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的簽約國之后,為了履行協(xié)議第27.3(b)條規(guī)定的義務——設置一種“有效的特殊制度”來保護植物品種,2001年印度制定《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該法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同時授予育種者、農民和研究者以權利。關于育種者權利的主要規(guī)定有:育種者對授權品種享有生產、銷售、使用、進出口專有權;育種者權利的保護期限為,自授權之日起,林木和藤本植物為18年,其他植物為15年。關于農民的權利的主要規(guī)定有:一、種子權利(right to seed)。該法第39(1)(iv)條規(guī)定,農民有權保存、使用、播種、再播種、交換、分享和出售農產品,包括受植物育種者權利保護的品種的種子,但是不能以品牌種子(branded seed)的方式出售受保護品種的種子。二、獲得作物歉收補償的權利(保護農民免受種子公司夸大其注冊品種性能的傷害)。該法第39(2)條規(guī)定,育種者有義務向農民披露該品種在給定條件下的性能,如果該繁殖物質未能根據披露信息展示性能,農民可以通過執(zhí)行該法的當局向育種公司索賠。三、“善意侵權”(innocent infringement)免責權。該法第42條規(guī)定,如果能證明他不知道存在此項育種者權利,那么不知不覺地侵犯育種者權利的農民不被懲罰。四、事先知情同意權。該法第43條規(guī)定,如果育種者的受保護品種是從農民的最初品種衍生而來的實質衍生品種(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y),那么未經提供最初品種的農民、農民群體或社區(qū)的同意,育種者不得授權他人生產、使用、出售或交易該品種。五、知情權和利益分享權。該法第18條、26條、45條和46條規(guī)定,申請人在提交植物品種權申請時應披露該品種所使用的遺傳資源的來源,如未披露審查機關將拒絕該申請;授予植物品種權后,審查機關將向公眾公開授權品種的相關內容,任何個人、公司以及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均可向審查機關提交要求分享利益的要求和相應證據;申請人應將相應的遺傳資源補償金存儲到國家遺傳基金(National Gene Fund),用于對提供遺傳資源的社區(qū)農民予以補償。六、強制許可使用權。該法第47條規(guī)定,自授權之日起3年后,如果公眾對受保護品種的合理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或公眾不能以合理價格獲得受保護品種,經任何人的申請,在給予品種權人以合理報償的情形下,保護機構有權宣告對該品種實施強制許可。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該法賦予了農民較多的權利,UPOV認為印度未能有效保護植物品種權而未批準其加入。

        (二)北方國家:兩權保護失衡

        與在其主導下構建的現有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相一致,北方國家當前的知識產權制度對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的保護明顯失衡,本文以日本為典型代表進行分析。日本植物遺傳資源十分匱乏,耕地等農業(yè)環(huán)境十分惡劣,植物新品種,特別是優(yōu)良植物新品種,對日本農業(yè)發(fā)展十分重要。因此,為了促進植物品種培育活動,培育植物新品種,推動農業(yè)的發(fā)展,日本立法賦予植物育種者盡可能多的權利。同時,為了確保本國植物育種者不至于在國際商業(y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日本的知識產權制度與主流國際知識產權制度(UPOV)及歐美發(fā)達國家知識產權制度保持一致,注重植物品種權的保護而輕視農民權利的保護。日本近年來制定或修訂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都體現了此特點,本文僅以日本主要的相關立法——《植物品種保護和種子法》(2007年第49號法案修正)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知識產權制度對植物品種權和農民權利的保護。一方面,該法與UPOVC’ 91相似,賦予了植物育種者廣泛的權利;另一方面,該法賦予農民的權利十分有限。該法授予農民的權利主要有[4]:有權使用經權利人售出的登記品種等或者采用突變體選擇、回交、基因工程轉化等手段改變登記品種的非實質性表達特征得到的在表達特征上與最初登記品種明顯區(qū)別的品種;有權重復使用登記品種的繁殖材料取得收獲材料;有權以自己持有的收獲材料作為下一代循環(huán)生產的繁殖材料。同時,該法對農民使用農場保存種子還進行了如下限制:除了個體農民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為了下一次農業(yè)生產將收獲產品用作繁殖材料外,農民不能無償使用農場保存種子;農民不能無償使用部長命令指定的植物繁殖物種的農場保存種子。

        四、中國策略:應加大對農民權利保護的力度

        為了促進植物遺傳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我國相繼制定或修改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這些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施細則》(2010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4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yè)部分)》(2007年修訂)、《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2003年)、《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年)、《農業(yè)野生植物保護辦法》(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2006年)等。通過這些立法,我國構建起了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但是,我國現行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過于關注與國際接軌和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對自己國情的考慮不夠,以至于偏重植物品種權的保護,對農民權利的保護明顯不足。這不利于保護我國的植物遺傳資源主權,使我國的生物遺傳資源易于被國外無償開發(fā)利用或剽竊。因此,我國應該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努力推進國際植物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的改革,同時在履行現有國際條約義務的前提下,根據本國國情,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改革植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制度,加大農民權利保護力度。主要改革措施可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一)完善植物品種權的合理使用的制度

        知識產權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用他人的知識產權,可以不經知識產權人的許可,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我國相關立法對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的合理使用進行了規(guī)定[5]?!吨腥A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年)對植物品種權的合理使用制度進行了規(guī)定,其中第10條規(guī)定植物品種權的合理使用的范圍為“利用授權品種進行育種及其他科研活動”或“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根據該條的規(guī)定,農民交換、分享、出售利用授權植物品種生產的農產品不屬于植物品種權的合理使用的范圍,也就是說農民實施這些行為須經植物品種權人授權且應向植物品種權人支付報酬,這顯然對農民不公平。因此我國應借鑒印度《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第39(1)(iv)條的相關內容,規(guī)定農民有權保存、使用、播種、再播種、交換、分享和出售農產品,包括受植物育種者權利保護的品種的種子,但不能以品牌種子(branded seed)的方式出售受保護品種的種子。

        (二)完善強制許可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年)第11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yè)部分)》(2007年修訂)第12條規(guī)定,實施品種權強制許可的條件為“為了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品種權人無正當理由自己不實施,又不許可他人以合理條件實施”或“對重要農作物品種,品種權人雖已實施,但明顯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又不許可他人以合理條件實施”。這些規(guī)定沒有從保護農民權利出發(fā)明確規(guī)定實施強制許可的條件。我國應借鑒印度《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2001年)第47條的規(guī)定,將“公眾對受保護品種的合理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或公眾不能以合理價格獲得受保護品種”補充規(guī)定為實施品種權強制許可的條件。

        (三)完善農民善意侵權免責制度

        我國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2006年)就農民善意侵權免責制度進行了規(guī)定。該《規(guī)定》第8條規(guī)定,“以農業(yè)或者林業(yè)種植為業(yè)的個人、農村承包經營戶接受他人委托代為繁殖侵犯品種權的繁殖材料,不知道代繁物是侵犯品種權的繁殖材料并說明委托人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狈治龃藯l規(guī)定可知,農民實施的其他善意侵犯植物品種權行為不能免責。我國應借鑒印度《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2001年)第42條,規(guī)定只要農民能證明他不知道存在某項植物品種權,那么不知不覺地侵犯此項植物品種權的農民均可以免責。

        (四)設立實質衍生品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如果育種者的受保護品種是從農民的最初品種衍生而來的實質衍生品種,那么農民對該植物品種的發(fā)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實質衍生品種的品種權人應該承認并尊重農民的貢獻。為此印度《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2001年)創(chuàng)設了實質衍生品種之品種權行使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該法第43條規(guī)定,如果育種者的受保護品種是從農民的最初品種衍生而來的實質衍生品種,那么未經提供最初品種的農民、農民群體或社區(qū)的同意,育種者不得授權他人生產、使用、出售或交易該品種。為了使農民的貢獻獲得承認和尊重,我國應該借鑒印度的法律規(guī)定構建實質衍生品種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五)設立遺傳資源來源披露和惠益分享制度

        如果植物新品種使用的植物遺傳資源來自于農民,那么農民應該以發(fā)明者身份或合作者身份參與惠益分享。我國當前立法沒有相關規(guī)定。因此,該借鑒印度《植物品種和農民權利保護法》(2001年)的相關規(guī)定設立遺傳資源來源披露和惠益分享制度。例如,規(guī)定申請人在提交植物品種權申請時應披露該品種所使用的遺傳資源的來源;規(guī)定植物品種權人申請植物品種權時應繳納遺傳資源補償金,并將相應的遺傳資源補償金存儲到國家遺傳基金,用于對提供遺傳資源的社區(qū)農民予以補償;規(guī)定授予植物品種權后審查機關應向公眾公開授權品種的相關內容,任何個人、公司以及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均可向審查機關提交要求分享利益的要求和相應證據。

        [1] Dhar B. Sui Generis Systems for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M]. Geneva: Quaker United Nations Office, 2002.

        [2] 黃廓, 鈄曉東, 王岸英. “傳統(tǒng)”與“現代”的對話: 論遺傳資源獲取及惠益分享與知識產權[J]. 理論探討, 2008, 141(2): 166-169.

        [3] Dewan M. IPR Protection in Agriculture: An Overview [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2011, (16): 131-138.

        [4] 賈小龍. 植物新品種權限制制度比較研究[J]. 電子知識產權, 2009, (1): 40-43, 54.

        [5] 解岳中. 我國知識產權合理使用制度的比較與完善: 以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為例[J]. 長江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 33(3): 191-192.

        Coordination of Plant Variety Rights and Farmers’ Rights——Major Concer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CAO Keliang1, DU Qun2
        (1. Oujiang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2. Law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430072)

        It is the issue of well coordination of plant variety rights and farmers’ rights that should be carefully concerned in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Although concept of balancing protection of the two rights was concretely stated in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the two rights were obviously unequally protected by mainstream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n practices. There are quit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broad: while the South countries focus on balance protection of the two rights, the North countries focus on protection of plant seeds right. China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abroad experiences and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 rights according to concrete national conditions.

        Plant Variety Righ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armers’ Right

        (編輯:朱選華)

        D912.6

        A

        1674-3555(2012)05-0017-07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5.00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11-10-3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08CFX03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1JJD820001)

        曹可亮(1974- ),男,湖北通山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資源法律與政策

        猜你喜歡
        植物制度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資源回收
        哦,不怕,不怕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將植物穿身上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国产偷2018在线观看午夜|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7774|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91在线精品老司机免费播放| 少妇av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午夜一区欧美二区高清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爆乳美女娇喘呻吟|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天堂av免费在线看| 午夜桃色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人妖|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黄色av网站 | www.91久久|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动画|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无码av|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网站色噜噜|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色偷偷|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护士| 欧美精品videosse精子| 欧美做受视频播放| 亚洲素人日韩av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剧情 | 国产精品麻豆最新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