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蕾
用“順風順水”形容近兩年的馬伊一點都不為過。
自從在趙寶剛的電視劇《奮斗》中出演了那位脾氣倔強、有點矯情的北京女孩夏琳后,這位上海女人突然火了。先是2008年憑電影《江北好人》打敗范冰冰、李冰冰拿了長春國際電影節(jié)影后,大著肚子上臺領獎,然后便是一連串拍一部熱一部的電視劇,從2010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婚姻保衛(wèi)戰(zhàn)》,到2011年末的《雙城生活》,一律干脆利落短頭發(fā),直脾氣熱心腸,或姑娘或媳婦,實實在在的接地氣形象。
就在我們采訪前不久,馬伊和丈夫文章一同亮相“中國最美50人”頒獎禮,兩人分獲“年度電視劇女演員”、“最具價值演員”大獎。幾乎與此同時,文章主演的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上映10天狂攬兩億票房,成了2011電影圈結結實實的一匹黑馬。
一時間,“三道杠女友”、“旺夫女”、“都市現(xiàn)代女性代言人”各種名號紛至沓來,馬伊一下被捧到了聚光燈中央,款款邁向她最好的時光。
聽問現(xiàn)在是否有被幸運之箭射中的感覺,馬伊前一刻還微微帶笑的小虎牙開始收起,一臉肅然:“我始終相信一點,不能有僥幸心理。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我實實在在的努力得來?!?/p>
始終知道自己要什么
《雙城生活》里郝京妮遇到的南北差異婆媳矛盾在馬伊身上從來不會發(fā)生,盡管她從小在吳儂軟語、細膩精致的上海長大,而婆婆則常年生活在豪爽質(zhì)樸的北方城市西安。
她有一套婆媳和諧共處的秘訣,遇到投緣的人才會拿出來分享。“老人家是需要說好話的,她喜歡聽到特別好的話,也喜歡你聽她講話。雖然同樣的事情她可能會說很多次,但我每次聽,還是會裝作好像第一次聽到一樣。聊到后來我也會覺得挺開心的?!?/p>
這樣的貼心與耐心,想不討老人家喜歡都難。
不只是對婆婆,馬伊是知道如何做才能讓身邊人各得其所、各享其樂的人,其中當然也包括她自己。從高二那年被導演看中在電影《劉海粟》中扮演新中國第一位人體模特開始,她就下定決心要當演員。盡管一進劇組好多老演員就告誡她“以后千萬別做演員,這圈子是個大染缸”。但就是這句話反倒激起了她的擰勁兒:“這么美好的一個職業(yè)怎么會是染缸?為什么我不可以嘗試接觸這個圈子?會又怎樣!”
于是,高中畢業(yè)報考上海戲劇學院。雖然成了表演系的學生,但大一整整一年,她的狀態(tài)是“特別特別受折磨”。每天上午四節(jié)表演課,別的同學在臺上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品,她大部分時間都趴在教室最邊緣的角落里,睡覺。因為入學前“白紙一張”,沒什么社會經(jīng)驗,小品編不出來,只能睡覺。大一期末考,她的專業(yè)課成績是全班倒數(shù)第二,因為害怕被淘汰回家,躲在宿舍里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轉折在大二發(fā)生。還是在最讓她頭疼的表演課上,馬伊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古老師。古老師鼓勵她去演一些原來想都不敢想的角色,比如別的老師會因為她外形的溫文讓她演四鳳,但古老師說你能演繁漪。她問為什么,他說“神經(jīng)質(zhì)這個東西是天生的,(你的)我能看得見。我很喜歡演員的眼神里有一點神經(jīng)質(zhì)的東西”。他在表演課上讓她模仿日本電影《春琴抄》中盲人少女通過摸手來選擇家庭教師的片段,讓她懂得“只有閉上眼睛,才會完全排除外在,看到最內(nèi)心的(東西)”她的表演被打開了,同學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馬伊也是會演戲的,原來她也是可以演這種角色的。她的成績,也從倒數(shù)第二變成了正數(shù)一二。
大學畢業(yè)三年后,馬伊接拍瓊瑤戲《還珠格格3之天上人間》。接到劇組邀請時,不少朋友勸她拍續(xù)集不討好,容易被罵;還有人干脆撂話:“拍這個?俗!”但她最終決定進組,有自己理性的考慮:“這個戲口碑已經(jīng)非常好了,前面1和2已經(jīng)給我們打好了基礎。對一個畢業(yè)只有兩三年的女演員來說,拍一部瓊瑤的還珠真的要好過拍10部不宣傳的戲。這對我的前途是非常有利的?!?/p>
她一直是理性的人,懂得籌謀與規(guī)劃在這個圈子里生存發(fā)展的路徑。拍完《還珠3》的結果一如她所料,以后再去見導演,只要一說我拍過《還珠》的紫薇,便可省去許多介紹與解釋。去很多地方,開始有很多人認識她,甚至在偏僻的山區(qū)。
這是演員這個職業(yè)可以逐漸走向“星途”的基礎。
我是一定要相信的人
如果說《還珠3》給了馬伊的“星途”一個還不錯的契機,那《奮斗》則是她在向風光無限好的山頂攀登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奮斗》不僅讓她人氣大增,而且也是從這部劇開始,人們開始默認“夏琳”為欲望都市中獨立、干練,崇尚自我奮斗女性的代言人,她特意為夏琳設計的那頭栗色短發(fā),也成了很多女孩模仿的目標。
馬伊特別鐘愛夏琳,因為這個角色最貼近年輕的她??磩”镜臅r候,她就經(jīng)常感嘆“哎呀,寫到我心里去了”。所以,她為這個女孩設計頭發(fā),穿自己的衣服拍戲,戴自己的項鏈上場,整個人一猛子扎進了夏琳的生活里。
所以,夏琳就是馬伊,馬伊就是夏琳。
她說自己是“一定要相信的人”。大一時曾出去客串一場戲:兩個女孩在學校邊的大排檔吃飯,看到菜單上標著“熊掌:2000元”。她演的角色以為熊掌20元,那就點一個試試。結果結賬時老板要2000。這時按照劇本要求她要急得哭,但馬伊無論如何哭不出來。導演著急了,“上甘油”。幫助演員排淚的甘油滴到眼睛里,生疼,搭檔的女演員哭得稀里嘩啦,但馬伊的眼白都充血了,還是哭不出來。“導演說你哭,我說哭不出來。為什么?我說這個事很可笑嘛。20塊錢,他說2000,我告他不就完了嘛。因為我太理智了,覺得這個情節(jié)很傻,很可笑,根本就哭不出來?!?/p>
也是從那時開始,她知道了拍戲時必須恪守的自我底線:給我一個情節(jié),一定要相信,打心眼里相信。有些演員遇到上述情況,能憑科班學習的技術“演”過去,她也可以,但卻往往還是過不了自己內(nèi)心那一關,留下唏噓和遺憾。
現(xiàn)在的馬伊接戲很謹慎。她有自己清楚的計算和考量:拍戲這件事有好幾頭——或者是合作演員優(yōu)秀,或者是導演出色,或者是錢多,或者是可能會得獎兩頭或者三頭兼顧的可能性非常少,導演好、劇本好、對手演員好的,錢就不會多;錢多的,劇本基本就很爛;在已經(jīng)十幾年的片場生涯中,所有的可能性她幾乎都嘗試過。最后的結果是:非常辛苦非常煎熬地拍完了一部只為錢去的戲之后,她發(fā)誓再也不會只為掙錢而去拍戲。
但即便是身處那個“爛攤子”時,她也會幫忙使勁出各種主意,嚴謹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場戲。因為始終相信一點:“不能有僥幸心理——這部戲爛到不會播。這些都是我的作品,總有一天要拿出來見人的。”
只有覺得角色“真”,她才會果斷赴會,全情投入。
最好的生活
當下的馬伊,最喜歡在勞累一天后,坐在家里的沙發(fā)上,摟著女兒愛馬,像一個最普通的觀眾一樣,看電視機中帶插播廣告的電視劇。
那是她最愜意溫暖的時光。
她從不像有些演員避諱看自己演的劇。反倒會在每個情節(jié)出現(xiàn)時想起拍攝現(xiàn)場的情景,回憶當時也許因為太冷或者太熱而狀態(tài)有所放松,提醒自己以后千萬不要“因為當時的感覺而放松哪怕一點點,最后變成無盡的遺憾”。
她一向?qū)ψ约阂髧栏?,還像從小被注重規(guī)矩的媽媽要求的一樣:不能拿人家東西,不能向人家借錢,不能說謊,不能亂花錢,要自重所有的一切,都被她傳承到女兒身上,滴水不漏。
采訪過程中,愛馬被外婆帶著來探班。馬伊并不會多分哪怕一分鐘的時間給女兒嬉笑聊天,3歲的女兒也很懂事,不黏人,不吵不鬧,靜靜地看著媽媽工作,跟人說話都是“噓,小聲?!迸紶柡蛬寢尳粨Q一個甜蜜的小眼神,便已勝過千言萬語。
這是馬伊最好的生活,“有一個很好的家,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是我自己能夠控制的。”她頓了頓,又再次強調(diào):“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控制?!?/p>
責任編輯:韓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