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菊(孫中山紀念館,江蘇南京,210014)
接到高志航之子高耀漢先生要來抗日航空紀念館的消息后,我們非常期待,希望能在短時間內近距離地了解高志航烈士的鮮活信息,同時也很想知道他作為烈士直系后代對自己父親的感受以及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近日,在國民黨名將張靈甫之子張道宇先生的陪同下,高耀漢一行來到抗日航空紀念館參觀并親切地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在高耀漢的平和講述中,我們知道了高志航的主要人生經歷。高志航原名高銘久,1907年出生于吉林通化,13歲時投筆從戎,進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學習。1924年東北軍擴建空軍后,招考飛行員赴法國學習,高志航寫了封法語信給少帥張學良,說把名字“銘久”改成“志航”,表明獻身航空的決心,就這樣他如愿以償。
1927年1月,19歲的高志航以優(yōu)異成績學成回國,隨后被張學良任命為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駕駛員,后轉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痛感家園淪陷,離開東北軍進入南京空軍軍官學校任教官,因在多次飛行表演中表現出色,1934年晉升為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
1936年10月31日是蔣介石的50華誕大慶。這天,航委會特別在南京舉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國空軍參加的空戰(zhàn)技術和飛行特技表演。當時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聞訊后,主動駕機前往參加。其間,他以自己的拿手好戲在空中盡情展示,博得場上各路嘉賓的陣陣喝彩,亦使幾支欲爭高下的外軍特技隊相形見絀。表演結束后,蔣介石對他的高超技術贊不絕口。很快,消息就通過國內外的各種媒體傳了出去。
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在杭州筧橋機場上空擊落一架前來轟炸的日軍飛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擊落日軍飛機的中國人。在空戰(zhàn)中,他的大隊擊落日機3架,而自身無一傷亡。此戰(zhàn)轟動全國,對全國軍民抗戰(zhàn)士氣具有莫大的鼓舞。高耀漢笑著告訴我們:“蔣介石為此匯來一萬大洋,并且專電褒獎我父親,晉升他為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p>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戰(zhàn)機。途中因天氣惡劣,留在周家口原地待命,約有一周的時間。11月21日,11架日機突襲周家口機場,高志航毅然奔向自己戰(zhàn)機準備應戰(zhàn),因機械故障,來不及發(fā)動飛機,就在日機轟炸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高耀漢說,當年周恩來稱贊高志航“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為抗日犧牲的,為民族犧牲的”。“父親犧牲時,雙手還緊緊握著飛機的操縱桿。他一生都以報效祖國為己任,認為奮勇殺敵是軍人的天職。他常說,只有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財,國家才會有希望?!?/p>
對于自己的生活,高耀漢介紹得非常簡略:父親犧牲時,我只有2歲。1949年,蔣介石派人接我和祖母舉家遷到臺灣,大姐高麗良和胞妹留在通化老家,家人從此分隔兩地。我從臺灣政治大學畢業(yè)后,進入《新生報》工作,擔任記者33年,1986年退休。退休后,我熱心于兩岸文化交流工作。1993年,組織了臺灣華視、中視、臺視及《中國時報》、《聯合報》、《青年日報》等多家媒體記者赴東北采訪,報道東北的發(fā)展新貌。
看到高志航烈士在抗日航空紀念館展覽中的重要地位,高耀漢很欣慰,在父親的雕塑面前拍照留念,并到父親的墓碑前三鞠躬,敬獻鮮花。當問起在臺灣如何紀念高志航烈士時,高耀漢笑著告訴我們:“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臺灣大搞‘去中國化’教育,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這些可歌可泣的先烈事跡都快被人忘記了!”不過他表示,這都是暫時的,兩岸都會對自己民族的歷史重視起來的,現在大陸對抗戰(zhàn)歷史遺跡保護得比較好,多個地方都有紀念父親的設施,包括在宜昌的墓碑、在成都的銅像、在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以及在吉林通化的高志航故居等。
高耀漢說,將父親的生平拍成電視劇是他很欣慰的事情,會送給抗日航空紀念館一套光碟作為紀念。2010年,通化市政府、當地民營企業(yè)與華誼兄弟公司合作投資,拍攝了以高志航為原型的電視劇《遠去的飛鷹》,今年5月起在大陸多個省份的衛(wèi)視播出。高耀漢說,這部劇以“尊重事實,尊重歷史”為原則,不見得賣座,但是對年輕人很有教育意義?!白屇贻p人重視歷史,才能愛國家,以國家為重,以后代幸福為重。”
高耀漢的娓娓講述,解答了我們很多的疑問,如關于烈士的相關事跡,關于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和所思所想。在快結束采訪的時候,我們想讓高耀漢給我們留下一些寄語。對我們的這個要求,高耀漢稍加思索,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抗館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義,歷史上民族最大。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中國的志士獻出自己的生命保家衛(wèi)國,值得后人記住和緬懷,應該讓下一代,尤其是年輕人都來接受這個教育,知道我們國家的歷史。在現實面前,兩岸都應對下一代的教育負責。在民族利益面前,一切都要考慮民族的需要。在兩岸共同發(fā)展的大好局面下,中華民族最終是會走向統(tǒng)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