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平
(合景泰富地產設計部 廣東 廣州 510623)
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要求的提高也越來越高。建筑的結構安全只是建筑的基本要求,目前業(yè)主更多關心可觀、可感的方面,如小區(qū)園林是否漂亮,裝修是否上檔次,水、電安裝的是否美觀好用,凈深、開間、凈高是否夠等等。房屋開發(fā)商為了所建住宅易于銷售,必然最大限度的滿足購房者的可觀、可感方面的要求。有時也難免將設備、建筑、裝修等專業(yè)的要求凌駕與結構專業(yè)之上,這樣就不可避免的要在結構主體梁、板、剪力墻、上開洞了。以下就梁、板、剪力墻的開洞作些簡要的闡述。
通常設備管走梁底影響室內凈高或過道凈空時,就需要在梁上開洞。一般應將洞作成圓形,預先開洞需加放金屬套管,并盡可能把它布置在拉力和剪力較小處,在梁兩側沿洞四周設置構造鋼筋,洞底與下部受力鋼筋的距離不小于50mm。如果梁因開洞減弱截面而導致承載力降低時,應進行驗算。
一般洞在100mm內,梁高在400mm以上,洞開在梁高中間的1/3處,梁上的洞可以直接預留,不用構造加筋或進行驗算。
圖1 梁中預留洞
一般洞在100mm以上,洞開在梁高中間的1/3處,梁上的洞需要構造加筋或進行驗算,構造做法見圖1。
一般不符合1.1、1.2的梁洞,開洞后(施工完后)需要進行驗算或加固處理。
1.3.1 剪力較大處開大洞 (開洞是否過大取決于梁高的大?。H?00mm的梁高,端部開150mm的空調洞。
處理方法:
a、在不影響建筑使用凈高的情況下,可以局部加高梁截面。一般設計時梁高小的建筑,室內凈高都比較緊張,這種方法一般不可行;
b、粘鋼板。加固后梁上的鋼板、錨釘很醒目,對開發(fā)商的毛坯交樓有影響,且施工速度也慢;
c、貼碳纖維布。施工快,加固后對外觀影響小。
1.3.2 拉力、彎矩較大處(跨中)開大洞(開洞是否過大取決于梁高的大?。?。如300mm的梁高,跨中開150mm的空調洞。處理方法同1.3.1。
1.3.3 梁底部開孔,使受力底筋上移。處理方法同1.3.1。
圖2 板洞口加筋
一般設備豎管穿過樓板時,需要在樓板預留或開洞。板上預留小孔或預埋管時,孔邊或管壁至板邊緣凈距一般應不少于40mm。根據(jù)板上開洞的大小分類如下:
2.1 當板上圓形孔洞直徑d及矩形孔洞寬度b(b為垂直板跨度方向的孔洞寬度)不大于300mm時,可將受力鋼筋繞過洞邊,不需要切斷并可不設孔洞的附加鋼筋。
2.2 當300mm<d(或b)≤1000mm,并在孔洞周邊無集中荷載時,應在孔洞每側配置附加鋼筋,其面積應不小于孔洞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的一半,且根據(jù)板面荷載大小選用2Ф8~2Ф12。當為圓形孔洞時尚應在孔洞邊配置2Ф8~2Ф12的環(huán)形附加鋼筋及Ф8@200的放射形鋼筋。一般的構造做法見圖2。
2.3 d(或b)>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或d(或b)>1000mm時,應在孔洞兩對邊或周邊加設邊梁,邊梁可以是正梁,亦可是反梁。
圖3
一般較大水平設備管穿過剪力墻或剪力墻處必須有檢修門時就需要在剪力墻上預留或開洞。
3.1 當墻上圓形孔洞直徑d及矩形孔洞寬度b(b為矩形的長)不大于300mm時,可以不加鋼筋,只需將剪力墻水平筋或豎向鋼筋彎過洞口即滿足要求。鋼筋不切斷。
3.2 d(或b)大于300mm時,就要置洞口加強鋼筋了。如果d(或b)小于800,只需在洞口四周各增加2根12的鋼筋,過交點需一個laE的錨固長度 (按12的鋼筋,500長就夠了)。
d(或b)大于800的洞口,在洞口上下就得加暗梁了,配筋就要不小于16的鋼筋兩根。
3.3 對于已施工完成的剪力墻,原則上暗柱、框支墻、內置型鋼的墻體上不得開洞。
3.3.1 d(或b)小于800的洞口,要用切割鋸來切,不要用錘來敲打或用鐵沖鉆來沖。開洞后,用短鋼筋將水平筋、豎向鋼筋頭焊接起來,然后塞洞口縫時,用高一個等級的混凝土(加微膨脹劑)進行塞縫。
3.3.2 d(或b)大于800的洞口,需進行粘鋼板處理,常見的加固方法見圖3。
一般按規(guī)范要求在建筑結構上預留設備洞是很正常的事情。往往由于結構專業(yè)沒有復核設備開洞圖,導致結構上的洞開的太大,或主體施工完后,設備專業(yè)增加孔洞,這樣這些孔洞將影響結構主體的受力,降低了結構的安全儲備,這樣就必須處理。處理的方法一般也無外乎兩種:a、不加固,設備洞取消,用混凝土封堵;b、加固處理。后期處理都會增加費用,特別是一些酒店項目,由于設備多,開洞多,如果預留設備洞的問題沒處理好,后期開洞、加固的費用也很高。為了避免后期處理設備孔、洞增加工程費用,最好的辦法是在設計階段將設備留洞圖給結構復核,由結構出留洞圖,并要求設備專業(yè)后期不改或盡可能的少改方案。
[1]國振喜,徐建.建筑結構構造規(guī)定及圖例[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S].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3]03G101-1圖集[S].
[4]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S].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