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成,束漢生,王 淮,王 昊,姚運喜
S100B蛋白是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的標志蛋白[1],當顱腦損傷造成神經(jīng)細胞損傷或壞死,S100B蛋白從損傷的神經(jīng)細胞漏出,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和血液,因此,顱腦損傷時檢測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是判斷其損傷程度和預后的客觀指標。我科2009年3月~2011年6月共收治經(jīng)GCS評分12分以下的185例顱腦損傷患者,對其傷后不同時間段進行了血清S100B蛋白濃度的測定,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5例患者,男153例,女32例,年齡1~87歲,平均年齡39.2歲。于傷后24 h入院,其中車禍傷107例,摔傷64例,打擊傷14例。入院時或入院后均行頭顱CT掃描,均發(fā)現(xiàn)有原發(fā)性和/或繼發(fā)性腦損傷,其中95例進行手術治療,既往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本組共死亡30例,其中,GCS3~5分的28例中死亡23例。對照組為50例健康體檢者,男36例,女14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36歲。根據(jù)入院時的GCS計分,將患者分為3組:輕型組66例(GCS 10分以上),中型組91例(GCS 6~9分),重型組28例(GCS 3~5分)。
1.2 檢測方法 (1)患者血清S100B蛋白濃度測定:所有患者均于傷后24 h內(nèi),3 d,7 d,10 d內(nèi)采集外周靜脈血進行離心,取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Sangtec100IRMA試劑統(tǒng)一進行單克隆雙點放免法測定S100B蛋白濃度。(2)正常對照組S100B蛋白濃度測定:取正常體檢人群靜脈血標本50份,樣品保存與測定方法與患者組相同。
2.1 各組患者傷后不同時間血清S100B蛋白濃度測定 見表1。
表1 185例患者外傷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μg/L,±s)
表1 185例患者外傷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μg/L,±s)
注:重型組與輕型組0~24 h比較,**P<0.01;重型組0~24 h與10 d比較,△P>0.05。
?
2.2 不同顱腦損傷患者及對照組血清S100B蛋白濃度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顱腦損傷患者血清S100B蛋白濃度比較(±s)
表2 不同顱腦損傷患者血清S100B蛋白濃度比較(±s)
注:與腦挫裂傷、腦血腫及硬膜下血腫組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
S100B蛋白主要分布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星形膠質(zhì)細胞、雪旺細胞等,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血腦屏障,所以正常人血漿中S100B蛋白含量極低(<0.05 μg/L)。但顱腦損傷后,腦組織的損傷導致腦細胞和血腦屏障的破壞,使血S100B蛋白迅速升高,如果有繼發(fā)性腦損傷,血腦屏障進一步破壞,膠質(zhì)細胞破壞引起S100B蛋白外溢,那么其含量變化與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改變密切相關,為判斷腦損傷嚴重程度的良好指標。Raabe[2]等研究認為顱腦損傷后12 h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能反映出嚴重的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腦損傷,恢復良好者均有較低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血清S100B蛋白恢復的時間越長,繼發(fā)性腦損害越嚴重,預后越差。
本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傷后24 h內(nèi)血清S100B蛋白顯著增高(2.15 ±0.53 μg/L),雖經(jīng)積極搶救治療,第 10 天測血清 S100B 蛋白仍明顯增高(1.82 ±0.82 μg/L),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雖然得到積極救治,血清S100B蛋白濃度不會短時間下降。而28例中死亡23例,死亡率82%,在24 h內(nèi)檢測血清S100B蛋白與輕型顱腦損傷24 h相比(1.40±0.52 μg/L)差異有顯著性,而且經(jīng)過治療后血清S100B蛋白是呈逐漸下降趨勢(第 10天 0.68±0.58 μg/L)。這也反映出顱腦損傷的程度,顱腦損傷后患者血清S100B濃度下降越明顯,患者病情好轉也越快,反之,預后就差。研究表明,輕型顱腦損傷后,S100B蛋白迅速升高,隨后隨時間下降,而重型顱腦損傷后,S100B蛋白迅速升高后,由于繼發(fā)性損傷的發(fā)生,S100B蛋白濃度不會下降,如果早期S100B蛋白峰值或繼發(fā)性升高>2 μg/L,預示嚴重顱腦外傷有較高的死亡率,而 S100B 蛋白 >3.80 μg/L 的患者生存者極少[3]。Nygard等[4]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S100B蛋白的濃度與幾種因素相關:(1)腦損傷的范圍和嚴重程度;(2)巨噬細胞或蛋白酶引起的降解;(3)血腦屏障破壞的程度。在本組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單純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即使GCS評分低于腦挫裂傷、腦內(nèi)血腫或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者的GCS評分,但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濃度并不高(見表2)。說明在單純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血腦屏障破壞并不嚴重,另外,也反映單純依靠GCS評分不能完全反映出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判斷預后,而GCS只能重點反映患者顱腦損傷后的昏迷程度。
綜上所述,在顱腦損傷早期測定患者血清S100B蛋白濃度,可以判斷患者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而在后期測定患者血清S100B蛋白濃度,可以判斷患者的預后及恢復情況。
[1]Weglewski A,Ryglewicz D,Mular A,et al.Changes of protein S100B serum concentration during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relation to the volume of stroke lesion[J].Neurol Neurochir Pol,2005,39(4):310-317.
[2]Raabe A,Grolms C,Sorge O,et al.Serum S100B protein in severe head injury[J].Neurosurgery,1999,45(3):477-483.
[3]王成東,劉長山.S100B蛋白在顱腦損傷后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2001,28(5):318-320.
[4]Nygard O,Langbakk B,Rommer B.Age-and sex-related changes of S100B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in patients with no previous history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J].Clin Chen,1997,43(3):5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