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楊春水, 楊志剛, 林勤郁, 李雯飛, 金明月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廣東 深圳 518052)
腦梗死患者腦部血流循環(huán)障礙,導致其供血障礙,引起腦組織的軟化壞死,因此其治療主要為改善腦部血流,同時此類患者多存在血液黏稠度較高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又是引起梗死的危險因素[1]。因此改善腦部血流情況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是本病治療的原則[2]。本文就丹參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及血液流變學水平的影響進行觀察,現(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3.2±5.1)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 4 .2-57.5h,平均(14.9±2.7)h,其中:大面積梗死 3 例,中面積梗死 1 2例,小面積梗死16例,腔隙性梗死9例。觀察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3.5±5.0)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 4 .0-56.5h,平均(15.2±2.6)h,其中:大面積梗死 4 例,中面積梗死11例,小面積梗死15例,腔隙性梗死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梗死面積方面比較,P均>0.05,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主要為降低腦水腫、抗凝及溶栓等方面的治療,同時給予神經(jīng)保護及營養(yǎng)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進行治療,給予患者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5%GS中靜脈滴注,連續(xù)用藥4周為一療程。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4周的腦血流及血液流變學水平進行檢測及比較。
1.2.2 檢驗方法:治療前兩組患者均以入院即刻進行腦血流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檢測,后于治療后2周及4周取晨起空腹血進行檢測。腦血流采用M377340-TCD-2000超聲經(jīng)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進行檢測,均以大腦后動脈檢測數(shù)值為準,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KES-900E全自動血流變檢測儀進行檢測,均取多次檢測的結果平均值為最終結果值。
1.3 統(tǒng)計學處理:將本研究中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統(tǒng)計檢測結果數(shù)值采用相關的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軟件包選用SPSS15.0,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處理,以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情況比較: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4周的腦血流情況進行檢測及比較,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大腦后動脈Vs、Vm、RI及 PI水平比較,P 均>0.05,均無顯著性差異,而治療后2周及4周觀察組的Vs及V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RI及P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4周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進行檢測及比較,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由表2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漿黏度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剛性指數(shù)比較,P均>0.05,均無顯著性差異,而治療后2周及4周觀察組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漿黏度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剛性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fā)病,其發(fā)病的主要機制為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異常導致血栓的形成,具體機制為患者機體中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極易黏附在病變血管內(nèi)膜處,黏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釋放出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極易形成動脈附壁血栓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等含量的增加[3],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紅細胞表面負電荷降低,導致血流速度減慢,形成栓子,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4,5]。
丹參注射液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之一,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漿黏度,加速紅細胞流速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環(huán)和預防血栓的形成,因此對于腦梗死患者的血液的黏稠度較高和血流循環(huán)較差的狀況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作用,可用于對此類患者的血液各指標的改善[6,7]。
本文就丹參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及血流動力學水平的影響進行觀察,通過與未采用丹參注射液的患者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其在改善患者的腦血流及血流動力學各指標水平方面均作用突出,從表1及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其可以顯著改善腦血流的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及搏動指數(shù)等方面的指標,而且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剛性指數(shù),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血流的狀態(tài)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且患者的黏度也顯著降低。因此丹參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及血液流變學水平的影響明顯,可改善腦部血流情況及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張祖勇,董曉巧,杜權,等.腦血流速度聯(lián)合血液流變學檢測對外傷性腦梗死的預測作用[J].浙江醫(yī)學,2010,32(1):26-29.
[2] 林峰,趙君,常萬生,等.銀杏達莫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血脂及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1,33(9):783-785.
[3] 劉振華,杜怡峰,呂京光,等.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的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30(6):452-454.
[4] 李國前,蔡俊穎,楊小霞,等.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動態(tài)評價立普妥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29(6):536-537.
[5] Mendioroz M,F(xiàn)ernández-Cadenas I,Alvarez-Sabín J,et al.Endogenous activated protein C predict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nd mortality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reatment in stroke patients[J].Cerebrovasc Dis,2009,28(2):143-150.
[6] 張志芳.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384-1385.
[7] 梁君,周春艷.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和纖維蛋白原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8):341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