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重新評估《上清傳》的思想價值

        2012-02-15 16:28:03周承銘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陸贄德宗皇帝

        周承銘

        (長春社會主義學院 長春中華文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41)

        文學研究

        重新評估《上清傳》的思想價值

        周承銘

        (長春社會主義學院 長春中華文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41)

        《上清傳》是政治小說,但并非黨爭政治小說,其用意不在攻擊陸贄,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說向人們揭示,封建官場各色人物的升降、榮辱和生死皆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滿意、不高興,厄運就會隨時降臨。小說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過《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等著名傳奇小說,在小說史上理應給予應有的地位。其思想價值是批判鋒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達對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體現(xiàn)了唐傳奇作家的政治勇氣;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無終,封建官員難有善終的現(xiàn)實,揭示了當時當官從政的巨大風險;反映出皇帝是官場斗爭的總根源,揭示了禍自君出,亂自上作的歷史規(guī)律。

        《上清傳》;主題;思想價值;政治小說;德宗;批判

        中唐文人柳珵的《上清傳》,《太平廣記》以及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魯迅《唐宋傳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說》等均有收錄,是唐代傳奇小說的重要作品之一。關(guān)于其思想價值,當代學者給予了不同的評價。第一,揭示了中唐時代的社會政治特征?!巴ㄟ^《上清傳》,我們完全可以呼吸到那個時代的氣息。這里首先是皇帝的昏庸,輕易聽信讒言,武斷而又反復無常;朝臣之間相互陷害誣告;地方官吏看風使舵,投靠權(quán)貴且落井下石?!盵1]第二,反映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斗爭的殘酷?!按藶辄h爭政治小說?!盵2]“概括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由爭權(quán)奪利而引起的角逐,使用栽贓誣陷等陰謀詭計打擊政敵。”[3]“真實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相互傾軋和佞臣專權(quán)?!盵4]“反映出中唐上層內(nèi)部不擇手段爭權(quán)奪利的重大問題?!盵5]第三,是唐人以小說為攻擊政敵之工具的重要例證。柳珵是柳冕之子;柳冕與李吉甫親善;李吉甫是竇參集團成員,與陸贄敵對;故柳珵作《上清傳》以攻擊陸贄及其門生[6]?!靶≌f作者正是通過虛構(gòu)的情節(jié),旨在為竇參翻案,攻擊陸贄,把傳奇當作了攻擊政敵的工具和手段?!盵7]第四,歌頌了封建社會下層婦女的正直、忠誠和智慧,與當時腐敗的政治、黑暗的現(xiàn)實構(gòu)成強烈對比。“在上清身上,寄托了柳珵對于美好人性——正直、勇敢、忠誠的向往?!盵8]“這一封建社會下層女性的形象,是塑造得豐滿而光輝的?!盵9]深入研究小說中的人物和若干細節(jié),我以為當代學者們的這些評價還不足以充分而正確地說明小說應有的思想價值。

        破解《上清傳》研究中目前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是深入推進其思想價值評價的關(guān)鍵所在。

        其一,李吉甫與陸贄究竟是仇敵還是摯友?認為小說是為攻擊陸贄而作,是“黨爭工具”、“黨爭之物”或“黨爭政治小說”,主要依據(jù)就是李吉甫與竇申、李則之、吳通玄、吳通微等,都是竇參集團成員,都反對陸贄,且陸贄為相時曾出手打擊過吉甫,貶吉甫為明州長史,由此結(jié)怨至深。柳冕與吉甫既是同僚又過從甚密,當為同黨,冕子珵與吉甫子德裕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顛倒黑白以攻擊其宿敵陸贄及其門生故吏,乃勢所必然。由于此說最先出自卓有建樹的一代文史大家卞孝萱先生,故為近30年來學術(shù)界最占據(jù)主流地位且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觀點。然細考史實,吉甫與陸贄之交可分為兩段,二人或許有隙,但那是陸贄罷相之前;迨陸贄罷相,乃由相疑漸成莫逆?!杜f唐書·陸贄傳》載:“初,贄秉政,貶駕部員外郎李吉甫為明州長史,量移忠州刺史。贄在忠州,與吉甫相遇,昆弟、門人咸為贄憂,而吉甫忻然厚禮,都不銜前事,以宰相禮事之,猶恐其未信不安,日與贄相狎,若平生交契者。贄初猶慚懼,后乃深交。時論以吉甫為長者?!盵10,p4679]《舊唐書·李吉甫傳》再載:“宰臣李泌、竇參推重其才,接遇頗厚。及陸贄為相,出為明州員外長史,久之遇赦,起為忠州刺史。時贄已謫在忠州,議者謂吉甫必逞憾于贄,重構(gòu)其罪;及吉甫到部,與贄甚歡,未嘗以宿嫌介意?!盵10,p3992-3993]《新唐書·李吉甫傳》則進而記載吉甫與陸贄置怨結(jié)歡還為自己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后果:“贄之貶忠州,宰相欲害之,起吉甫為忠州刺史,使甘心焉。既至,置怨,與結(jié)歡,人益重其量,坐是不徙者六歲?!盵11]人作為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原本就是復雜的,而官場中人物置身于權(quán)力斗爭的復雜環(huán)境和矛盾中,比之一般人無疑更為復雜,無論作為群體還是個人都是善惡并存,魔佛同在,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并非故作雷人之語,古人有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毛澤東則更有言“人總是要犯錯誤的,一個政黨同一個人一樣,完全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盵12]封建正史之所以被世人稱為“信史”,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記載人物不抑美不掩過,善惡兼錄,妍媸并舉。既然我們承認《舊唐書》為一部信史,也主要引用其記述為論證依據(jù),那么就不能(也沒有道理)專揀合意者信之用之,不合意者即疑之棄之。李吉甫因打壓牛僧孺、李宗閔,常為后世史家詬病,但史傳記其與陸贄先為仇敵終為摯友當是不爭之事實。既然吉甫當年即已與陸贄捐棄前嫌,并漸成“深交”,作為吉甫的后世子孫及其同黨則沒有理由做出違忤先人的不肖之舉。竇參集團之關(guān)鍵人物與陸贄敵對的基石既不存在,那么所謂“攻擊”說、“工具”說的大廈又豈能安然矗立!

        其二,這篇作品究竟是史料還是小說?這一點直接關(guān)系到我們對《上清傳》應該以什么樣的方法來研究和以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價。在《上清傳》的歸類上自北宋以來即存在分歧,有人將其歸入歷史,視為筆記類史料,有人將其歸入文學,視為文言小說。相形之下,前一種認識不止歷史久遠,且影響深刻。司馬光述其撰《資治通鑒》不采信《上清傳》的理由:“信如此說,則參為人所劫,德宗豈得反云蓄養(yǎng)俠刺!況陸贄賢相,安肯為此!就使欲陷參,其術(shù)固多,豈肯為此兒戲!全不近人情,今不信。”[13]不是因為《上清傳》是小說,不可作史料使用,而是認為所記內(nèi)容與正史相左,不合采擇史料的標準。卞孝萱認為《上清傳》歪曲史實,誣蔑陸贄,美化竇參,目的是為李吉甫洗刷罪行;郝潤華認為“《上清傳》所述事實是靠得住的”,人物、事件皆非虛構(gòu),“是一篇為竇參平反的傳奇”[14]。兩種觀點涇渭分明,截然對立,但前提卻是一致的,即強調(diào)的都是作為史料才有的歷史真實,而非作為小說應有的審美真實。其他絕大多數(shù)當代學者雖然明確強調(diào)《上清傳》是傳奇小說,對它的研究和評價可以不必陷入歷史公案的是是非非,但同時也承認作為“一篇顛倒忠奸的小說”[15],在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shù)真實的關(guān)系上很不妥當,既“記載失實”,又“觀點錯誤”,“可取之處”十分有限。《上清傳》所記故事在唐代即如作者所云:“此事絕無人知。”宋以后其真實性則更無從查考。司馬光懷疑其內(nèi)容的歷史真實性,以史學家審慎的態(tài)度將其從史料中摒棄出來無疑是正確的。往事越千年,我們今天更難以搜尋將其作為史料來對待的依據(jù)和理由。但是,它不是可信的史料,未必不是可讀的小說。換言之,在已無法充分證明其內(nèi)容盡皆屬實的今天,我們只能把它作為小說來看待。是小說,就要用研究小說的方法來研究,也要用評價小說的標準來評價?!渡锨鍌鳌房赡苁悄壳拔覀兛梢砸姷降乃^“顛倒忠奸”之最早的一篇小說,但絕對不是唯一一篇,在后來的小說史上“顛倒忠奸”現(xiàn)象可謂屢見不鮮,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三國演義》,然而學界幾乎一直公認把史傳中的“紅臉”曹操變成小說里的“白臉”曹操是這部經(jīng)典名著的一大特色和價值所在。歷史真實可以作為評判文學描寫是否真實可信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永遠不該是唯一的標準。不遵循歷史真實算不上是《上清傳》這篇小說的缺陷或缺點,也不該以是否符合歷史真實來評判這篇小說的優(yōu)劣。

        其三,小說的主要人物究竟是一個還是兩個?小說雖然只有寥寥幾百字,卻有竇參、上清、刺客、德宗等多個人物先后登場。當代學者們認為,盡管竇參、德宗的形象塑造也很生動成功,但最為豐滿最富有內(nèi)涵的還是上清這一女婢形象,“作為婢女的上清,有正義感、有勇氣、有智謀,是小說極力所歌頌的。”[16]上清無疑是一個主要人物,但從小說的實際內(nèi)容看,作者所著力塑造的人物應該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另一個就是德宗皇帝。一是就結(jié)構(gòu)篇章的需要而言,德宗是除上清之外,另一個貫串故事始終的人物;二是就人物形象的生動性而言,德宗非但不比上清遜色,相反個性特征和魅力更為突出,尤其是“厲聲曰”、“怒曰”等極具鮮明特色的神態(tài)以及完全個性化的語言,使其在唐代小說的皇帝群像中獨樹一幟;三是就人物矛盾的焦點而言,德宗是一切人物命運的主宰,小說中上演的所有悲劇、喜劇無不是他的決定和導演。如果我們把他定位在為主要人物設(shè)置的陪襯性人物,那么小說所具有的深刻內(nèi)涵就將無從揭示和理解。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其四,上清究竟是普通侍婢還是介于主奴之間的小妾?《太平廣記》以“上清”為題,將這篇小說收入第275卷“童仆奴婢”類,實際是把上清作為一個義奴來看待。當代學者們因襲舊說,亦把上清視為普通奴婢,認為小說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歌頌了上清這一當時社會最底層人物,揭示出了高貴者丑惡,卑賤者善良這一由階級決定的人格特質(zhì)和屬性,“與這官場上的一片黑暗相對照,作者贊頌了奴婢上清之正直忠義,使此文在實際效果上成了對蔑視婦女和‘小人’的封建傳統(tǒng)觀點的有力反擊?!盵17]這樣認識和評價固然十分深刻,但遺憾的是并非符合小說內(nèi)容的實際。上清自述:“妾本故宰相竇參家女奴。竇某妻早亡,故妾得陪掃灑?!边@“得陪掃灑”即表明上清不同于《紅線傳》等其他傳奇小說中那些侍奉老爺?shù)囊话闩?,乃是竇參的小妾,地位在主子之下,奴婢之上,而且由于竇妻早亡,竇家主母的位置長期空缺,更使其在竇府雖然沒有主母的名分,卻享有主母才有的權(quán)力,是竇府事實上的女主人。也正因為上清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和身份,竇參才會在危難時刻以身后事相囑托;同時,也恰恰是因為與竇參有如此特殊而深厚的關(guān)系,她才會盡心竭力為竇參洗雪不白之冤。竇參選擇上清托付后事,不止是看重她的聰明伶俐,更主要的是緣于特殊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的那種別人無法替代的信任;而上清為竇參翻案也不僅僅是出于對舊主的一片忠義,而更主要的是緣于女主人對家庭的應盡責任。既然上清的身份不是一般的所謂地位低下的女奴,那么源于女奴這一前提的所有價值揭示和判斷,必定都是不能成立的。這一人物在小說中串聯(lián)故事,結(jié)構(gòu)篇章的意義遠大于其揭示思想的意義。

        其五,小說究竟意在攻擊陸贄還是意在批判德宗?換言之,小說著重揭露的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不同政治勢力的殘酷斗爭,還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及其政治的最高主宰之多疑、陰險和惡毒的本性?如果把歷史上的陸贄定位為“賢相”或“君子”,則小說把他丑化為不擇手段、陰謀陷害他人的宵小之徒,確乎是屬于一種攻擊。但是小說“攻擊”陸贄不是目的,只是為了牽出一個更重要的人物,在小說的人物布局中陸贄不過是鋪墊,其批判矛頭的真正和最終指向是作為整個封建官場和社會之最高主宰的德宗皇帝。一則竇參的獲罪,根本原因不在陸贄是否爭權(quán)用計,以及他本人是否“蓄養(yǎng)俠刺”,即使沒有這些,德宗整治竇參也是遲早的事。因為竇參早已受到德宗的猜疑,陸贄制造的“蓄養(yǎng)俠刺”的事件,不過是被德宗利用以乘勢發(fā)作的由頭而已。這一點,竇參本人有清醒的認識?!敖裼腥嗽谕渖?,吾禍將至。且此事將奏與不奏,皆受禍。必竄死于道路?!薄氨菹潞稣鹄做?,臣便合萬死?!本谐妓溃诮匐y逃,一切辯白都將無濟于事。二則德宗首先和重點追究的罪責不是“蓄養(yǎng)俠刺”,而是“交通節(jié)將”,這與陸贄的設(shè)計陷害沒有任何瓜葛。執(zhí)金吾奏報的是“蓄養(yǎng)俠刺”一事,而德宗卻突然提出“交通節(jié)將”,關(guān)心的不是朝臣間的爭斗,而是竇參“位崇臺鼎,更欲何求”(認定竇參蓄意謀反),后來著意強調(diào)的也是“交通節(jié)將,信而有征”,至于“蓄養(yǎng)俠刺事”僅僅是居于“又問”的位置?!敖煌ü?jié)將”先后皆出自德宗之口,而非陸贄等人之口,說明德宗對竇參早有疑忌,如何處置也久已心中有數(shù),竇參的最終獲罪和被處死乃勢所必然。三則陸贄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比陸贄還惡的是德宗。貞元八年,德宗利用陸贄等人構(gòu)陷的由頭除掉了他早想除掉的竇參;四年后,亦即貞元十二年,德宗再次利用陸贄等人構(gòu)陷的由頭貶黜了也是他早想貶黜的陸贄。陸贄一心陷害竇參,結(jié)果自己最終也落得個“受譴不回”的下場,同一件事情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州縣“希陸贄意旨”在恩賜官銀“上刻作藩鎮(zhèn)官銜姓名,誣為贓物”,以證實竇參的罪狀;陸贄既從未提出過竇參“交通節(jié)將”這一致命問題,言州縣“希陸贄意旨”,那么陸贄又是希誰的意旨呢?當然只能是希德宗意旨,換言之,真正想坐實竇參罪狀的是德宗而非陸贄。而陸贄遽然遭貶的真正原因也不是因為他構(gòu)陷竇參的陰謀一朝大白天下,而是因為其時陸贄已經(jīng)“恩衰”,總根子還在德宗。表面上看,先是陸贄加害竇參,然后又是裴延齡加害陸贄,揭露的似乎是封建官場無止無休的傾軋和斗爭,但深而究之,則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傾軋和斗爭的總根源和總導演其實是德宗,陷害竇參以及陸贄的元兇也是德宗。陸贄的憑空誣陷充其量是讓同僚丟官,而德宗的欲加之罪則一定是讓臣子丟命,相比之下,誰更兇險、惡毒,可謂昭然若揭。在當代《上清傳》研究中,也曾有一些學者比較敏感地注意到了小說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批判,但僅僅歸結(jié)為暴露了皇帝的“昏庸”,或“輕易聽信讒言”以及“武斷而又反復無?!钡饶芰θ毕莺托愿袢觞c,照小說對人物的實際刻畫還是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上清傳》的核心人物不是竇參,不是陸贄,甚至也不是上清,而是居于最高統(tǒng)治地位的德宗皇帝,小說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主要集中在這一人物形象上。封建官場各色人物的升降、榮辱和生死皆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滿意、不高興,厄運就會隨時降臨。這就是自身也在封建官場中的小說家向人們所揭示的思想主題,用小說中的語言來表述,即“陛下忽震雷霆之怒,臣便合萬死”。這一主題反映出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官員們在家天下之政治體制下所具有的恐懼、悲哀和無助無奈的心態(tài)。

        《上清傳》作為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小說,并不比眾所熟知的《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等著名傳奇小說遜色,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可以說遠遠超過了這些小說。在小說史上理應給予它應有的地位,其思想價值尤不容忽視。

        第一,批判鋒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達對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體現(xiàn)了唐傳奇作家的政治勇氣。中國古代政治倫理文化既講究臣守“臣道”,同時也講究帝遵“帝德”,強調(diào)君要像君,臣要像臣,“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孟子·離婁上》),也即孔子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抖Y記》把“君仁”、“臣忠”作為君臣之大義提出,孟子則明確“仁”、“義”、“正”是帝王應守的道德底線,“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君正而國定矣?!保ā睹献印るx婁上》)唐代文士官員對“帝德”和“臣道”問題也很重視,沈佺期有詩句云“大業(yè)永開泰,臣道日光輝”(《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張九齡有詩句云“人倫用忠孝,帝德已光輝”(《和蘇侍郎小園夕霽寄諸弟》)?!渡锨鍌鳌肥且黄y得的著重審視和評判帝王道德和人格的小說。竇參身為宰相,位崇臺鼎,是皇帝股肱大臣,所謂“交通節(jié)將”既未做深入核實,而且即便屬實,也只是存在謀反的可能,并不等于謀反的事實,但德宗卻以此為由對竇參先是貶官、流放,最后是“詔自盡”,僅僅是出于猜疑和擔心,就要結(jié)果一個朝廷重臣的性命,如此狠毒,是謂不仁。竇參原本就是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貶被殺,卻還要籍沒其家資和人口,甚至一定要搞到讓竇參“一簪不著身”的地步,如此刻薄,是謂不義。動輒“震雷霆之怒”,說話則既帶臟口,又是婆娘腔:“這獠奴!我脫卻伊綠衫,便與紫衫著。又常喚伊作陸九。我任使竇參,方稱意,次須教我枉殺卻他。及至權(quán)入伊手,其為軟弱,甚于泥團。”逾越君臣之分而以世俗的行第稱謂稱呼身為朝臣的陸贄;殺掉竇參原本是自己的過錯卻要將罪責推卸給他人;罵出當時最粗俗最歹毒的臟話,且數(shù)數(shù)落落,翻盡舊賬,有如撒潑的村婦,又如碎嘴的阿婆,帝王的修持和威儀如此不堪,是謂不正。封建主流思想道德文化強調(diào)的帝德,在德宗這一人物身上幾乎一條不占。作者以此老辣的春秋筆法對本朝的先皇陛下進行全盤否定性的描寫(在普遍崇尚春秋筆法的當時應當是多數(shù)文人都讀得懂的),不加掩飾地表現(xiàn)了對皇帝和皇權(quán)的大不敬,這在封建社會實際上已經(jīng)是犯下了不能饒恕的欺君大罪,即使是文禁相對松弛的唐代,作者要這樣寫這樣做也需要相當?shù)恼斡職狻?/p>

        比之于產(chǎn)生在貞元元和之際的《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等小說批判皇帝主要集中在昏聵、荒淫等方面,介于中晚唐之間(大約為寶歷、大和年間)的這篇《上清傳》則進一步拓展到猜忌、陰毒、刻薄、虛偽等道德和人格的更深層次,更注重的是揭示帝王的本性和本質(zhì),而且出發(fā)點也不再是為統(tǒng)治者總結(jié)興衰成敗的經(jīng)驗教訓,而是著力對現(xiàn)實政治進行批判和鞭撻,隱約之中流露出一種失望以至絕望的消極情緒。把兩個階段的小說加以對比,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與唐政權(quán)走勢相一致的一部分文士官員之思想、心態(tài)的微妙變化。

        第二,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無終,封建官員難有善終的現(xiàn)實,揭示了當時當官從政的巨大風險。竇參、陸贄皆起于微末,如竇參是“刀筆小才”,陸贄是“綠衫”下僚,沒有德宗的一力獎拔或超拔,是坐不到宰相位置的,而德宗獎拔或超拔他們的前提必然是很“稱意”。但在他們走上高位的短短幾年時間——如陸贄只有四年,德宗就失去對他們的信任、親近和倚重,取而代之的是猜忌、疏離和防范,以莫須有的罪名枉殺竇參,以無足輕重的缺點貶黜陸贄。先前無比寵信竇參、陸贄的是此一德宗,后來一心整治甚至整死竇參、陸贄的亦是此一德宗。面對這樣欠缺仁德,氣量狹小,反復無常的君主,哪個臣子還會有安全感和好結(jié)局?還能有多少人會念念不忘“致君堯舜上”?古代倫理道德規(guī)范極為重視君臣關(guān)系,始終都把“君臣有義”作為人倫的重要構(gòu)成,稱為“五倫”之一,強調(diào)良好的君臣關(guān)系,特別是帝王對臣子的信任和禮敬,是政治清明,社會進步的重要保證,要求對“義”這一政治道德,君臣都要堅守,但首先是君主必須堅守。在這一點上,孟子說得十分透徹:“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保ā睹献印るx婁下》)臣子如何對待君主,最終取決于君主是如何臣子的,君仁、臣忠不止是并列關(guān)系,更是主從和因果關(guān)系。在唐王朝建政初期,以唐太宗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就注意到了構(gòu)建和維系良好君臣關(guān)系的極端重要,貞觀十四年魏征在奏疏中就唐王朝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君臣關(guān)系所作的精辟論述,被唐太宗所“深嘉納之”?!叭沃m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人或自疑,……而可與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薄胺蛏现恍庞谙?,必以為下無可信矣。若必下無可信,則上亦有可疑矣!……上下相疑,則不可以言至治矣?!薄罢F有恒,不求屢易。今或責小臣以大體,或責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據(jù),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過獲罪,小臣或以大體受罰。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18]考兩《唐書》,這些治政理念,不僅唐太宗為之終生踐行,其后任君主如高宗、玄宗等也大體能夠在一個時期堅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局面同時出現(xiàn),并非成于偶然。然而,安史之亂以后,君臣關(guān)系急轉(zhuǎn)直下,特別是在德宗皇帝經(jīng)歷了涇原兵變和李懷光之叛后,更加日趨惡化,先前的治政理念被動搖,以至于被拋棄,從而出現(xiàn)了頻繁撤換宰相和十官九貶的局面,當官從政成了高風險的職業(yè),主要活動于貞元時期的詩人戎昱當時即有詩句云:“誰人不譴謫,君去獨堪傷?!保ā端托轮萼嵤咕罚渡锨鍌鳌肪褪且云浔容^生動細膩的筆觸,向人們再現(xiàn)德宗皇帝如何視臣子如“犬馬土芥”的史實,從而隱曲地表達對當朝皇帝的不滿。不能形成君臣同心,上下一氣的局面是封建政治的最大失敗,由小說對德宗以疑懼而殺宰相,以小過而貶大臣之一系列陰險而愚蠢舉動的描述,我們今天也就不難理解遭受安史之亂打擊的大唐王朝何以不能實現(xiàn)中興,以至每況愈下,最終滅亡。

        第三,反映出皇帝是官場斗爭的總根源,揭示了禍自君出,亂自上作的歷史規(guī)律?!笆且晕┤收咭嗽诟呶?,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上》)小說中德宗所播之惡首先就是引發(fā)和推動了封建官員之間構(gòu)陷成風,明爭暗斗不斷。領(lǐng)會了德宗意在殺人,陸贄及州縣吏才會捏造致命罪證;確認了“陸贄恩衰”,裴延齡才會“恣行媒孽”。有心存險惡的君主,必有樂于和善于整人的大小臣子風云際會。君疑則臣斗,官爭則民散,產(chǎn)生一切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主要責任無不在最高統(tǒng)治集團和最高統(tǒng)治者,“上之好之,民風尤甚”(《東城老父傳》),自古而然。比之于這篇小說,像后來的《水滸傳》批判封建政治和封建官場,卻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1] 李劍國.唐宋傳奇品讀辭典(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428.

        [2] 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75.

        [3] 吳志達.唐人傳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2.

        [4] 周振甫.中外小說大辭典[Z].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1990:52.

        [5] 錢仲聯(lián),傅璇宗,王運熙,等.中國文學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384.

        [6] 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M].廈門:鷺江出版社,2003:194-200.

        [7] 侯忠義.隋唐五代小說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97.

        [8] 關(guān)永禮,等.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辭典[Z].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342.

        [9] 談鳳梁.歷代文言小說鑒賞辭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518.

        [10] 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738.

        [12] 外交部,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566.

        [13] 司馬光.資治通鑒[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69.

        [14] 郝潤華.唐傳奇《上清傳》史實考釋[J].甘肅理論學刊, 1990(1):72.

        [15] 王汝濤.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M].長沙:岳麓書社,2005:134.

        [16] 胡大雷.唐宋小說選[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173.

        [17] 李宗為.唐人傳奇[M].北京:中華書局,2003:112-113.

        [18] 吳兢.貞觀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3-85.

        (責任編輯、校對:王文才)

        The Reevaluation of Moral Value in Qing Preach

        ZHOU Cheng-ming

        (Changchun Socialism Colleg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 Changchun 130061, China)

        “Qing Preach” is a political novel, but not one about party struggle. What it criticizes is not Luzhi, but instead Dezong, the emperor who is the central character of this novel. This novel reveals that everyone’s fate, promotion or demotion, living or dead, is totally in emperor’s hand in a feudal dynasty. The depth and strength of critique on emperor is fiercer than those in other stories, including “Everlasting Regret” and “East Father”. Thus the novel should figure importantly in the history of novel. It is of high moral value in that it criticizes the morality and ethics of a feudal emperor, shows bluntly its disrespect to and negation of an emperor, displays the political courage of Tang novelists, reveals feudal officials’ tragic fate and huge risk in their political career; demonstrates the fact that the emperor is the root of all political struggle, and reiterates the historical pattern that the emperor is the source of all disorder and tragedy.

        Qing Preach; theme; moral value; political novel; Dezong; critique

        2011-12-30

        周承銘(1961-),男,吉林德惠人,碩士,副教授,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中華文化。

        I207.41

        A

        1009-9115(2012)03-0022-05

        猜你喜歡
        陸贄德宗皇帝
        “偏執(zhí)”的陸贄
        金秋(2024年2期)2024-04-17 08:10:30
        “清慎太過”的宰相
        學習與研究(2022年3期)2022-05-30 00:40:08
        “清慎太過”的宰相
        學習與研究(2022年3期)2022-03-23 07:14:43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李吉甫以德報怨
        古代皇帝的稱呼
        唐朝回紇“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時期為重點
        法律史評論(2015年0期)2015-07-31 18:56:51
        中唐宰相:文官不愛錢的典范
        百家講壇(2014年20期)2014-02-11 11:52:32
        在线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男友| 国产亚洲av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人妻|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99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 亚洲精品天堂av免费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一区| 亚洲综合色无码|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国产偷拍盗摄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丰满|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精品2021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 亚洲五月天中文字幕第一页|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91亚洲最新国语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av午夜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国产| av网站在线观看大全|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精品一区| 中国黄色偷拍视频二区| 强开少妇嫩苞又嫩又紧九色 |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91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最大不卡av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