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周 兵
(1.遼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遼寧 遼陽 111000;2.煙臺大學圖書館,山東 煙臺 264005)
圖書館網絡化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水平。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與圖書館網絡化有著密切聯系,圖書館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網絡化的基礎上,同時,也只有圖書館實現現代化,才能有效促進網絡化的不斷完善和擴展。文獻資源共享是對文獻收藏部門的整體而言,文獻收藏不僅要有一個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獻利用要著眼于全局,做到互相調劑、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信息互利”。
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需要,它作為全球圖書館事業(yè)領域的一種共同奮斗目標,長期以來激勵著眾多的有心人執(zhí)著探索與實踐,尤其計算機自動化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被引入圖書館業(yè)務工作后,文獻信息資源共享事業(yè)便從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迅速擴展到整個世界。衡量一個文獻信息服務部門的服務能力,不僅憑借館藏,而更多的則是以其信息資源可獲知能力和可獲得能力作為評估標準,通過許多非物質手段來滿足信息用戶的需要,在適應信息全球化、信息需要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追求信息服務的高效率。
我國文獻資源共建與共享事業(yè)在圖書館界的共同努力下,也已經有了長足進展,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設和1999年啟動的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是這項工作集體行動的重要標志。特別是CALIS提出的“整體規(guī)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聯合保障”方針,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網絡建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協作原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這兩者基礎上,1999年初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協作會議又通過了“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互利互惠,自愿參加”的協作框架模式,使協作有了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然而,由于館藏基礎條件、設備和技術力量以及地域因素的影響,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在資源共享與共建大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在現代信息環(huán)境中,高校圖書館的圖書、情報組織的網絡化是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關鍵。只有改變自身的劣勢地位,充分挖掘潛力,努力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以服務求生存、求發(fā)展,以有限的投入爭取最大的產出效益,才能在資源共享的共同體中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我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享主要局限于合作編目和合作購書等低層次的項目上,高層次網上資源共享剛剛起步,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均衡。有些地區(qū)圖書館已進行網絡化建設并開展得很好,而有些地區(qū)的圖書館,由于經濟落后、缺乏資金等原因,仍因循傳統(tǒng)落后工作方式,至今尚在網絡門外徘徊。圖書館網絡化建設對它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這些因素必然影響資源共享的發(fā)展。
館藏書目數據庫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是文獻信息資源共建的必備條件。然而,許多圖書館自選軟件系統(tǒng),強調各館自動化系統(tǒng)的先進性,但忽視了這些應用軟件在規(guī)范控制方面由于規(guī)定不同而導致的兼容性差異較大的問題,忽視了是否具備聯網的條件以及數據應具備的統(tǒng)一標準和規(guī)范。而如果各館之間文獻資源不能實行有效銜接,就很難開展全國性、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的網絡化書目信息服務,信息資源就得不到充分的共享。
這是實現資源共享的最大思想障礙。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仍然習慣于以館藏多少作為評價圖書館的等級標準,滿足于長期形成的封閉狀態(tài),沒有把參與和支持資源共享當作自己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甚至有些大的圖書館對文獻共享工作采取口頭上贊同、實際上消極抵制的態(tài)度。另外,缺乏全局觀念,沒有處理好圖書館事業(y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讀者個人需求和社會整體需求的關系。
由于我國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是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各類圖書館只強調自己的特點。相當多的圖書館仍處于封閉狀態(tài),不對社會開放。這樣,造成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分散并行,重復浪費,缺乏特色。另外,在法制上,沒有形成文獻資源共享的調控機制,不能以法律手段對各系統(tǒng)、各地區(qū)實現文獻資源共享,發(fā)揮導向和制約作用。再加上文獻資源共享涉及到利益分配,關系到資金、通訊、設備等方面的問題,因而需要通過社會各種力量,由圖書文獻工作者和資源享用者一起,在相互支援協作過程中共同建設。如果沒有權威性的協作協調機構,沒有法律保障,文獻資源共享只能停留在理論上,難以成為現實。
文獻資源共享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它面臨的社會問題也不容忽視。對圖書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來說,既無外在壓力又無內在動力。在開展文獻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方面缺乏必要的獎懲制度與措施,從業(yè)人員即便不搞資源共享工作,對他們個人也沒有什么損害,缺乏利益驅動機制的制約。這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礙資源共享工作的發(fā)展。
首先,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從戰(zhàn)略高度重新認識文獻資源共享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徹底鏟除資源共享中的本位主義、保守主義、重藏輕用的觀念,樹立長遠觀念、全局觀念、合作觀念、開放觀念、資源觀念、創(chuàng)新觀念和服務觀念。其次,要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理念,每個圖書情報部門都應把本館藏書看作是整個圖書情報系統(tǒng)藏書的一部分,把參與每項共享活動看作是對圖書情報系統(tǒng)建設的貢獻,樹立圖書館的整體觀念。
針對我國圖書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狀,要實現資源共享,須建立具有全國性、高效率、統(tǒng)一性的文獻事業(yè)管理機構。這個機構要有充分的權威性,具有計劃、協調、研究和開發(fā)以及教育、培訓等諸方面的職能,擁有一定的人權、財權和統(tǒng)一調配文獻資源權,由其組織開展聯合采購、聯合編目,還可以在數據庫處理與加工、聯合進行館員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等方面進行協調。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還應建立網絡資源控制中心,一方面從宏觀上對網絡建設布局實施調控;另一方面從微觀上在網絡內部建立明確的共享關系。
文獻資源是實現資源共享的物質基礎,實現資源共享需要相對充足的文獻資源。圖書館實現文獻資源共享,在建立基礎數據庫的同時,還要注重建設文獻資源共享網絡,推進文獻資源網絡化進程。網絡是文獻資源共享的運作系統(tǒng),只有將分散、多樣的數據庫統(tǒng)一起來,形成較為集中的信息網絡,才能真正發(fā)揮文獻資源共享的巨大作用。這就要求在搞好正常文獻收集的同時,重點抓好地方及專業(yè)特色的文獻收集,不僅使館藏書目全部數字化,而且創(chuàng)造條件使館藏特色文獻也全部數字化。圖書館應開放各自的網絡資源,促進網上資源的共建共享。
要實現文獻資源共享,應當強化各圖書館館藏書目數據庫標準化、規(guī)范化工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是實現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先決條件,是進行資源共建和實現資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國際范圍的資源共享必須通過國際標準來實行,全國范圍的資源共享必須通過國家標準來實現。標準化工作主要體現在館藏發(fā)展標準的確立、聯合目錄編制的規(guī)范化、數據庫建設的標準化、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標準化以及質量管理、控制的標準化等方面。
地方文獻是記載和反映一個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及各個時期狀況的信息載體,它承載著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脈絡,是一個地區(qū)的客觀縮影與文化底蘊的集中反映。正因為如此,地方文獻有著資政、勵志和存史的作用。一般人都認為,地方文獻資源在館藏體系中所占份額較少,因而工作強度和相應的投入容易分擔和承受;地方文獻資源一般為館藏所獨有,可以為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建設提供支持和保證。但如果再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會發(fā)現這種認識和理解并未接觸到文獻資源建設的實質內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誤導地方文獻資源利用與整合,影響其正常進行。故此,基層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劉彩虹,楊玉紅.論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創(chuàng)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2(1).
[2] 李家清.我國文獻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1).
[3] 張懷濤,黃健.網絡環(huán)境下影響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fā)的因素[J].圖書與情報,2001(1).
[4] 李嘉琳.中外圖書館管理體制比較研究[J].圖書與情報,2001(1).
[5] 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6] 田中雨.試析文獻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學刊,2003(1).
[7] 姜純.公共圖書館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的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2(1).
[8] 呂俊生.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文獻保障體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2).
[9] 劉嘉.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J].圖書情報工作,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