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在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學》專題研討會”上語驚四座。這段話被參會嘉賓放到微博上后,迅速被轉發(fā)了三萬五千次。
5月3日《中國青年報》有關報道的標題,觸目驚心,越想越驚心。錢理群發(fā)表意見,是為了應和劉道玉的觀點——“北大清華再爭狀元就沒有希望”。在劉道玉看來,知識能力的過度開發(fā)會抑制人的能力和發(fā)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學生太多的精力,狀元不能代表什么?!氨贝笄迦A幾乎招去了所有的狀元,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又怎么樣?如果繼續(xù)爭狀元,過去讓我欽佩的北大清華就沒有前途沒有希望。”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上學時成績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則一直保持班級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當上教授時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時哥哥當上正教授。杭州天長小學教師周武將此概括為“第十名現(xiàn)象”: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會“淡出”優(yōu)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表現(xiàn)更為出色。“第十名現(xiàn)象”的說法已非常著名,教育界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可是,當今的北大、清華,一直以招到狀元為榮,他們以“掐尖”為己任,才不管最終的畢業(yè)生是怎么回事。
現(xiàn)在的大學行政化、政績化、世俗化很嚴重,教師與學生也跟著世俗化、官場化、權力化。中國大學的教育,早已丟掉了理想與精神,一心想的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大學的無理想和無精神,已經滲透到了每個角落,甚至深入到骨髓。學術之外,現(xiàn)今大學有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教師瞎教書、學生不讀書,盡管不是全部,那也比較普遍。中學瘋狂的應試教育,把學生的學習興致像榨油一般榨得一干二凈,到了大學,只殘存了一把豆餅渣。而教授們本身也大多是為應試教育而存在。
基礎教育“人命關天”,大學教育攸關人生,而事實是:中國教育,“毀”人不倦。2月28日,北京育英中學課間操時,一名高二女生抱著衣服,裸身從教學北樓四層窗口跳下,送醫(yī)院后不治身亡。事發(fā)后,校方禁止大家向外透露此事細節(jié),而校方廣播稱,女生是不慎墜樓。該校原名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育英小學”。這是被中國式基礎教育所摧毀的孩子。
中國之教育,愚昧到大學:西安某高校學生小華,在廁所生下一名男嬰,隨后捂住嬰兒的嘴,從六樓將其扔下,活活摔死。4月17日,因涉嫌故意殺人,小華被刑事拘留。懷孕的事,小華之前并沒有告訴父母;她說廁所產子后聽到孩子的哭聲很害怕,就做出了那樣的舉動,根本沒想到后果。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家西奧多·瓊斯早在1933年就指出:大學的最廣大的目標,就是“為從前創(chuàng)造的機器提供精神上的意義”。而今天我們中國的高等教育,大抵是把精神變成機器。
【原載2012年5月9日《教師報·聲音》標題有改動】
題圖∕當代藝術∕英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