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胡適是白話文的首倡者、鼓吹者、畢生為之者,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這樣一個人對文言文的態(tài)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有一天,有個年輕人非要他寫篇文言文,并且還要以顯要位置發(fā)表出來,這位牛得不得了的學界泰斗肯干嗎?
然而胡適還是寫了,不僅寫了,還寫得很認真,很虔誠。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個年輕人,就是劉文典。
劉文典早年追隨孫中山,出生入死。后來潛心做學問,蟄伏多年,在學術(shù)上確有不凡造詣。他的講授不僅大受學生歡迎,也深為同行贊賞。胡適打心眼里喜歡這樣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年輕人,認定他是個有出息、有發(fā)展、有未來的好苗子。劉文典窮數(shù)年心力完成一本《淮南鴻烈集解》,他認為這是一部有極大價值,將來必定產(chǎn)生大影響甚至能夠傳世的巨著,是對歷史上眾多有關(guān)《淮南子》注解的錯訛之處正本清源給出標準答案之作,所以劉文典特別希望能有個一言九鼎的大師級人物來給他作個序,以引起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和良好的社會反應,于是,他想到了胡適??墒?,連小孩子都知道,胡適痛恨文言文,胡認為,中國要進步,要救國,必須和過去舊的思想文化決裂,必須來一次類似西方文藝復興那樣的文化變革,而首先要變革的就是文言文。為此,胡適也做了很多努力,如果現(xiàn)在再寫文言文,等于讓他自己在天下人面前扇自己的臉!
劉文典無奈之下,只得厚著臉皮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給胡適寫了封信,說了自己的期望。
胡適不愧是胡適,不僅答應為之作序,還以滿腔熱情和生花妙筆為其作了一篇高水平的文言大序。在這篇序言里,胡適對該書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是不惜傾注溢美之詞:“今日坊間所行,猶是百五十年前之莊逵吉本,而王、俞諸君勤苦所得,乃不得供多數(shù)學人之享用;然則叔雅《集解》之作,豈非今日治國學之先務哉?” 并且對此書的嚴謹扎實,贊揚尤甚。最后,胡適還類似做廣告地說,劉文典這本《淮南鴻烈集解》,絕非泛泛之作,它的價值,讀者慢慢就能體會得到,將來是一定會火起來的,萬萬不可錯過,失之交臂是會遺憾終生的。
果然,劉文典的《淮南鴻烈集解》剛一面世,就吸引了眾多眼球,迅速擺上了好多人的書桌,國學大師梁啟超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劉文典這個無學歷、無背景的狂狷小子,經(jīng)過胡適的獎掖扶持,終于脫穎而出了。最重要的是,這本對史學有很高價值的書,也最終被史學界認可。
送佛送到西,劉文典還求助胡適充當他的經(jīng)紀人,利用胡適的影響和面子與出版社交涉,在他拿不出錢的情況下,由出版社先給他墊著,讓書先印出來。甚至要胡適去向出版社討要被扣的一點稿費等等,胡適費了不少周折,最后都幫他圓滿地解決了。
編 輯/惜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