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廣東烏坎村村民2月1日直選出11位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村委會的選舉邁出重要一步。對于這個曾發(fā)生了上訪及對抗事件的著名村子,外界一直高度關注。西方媒體最近兩天都對烏坎村的選舉給予很高評價,有的甚至稱它為中國民主進程“樹立了楷?!?,國內(nèi)亦有人把烏坎比成中國新的“小崗村”。
烏坎的選舉有可能幫它徹底走出去年的糾結(jié),但村級民主選舉早在十幾年前就在中國農(nóng)村廣泛推廣開來。村民自治已是中國各地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西方輿論將烏坎選舉的意義拔得很高,讓人感到蹊蹺。
也許是西方的駐華記者太不了解中國農(nóng)村的實際情況,以為發(fā)現(xiàn)了基層民主的“新大陸”。比如《華爾街日報》記者寫道,中國其他村莊雖然也有選舉,但都受到“共產(chǎn)黨的嚴格控制”。這位記者或許此前從沒見識過中國的村級選舉,或者就是故意順著西方讀者的口味寫。
事實是,中國村級選舉的自由度非常高,不受上級組織的控制。以至于有人批評,黑金、宗法及幫派力量在有的地方嚴重影響了選舉結(jié)果。這次烏坎村選舉成功,恰恰有外部、包括政府力量監(jiān)督落實公平原則,使得上一次烏坎選舉中的賄選現(xiàn)象,這一次被徹底遏制。
一些西方媒體提出烏坎的選舉是否會在中國其他地方“點燃進一步的民主化”。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所有村莊都這樣公平地選舉村委會,全國上下真是巴不得。但前提是,不能每個村莊選舉都派武警保障秩序,都由全社會關注監(jiān)督,因為社會顯然消耗不起那么大的資源。
西方輿論看來還是在用烏坎村的選舉借題發(fā)揮,把它說成中國基層民主的開天辟地事件,從而抹掉中國這些年為民主建設所做的一切。
中國這幾年針對基層民主的改革探索很多,如深圳拿出14個黨代表名額試行公推直選,南京全市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公推直選全覆蓋,浙江臺州溫嶺市試行黨內(nèi)民主懇談、質(zhì)詢制等。民主概念在全社會不斷深入人心,在多角度地影響中國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
民主在中國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在全世界,它也不能說在任何一個地方走到了盡頭。民主制度在中國的發(fā)展不會是孤立的,它與中國的法制建設及社會綜合進步必將息息相關。而且所有這一切,必將在中國憲政的框架之內(nèi)進行。
西方輿論最看不慣的就是中國憲政框架,對少數(shù)直接對抗中國憲法的“異見”人士和動向,他們都大加贊揚。對一些“正常的”人和事,一些西方媒體人也很愿意朝“非正?!狈较蚪庾x引申。
中國的復雜性在于,很多事情的理論發(fā)展方向都有很多,看上去“很玄”,想象空間就更大,但仔細看的曲折和錯落,在中國“大”的里面又呈現(xiàn)了另一種平實和簡單。這往往是來自“小地方”的西方人最搞不明白的地方。
西方了解中國一定要跳出小社會的精致,體會大的粗糙和力量?!ㄗ髡呤恰董h(huán)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