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誠
延安煉油廠,陜西洛川 727406
催化裂化油漿系統(tǒng)堵塞,結焦直接影響裝置的長周期運行,催化原料重質化是造成分餾塔結焦的根本原因,油漿流速低和高的固含量是造成油漿系統(tǒng)堵塞的主要原因,提高塔底溫度,增加油漿回煉,都會造成油漿變重,稠環(huán)芳烴增加,隨著超穩(wěn)沸石催化劑的使用,使一部分原本可生焦的中、重芳烴不形成焦而以稠環(huán)芳烴成焦碳前身的形式積聚在油漿中,使分餾塔結焦日趨嚴重。
油漿系統(tǒng)的低流速和高固含量會造成催劑在換熱器沉積,降低換熱面積,最后造成換熱器堵死。
延安煉油廠100萬噸侔催裂化在檢修時發(fā)現分餾塔底結焦嚴重,尤其在2006年檢修中發(fā)現分餾塔軟焦(前身物)和硬焦多達十幾噸(見圖1)。塔底結焦的水平高度已與防渦齊平,使油漿抽出口流動區(qū)域僅形成一個圓狀環(huán)隙,油漿蒸汽發(fā)生器3、4兩臺因油漿流速低,在運行一年后即被堵死。
圖1
在開工后,我們采取了防焦措施優(yōu)化了操作,改進了工藝流程,加注了阻垢劑,裝運得置了650天后,在2008年檢修中發(fā)現油漿系統(tǒng)結焦較以前大為減輕,但分餾塔底結焦情況仍較為嚴重。
油漿中所含膠質、瀝青質和多環(huán)芳烴最易結焦,因此,塔底油漿系統(tǒng)結焦傾向與自身組成有十分重要的關系,油漿的多環(huán)芳烴含量、密度、粘度的增大都會引起結焦趨勢的增加,油漿中催化劑形成了結焦的核心,所以固含量的增大也是結焦趨勢增加的一個原因。延安煉油廠油漿性質(見表1)較好,故塔底結焦中軟焦層較厚。
表1 油漿的性質
殘?zhí)?8.49 HK 232 10% 405 50% 453 90% 501特性因素 10.46分子量 355.5
延安煉油廠習慣于塔底溫度控制在370℃~380℃之間,以提高收率但根據反應工程中的液相烴類熱反應原理,在反應過程隨著溫度的升高,溶劑組分溶解能力下降,溶質組分容易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另外,由于體系溫度較高,被活化的組分增加,使縮合反應加劇,油漿中芳烴縮合是導致系統(tǒng)結焦的主要原因。
油漿在塔底停留時間一般要求平均為5分鐘左右,但在分餾塔底四周平坦區(qū)域有一個緩流區(qū),油漿在這一區(qū)域停留時間就會遠大于5分鐘,最后造成緩流區(qū)沉積結焦,緩沖區(qū)變?yōu)樗绤^(qū),緩沖區(qū)向前推進,最終導致塔底抽出口只有一個環(huán)形口空間走油,而整個塔底其它部分區(qū)域結焦(見圖1)。
延安煉油廠100萬噸/年催化油漿流程先與原料換熱再進人蒸汽發(fā)生器產生蒸汽,目前的換熱流程為:與原料四個串聯(lián),再與蒸汽發(fā)生器四個并聯(lián),油漿經過原料換熱器和油漿蒸汽發(fā)生器的線速分別為1.2m/s和0.62m/s,(循環(huán)量300噸/小時),較低的線速導致了油漿在蒸汽發(fā)生器上粘結和催化劑的沉積,最后導致部分管子結死。相比較下,原料換熱器因線速較高從未堵過。
催化裝置油漿系統(tǒng)防堵塞和結焦,必須保持較高的流速,一般大于1.3m/s,分餾塔底保持較短的停留時間,不大于5分鐘,即保持大的油漿循環(huán)量,對于本套裝置而言,我們采取保持分餾塔液位≯50%(液位與停留時間對應關系見表2)、油漿循環(huán)量控制在290T/h~350T/h之間、同時降低塔底溫度至350℃~360℃之間,緩解油漿系統(tǒng)的結焦問題。
表2 油漿分餾塔底停留時間
注:油漿循環(huán)量:300t/h
反應深度的變化直接影響油漿的組成,操作要根據日常油漿密度及固含量的變化及時調整,當油漿密度大于1.05時,要及時外甩油漿,當固含量升高時,要及時分析原因并調整操作,同時加大外甩量。根據我裝置的運行特點及原料性質較好的情況,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采用定期外甩油漿,來降低油漿密度,在開停工過程及操作異常的情況下,部分催化劑會造成油漿固含量的增加,這時就采取邊補邊甩的措施,加大油漿外甩量,阻止催化劑沉積的油漿系統(tǒng),但由于分餾塔底抽出口位置相對平坦,其角度遠小于催化劑流動的休止角,緩流區(qū)依然會沉積催化劑,所以這個措施對油漿系統(tǒng)防堵作用明顯,但對分餾塔底結焦只能緩解。
阻垢劑由于具有分散性能,能阻止懸浮在油漿中的催化劑粉末、結焦物的聚集;具有的抗氧性,能與被氧化的烴自由基形成惰性分子,阻止氧引發(fā)聚合。我們在2001年9月開始使用ZG-FCC-02型油漿阻垢劑,效果較好,油漿蒸汽發(fā)生器在使用1年8月后發(fā)汽量才逐漸減少,較原來提高了半年左右,這說明阻垢劑對油漿系統(tǒng)防堵塞是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3、4號蒸汽發(fā)生器(圖2)處于流程末端,如果四臺全部投用,3、4號由于線速低容易被堵死,經過核算,使用一組可滿足取熱和壓降要求,同時可提高流速至1.1m/s~1.4m/s。我們采用開3、4備l、2的方案,當3、4有問題時投用1、2,及時搶修3、4,搶修完畢后繼續(xù)投用3、4。這樣既保證了流速,又保證3、4號不會被堵死,對油漿系統(tǒng)的長周期運行非常有利,這也是經過這次650天運行證明了的。
圖2
開工過程中或事故恢復的過程中,轉劑過程中催化劑會大量進入分餾塔底,需要盡快外甩塔底油,但塔底升溫過程中油漿泵容易抽空不上量。這是造催化劑在塔底沉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選用氣蝕余量較原來機泵富裕的嘉利特的新型油泵,縮短抽空時問,對防止分餾塔底結焦是有利的。
對于我裝置,采用了加注阻垢劑、改變工藝流程、優(yōu)化操作等措施解決了油漿系統(tǒng)的堵塞問題,但這些措施對分餾塔底結焦只是起了延緩作用,塔底結焦將是裝置長周期運行的瓶頸問題。
分餾塔結焦由溫度、停留時間、油漿組成和催化劑含量四個因素決定,溫度、油漿組成、催化劑含量可通過調節(jié)工藝操作的方法改變,停留時間理論上可通過增加循環(huán)量及降低塔底液位來實現降低,但存在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分餾塔底平坦構造及抽出形式,抽出角度小于催化劑流動休止角,這樣就會造成沉積結焦;二是停留時間只是平均化概念,緩流區(qū)的停留時間較長,加之分餾塔液位是波動的,這也是分餾塔結焦無法消除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只要消除緩流區(qū),分餾塔就不會嚴重結焦,根據兄弟單位的經驗,在緩流區(qū)引入循環(huán)油漿和回煉油產生攪動,(圖3)能充分阻止催化劑顆粒及結焦物在此沉積。
圖3
根據延安煉油廠實際情況,建議在分餾塔抽出口阻焦器沿外沿一圈帶分布孔的盤管,向下斜吹,介質通入二中返塔油,一是由二中返塔油溫度較低可降低塔底溫度,防止初始焦碳生成;二則可降低油漿的密度;又起了攪拌作用,從三方面防止塔底結焦,延安煉油廠的分餾塔底結焦問題相信可通過這個辦法解決。
[1]毛樹梅.催化裂化,1997,4.
[2]徐惠.煉油設計,1999,12.
[3]董國森,丁泉.催化裂化,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