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德國總理默克爾本周訪華前,德國一家著名出版社推出一本有關(guān)“中國被德國人誤讀”的書籍,希望給德國人“掃盲”。
據(jù)德國《圖片報》30日報道,這本新書名為《一切都是神話——20個流行的中國誤讀》,共241頁。新書作者是德國著名女作家、中國問題專家弗朗索·豪瑟。弗朗索·豪瑟曾在南京和臺灣研究過漢學和地理,并游歷過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地區(qū)。
該書序言寫道,世界雖處于“地球村時代”,但西方對“魅力中國”依然陌生。中國問題專家希望以專業(yè)能力消除德國人的成見,摒棄一些有關(guān)中國的陳詞濫調(diào),最終體驗到偉大中國的文化魅力。德國《圖片報》選取了其中7個最常見的德國人對中國的誤解:
“所有中國人都吃貓和狗!”“錯了!”該書稱,吃小動物的習俗只在中國南方廣東一帶,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此嗤之以鼻。
“所有中國人每天都吃米飯!”“錯了!”該書稱,中國南北方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吃米飯為主,北方人愛吃面條,但東北人也愛吃米飯。
“所有中國人看起來都一樣!”“錯了!”該書認為,這只是“第一眼效應(yīng)”,中國人看歐洲人也一樣。深入與中國人交往,會發(fā)現(xiàn)“與眾不同”。
“在月球上可以看到長城!”“錯了!”該書稱,這是1893年一位美國作家寫的。8年前,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回到地面后承認,他沒有在太空看到長城。
“中國被孤立了幾個世紀!”“錯了!”該書認為,早在古代,中國就與西方有活躍的經(jīng)貿(mào)往來;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還早;歐洲許多傳教士很早來到中國。
“中國人只能生一個孩子!”“錯了!” 該書稱,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但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農(nóng)村地區(qū)不一樣。
“重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錯了!”該書稱,重慶1997年成立直轄市,大約有3200萬人口,下轄中心城區(qū)、其他區(qū)縣。事實上,居住在“中心城區(qū)”的人口只有500多萬人,遠不如上海、東京或墨西哥城。
除了這7個誤解外,該書還舉出其他偏見為:中國人只會抄襲,不會創(chuàng)造;所有中國人都有一個西方民主夢;中國是一個貧窮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中國人或是佛教徒或是道教徒;儒學是一種宗教;中國人寫字就像畫畫;中國文化的唯一搖籃是黃河等。
德國《圖片報》還舉了一個例子:“所有中國人都嬌小嗎?”對此,中國巨人姚明會笑話。該報評論稱,德中一直存在不少誤解和偏見。比如,中國人認為“德國人是缺乏幽默感的機器人”。很多拜讀過該書的德國讀者贊揚該書是了解“真實中國的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