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華 宋 潔 劉 引 劉雪梅 楊 陵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軍人診療中心,重慶 400038)
非感染性腹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病因復雜,使用各種止瀉藥及抗生素治療多療效欠佳。雖然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改變不相同,但患者易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diào)已得到共識[1]。筆者應用香連片聯(lián)合雙歧三聯(lián)活菌制劑(培菲康)治療本病,療效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軍人診療中心門診治療的非感染性腹瀉患者72例,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齡 21~78歲,平均36.30歲;病程在5周至 1年,平均3.01個月。臨床表現(xiàn)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腹瀉,大便呈稀水樣、糊狀、黏液樣,大便常規(guī)檢查正常,符合非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2],電子結腸鏡檢查排除腸結核、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感染性結腸炎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6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培菲康 (上海信誼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20100105)360 mg,飯后服,每日3次。治療組加予香連片(湖北香連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Z10900035)飯前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均以10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按照新版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相關標準執(zhí)行。治愈:大便次數(shù)減為每日1~2次,便質成形,黏液消失,伴隨癥狀消失。有效: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每日2~3次,夾有少量黏液,伴隨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無效:大便次數(shù)無明顯減少,伴隨癥狀未消失??傆行?[(治愈+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采用秩和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非感染性腹瀉是消化道常見病,服用止瀉藥及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且常遷延不愈,易反復發(fā)作;運用培菲康治療可獲得一定療效。培菲康主要由含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球3種益生菌組成。口服培菲康可以直接補充正常生理性細菌,調(diào)整腸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腸源性毒素的產(chǎn)生和吸收,共同恢復腸道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3],促進機體對營養(yǎng)物的分解、吸收合成機體所需的維生素,激發(fā)機體免疫力,可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diào)所致的腹瀉[4-5]。香連片主要成分是純天然藥品“雞爪黃連”(吳茱萸制)、木香,脫胎于中醫(yī)傳統(tǒng)治痢名方“香連丸”。方中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吳茱萸辛熱,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濕,和黃連同炒,既能辛散理大腸之氣,又能制約黃連大寒之性;木香辛、苦、溫,行氣、調(diào)中、止痛;全方清熱化濕、行氣止痛。藥理研究[6-9]表明,香連片的各有效成分不僅可抑制胃腸道的過度收縮,降低其收縮頻率和幅度,解除痙攣,促進腸道恢復正常的蠕動功能,緩解腹瀉癥狀使炎癥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或滲血,減少局部炎癥反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及抗過敏作用,有效減少腹瀉次數(shù)。席建堂等[10]用排便反射、胃排空、腸推進法測定觀察香連片對胃腸蠕動功能的影響,也證實香連片能有效延緩胃排空,抑制腸內(nèi)容物向前推進,并能部分緩解腹痛的癥狀。
香連片聯(lián)合培菲康應用有利于恢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排生,保護胃腸黏膜,共同恢復腸道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促進腸道正常蠕動,減少腹瀉次數(shù),有效緩解患者腹瀉的痛苦癥狀,及時恢復胃腸功能,療效確切、可靠。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的解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11):1141-1143.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建議[J].中華消化志,2001,21(4):236-239.
[3] Sang LX,Chang B,Zhang WL,et al.Remission induction and aintenance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ulcerative colitis:ameta-anal-y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5):1908-1915.
[4] 于靜,陳東紅.培菲康治療腹瀉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1996,2(8):36.
[5] 王全權,陳海林,宗芳.疏肝運脾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3):392-393.
[6] 陳寶忠,王志國.香連丸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4,21(3):39-40.
[7] 黃云春.加味香連丸治療泄瀉25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3,25(9):43.
[8] 張明發(fā).香連丸的消化道藥效學研究[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2,2(4):243-244.
[9] 李澤林.香連片加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62例[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2):128-129.
[10]席建堂,楊敏生,孫明忠.香連丸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06,27(4):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