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董素華
(天津寶坻電視臺,天津 301800)
十年多來,《開心雙休日》欄目依靠評劇之鄉(xiāng)的深厚底蘊,深挖寶坻文脈,用熒屏搭平臺,高舉評劇大旗,不但成為戲迷票友雙休日里一份期待,也讓欄目走出寶坻,讓寶坻評劇叫響全國?;厮菔甓鄟怼堕_心雙休日》欄目的發(fā)展歷程,結合欄目的創(chuàng)作實踐,筆者對其進行了以下分析和思考。
寶坻是評劇之鄉(xiāng),評劇在這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戲迷們愛戲、懂戲,對評劇的追求執(zhí)著而狂熱,這份狂熱也成為眾多評劇演員實現(xiàn)夢想的福地。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生前曾經說過,一位評劇演員,如果他的戲不受寶坻觀眾的認可,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可見寶坻觀眾在評劇演員心目中的地位,更可見評劇在寶坻戲迷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寶坻評劇和其它地方劇種一樣,開始蕭條:唱評劇的人少了,組織活動的人更少了,評劇之鄉(xiāng)的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人們喜歡評劇的心并沒有改變,一旦有了適宜的條件,評劇的星星之火定會在寶坻大地產生燎原之勢。
上世紀80年代以后,社會文化事業(yè)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在這個大背景下,電視技術不斷發(fā)展,人們也不再滿足于“我播你看”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形式。他們也想從被動的旁觀者變成節(jié)目的參與者,由局外人變成節(jié)目的一個部分。寶坻這個農村人口居多的大區(qū)縣也不例外,生活上富裕起來的人們思想也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不再滿足于蹲墻根兒、打麻將、扭秧歌的休閑模式,也想在神秘的電視熒屏上體驗一把。為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2001年7月,寶坻電視臺開辦了《開心雙休日》欄目。
日前,中央提出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指出,新聞作品要讓人們愛讀、愛聽、愛看。這一活動與我們寶坻電視臺《開心雙休日》欄目開辦宗旨不謀而合,而我們已經堅持了十年。因為《開心雙休日》欄目本身就是一個評劇戲迷票友展示風采的平臺,一個平民百姓的文化舞臺,一個群眾自己的舞臺。
欄目開播后,沒有資金、沒有專業(yè)人員,演播室也只有不到100平米只能擠下五六十位觀眾,但欄目組的人深知,只要深入基層,圍著戲迷轉,就能從幾十個大臺的娛樂節(jié)目中求得一席之地,成為觀眾喜愛的欄目,成為戲迷向往開心的地方。
我們走基層?!堕_心雙休日》開播之初,就開辟了《走進基層看評戲》板塊,把鏡頭直接對準社區(qū)、農村的平民百姓,面對面地與戲迷交流,一方面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及對欄目的反饋意見,傾聽他們的呼聲。另一方面,也給那些想在電視上唱戲,但水平又達不到要求的戲迷展示的機會。第三方面,我們也能從這些愛好者中選出唱得不錯的選手直接參與到節(jié)目中來。
帶領專家下基層。我們走基層過程中經常邀請一些專家,面對面地指導戲迷在演唱或者表演當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戲迷的企盼,也是專家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很多藝術家說,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不但能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還能為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找到靈感。因此,十年來,像古文月、馬惠民等等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或其他專業(yè)院團的評劇演員經常來到戲迷中間,為他們講解唱腔和表演,有時還請著名樂師或鼓師來為戲迷們講解演奏方面的技巧。每到這個時候,戲迷們都是敲鑼打鼓地歡迎,將專家們團團圍住,問這問那,這個時候專家們也是非常高興,愿意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將自己平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這些可愛的戲迷們。一講就是幾個小時,不知疲倦。
設立熱線電話。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值守,將觀眾的意見或要求紀錄下來,并及時進行反饋,不走過場。這樣做充分調動了觀眾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一種受重視的成就感,有一種辦好自己欄目的主人翁責任感。
我們經常說:“對待觀眾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因為我們知道,一檔節(jié)目如果脫離了觀眾,那他就是有再大的投入,也不會長久。因此,觀眾的不滿我們微笑解釋,觀眾提出的建議我們認真研究,觀眾想參與節(jié)目我們熱烈歡迎,觀眾在演唱技巧方面存在問題我們耐心指導。這樣打消了觀眾的顧慮,他們原以為,只有同電視臺有關系的人才能上電視,別人沒有這個資格。
經過努力,欄目吸引了一大批戲迷的熱情參與,他們有的想在演播室看比賽,有的想參加我們的擂臺賽,有的還將一些唱得不錯的選手推薦給我們。這樣戲迷越聚越多,在欄目的帶動下,評劇小戲班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0多個小劇團小戲班活躍在寶坻及周邊地區(qū)。欄目組從原來四處找選手,到現(xiàn)在選手主動找上門;戲迷參與的范圍原來只有寶坻及周邊地區(qū),現(xiàn)在發(fā)展到河北省的灤南、涿州、豐南及北京的密云、平谷等等寶坻電視臺的信號夠不到的地方。
為了學唱評劇,這里還流傳著很多佳話,像寶坻戲迷王廣新,為了能上電視他是曲不離口,給人家當廚師的時候,由于唱戲入了迷煮稀飯忘了放米,還有一次,他騎著三馬車載著一位吹笙的師傅回家,只顧唱戲,連后面的車斗和人一起掉到地上都渾然不覺。像這樣的佳話是數不勝數。戲迷們說:“甭管多忙多累,只要唱上兩口,再累也不覺得?!庇泻芏鄳蛎詫ξ覀冋f,他們村選村長,誰不支持他們唱戲他們就不選誰。一些村干部說,“電視臺開辦評劇欄目,我們的群眾工作也受益了,打架生閑氣的少了,賭博的少了,村里活躍了,也安定了?!?/p>
因此說,《開心雙休日》已經成為群眾心目中向往開心的地方,成為戲迷的開心果。
每一個欄目要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居安思危,不斷創(chuàng)新,否則就有可能很快衰亡。但是怎樣做到這一點呢?欄目組經過了不斷地探索。
一個區(qū)縣臺舉辦這樣的評劇節(jié)目在全國還是史無前例的,更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于是在2004年,寶坻電視臺舉辦欄目研討會,邀請全國電視界、戲曲界、評論界的40多名專家學者來到寶坻,為欄目把脈會診。他們針對《開心雙休日》這個欄目所引發(fā)的獨特的電視文化現(xiàn)象,深入思考剖析。就是在這次研討會上,我們知道了欄目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要具有科學性和貼近性,從專家獻藝,跟專家學戲,評劇知識問答,院團風采,再到評劇新苗和當地小劇團參與演出的折子戲,無不深刻地體現(xiàn)這些特點。使改版后的欄目更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參與性于一體,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觀眾的需要,實現(xiàn)了欄目的雅俗共賞。
實踐證明,大活動具有聚集效應,他可以刺激人們的心理,滿足戲迷求勝、求進、求名的愿望。幾年來,天津寶坻電視臺根據不同的特點組織多種大型活動,先后組織了《開心雙休日》“擂主總決賽”、《開心雙休日》“區(qū)縣聯(lián)動”評劇大賽、“感動觀眾”十佳戲迷評選等,帶動起周邊地區(qū)評劇的發(fā)展。
《擂主總決賽》活動將本區(qū)和周邊區(qū)縣在《開心雙休日》欄目中獲得三期擂主的選手組織起來,一起打拼,并進行重獎。2004年,靜??h的陳艷娥獲得總擂主,一下子獲得獎金1萬元,在周邊區(qū)縣引起了轟動。
2006年,為了推動更大區(qū)域間評劇的發(fā)展,展示區(qū)縣的整體實力,寶坻電視臺組織了由北京、河北和天津12個區(qū)縣參與的《區(qū)縣聯(lián)動》評劇大賽,每個區(qū)縣選拔出在本地最有實力的八名最優(yōu)秀選手,在《開心雙休日》欄目中分組比拼,從中產生一名最佳選手進入區(qū)縣聯(lián)動總決賽。參賽區(qū)縣高度重視,動用了很大力量層層選拔,暗中較勁,爭取在決賽中取得好名次。一時間評劇熱又產生了地區(qū)效應。從此,關注并參與《開心雙休日》欄目的人又多了起來,范圍也越來越廣了,同時培養(yǎng)了一大批癡迷評劇欄目,也癡迷評戲藝術的忠實觀眾。欄目組的同志經過調查采訪發(fā)現(xiàn),這些觀眾與《開心雙休日》欄目有著不解之緣,并且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于是欄目組決定,舉辦“感動觀眾”十佳戲迷評選活動。來自京津冀地區(qū)的幾萬名觀眾踴躍投票推薦,經過半年的投票評選,產生了楊作來等十位癡迷欄目、深愛評劇、傳播文明、奉獻大愛、享受快樂人生的十佳戲迷,并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他們當中有鐘愛《開心雙休日》欄目,癡迷評劇藝術的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帶著患病的妻子一起去唱戲的孫玉清;有對評劇不離不棄,父母和哥哥都是殘疾人,全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一個花季女孩支撐的劉翠玲;有因為3次腦出血使得腦部脆弱到不能大喜或大悲、不能干重活、不能說太多的話,但卻一直以評劇作為精神支撐的倪西恒等等。特別是有一個叫李薈杰的小女孩,幾年來一直由奶奶帶著學習評劇,但這位可敬的的奶奶在一次無情的車禍中不幸去世后,小薈杰仍然堅持學習評劇的精神讓在場每一位觀眾留下了熱淚。
催人淚下的故事,化解不開的評劇情結,也使《開心雙休日》欄目,讓更多的人在享受評劇的同時,享受到人間大愛,更深一層挖掘了評劇的魅力。大活動進一步凝聚了寶坻及周邊區(qū)縣評劇戲迷的向心力,報名參賽的人越來越多。
為滿足觀眾需求,從2007年8月份起,寶坻電視臺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到基層、到戲迷的家門口進行海選,戲迷想唱就上,現(xiàn)場五個評委當中有三個同意的就可以入圍參加《開心雙休日》評劇擂臺賽,與其他戲迷同臺打擂。同時為方便周邊區(qū)縣的戲迷參與,海選的地點選在了三四個區(qū)縣的交界處,如與河北省香河縣、三河市和本市薊縣搭邊的牛道口鎮(zhèn)的龐各莊村,與本市寧河縣和武清區(qū)相鄰的牛家牌鄉(xiāng)的萬畝生態(tài)林、與河北省玉田縣和本市寧河縣交界的八門城鎮(zhèn)的南燕窩村,最后一場考慮到各地報名的選手會越來越多,所以海選地點折中地選在了寶坻區(qū)的方家莊鎮(zhèn)。為了擴大影響,寶坻電視臺對每場海選都進行錄播?!白哌M基層看評戲”板塊跟蹤報道。為保證海選的質量和效果,欄目組還請到了國家一級演員朱寶琴擔任評委,針對戲迷在演唱方面的不足進行現(xiàn)場點評,以便戲迷積極改進。這四場海選無論是報名人數,現(xiàn)場觀眾觀看人數,還是欄目收視率都創(chuàng)節(jié)目開辦以來的新高。大家在笑聲中和絲竹聲中享受電視的快樂,戲曲的快樂,區(qū)域范圍內的評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這種熱潮讓我們費力地貯備了接下來舉辦的第三屆評劇擂臺賽的240名選手。
第四屆評劇擂臺賽我們又有了新的招法,那就是組團參賽:設立團體獎和個人獎并舉,充分發(fā)揮小劇團小戲班的作用,讓他們?yōu)闄谀颗囵B(yǎng)和找尋新的水平又高的選手,也產生了意想不到地效果。這一屆的240名選手中,有180多人是第一次參賽。特別是河北省灤南縣戲劇票友協(xié)會,他們自己的選手比完了還要在轄縣范圍內精心挑選好的選手,這些選手水平都相當高,也成為本屆擂臺賽的一大看點。還有寶坻藝馨評劇隊,除了網羅本地區(qū)的戲迷加盟他們的旗下,還通過團員們的親戚朋友從大港、東麗、塘沽等地找選手。像這樣的團隊還有很多很多,本屆擂臺賽又新增了三個區(qū)縣的選手參加,團長們的功勞不可埋沒的。
戲迷票友積極參與活動,學唱評劇,這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基礎,但真正要振興寶坻評劇,邁向全國,群眾文化必須與專業(yè)院團相結合,因為專業(yè)院團的加盟,才能更有權威性,更有影響力。專業(yè)院團的水平代表著中國評劇的水平和走勢,因此,寶坻區(qū)在推動群眾文化的同時,向專業(yè)領域邁進。
2008年,我們舉辦了首屆環(huán)渤海專業(yè)院團青年演員評劇電視大賽,因為,中國評劇界的頂尖、骨干院團都集中在這里,從某種意義上講,環(huán)渤海的評劇就代表著中國評劇界的水準,而這些專業(yè)院團的青年演員,更代表著評劇界的未來。為此,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天津電視臺的大力支持下,大賽從2008年8月開始,歷時五個月,通過環(huán)渤海大賽的順利舉辦,讓人看到了中國評劇界的希望和走勢。以頂尖院團沈陽評劇院和天津評劇院為代表的十家骨干院團共有200多名年輕演員參加預賽,80名參加復賽。這80名選手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才15歲,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評劇的后繼有人,興旺發(fā)達。
環(huán)渤海大賽強化了寶坻作為評劇之鄉(xiāng)的基礎地位,特別是總決賽天津電視臺進行全程錄制,通過衛(wèi)星向全國播出,更加增強了大賽的影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天津日報》、《今晚報》等主流媒體對大賽進行及時報道,使大賽在全國特別是環(huán)渤海地區(qū)引起空前熱烈的反響。給天津、給寶坻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打造電視文化的寶貴財富,形成了獨特的評劇品牌,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正是這種影響使得央視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第一次走出演播室,他們在2009年6、7月份,以“走進評劇之鄉(xiāng)寶坻”為題,錄制了7期評劇節(jié)目,分別是:“評劇百年”、“走進評劇之鄉(xiāng)寶坻”、“評劇新苗”、“評劇戲迷”、“評劇名家”、“環(huán)渤海賽事”、“福地寶坻”這7期節(jié)目中央臺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行連續(xù)播出,還在互聯(lián)網上并機直播,讓喜愛評劇的海外華人也能收看到這個節(jié)目,所產生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
2012年,我們還將舉辦第二屆環(huán)渤海專業(yè)院團青年演員評劇電視大賽,并總結經驗,查找不足,要在更高的起點上,把評劇這桿大旗舉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