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芹
化療藥物外滲護理體會
高素芹
惡性腫瘤;化療藥物;皮膚壞死
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療程長,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強,極易損傷靜脈而發(fā)生藥液外滲[1]?;熕幬锸菍Σ≡⑸?、寄生蟲、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所致疾病的治療藥物、化療藥物可殺滅腫瘤細胞。這些藥物能作用在腫瘤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上,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我科在2010年3月為1例乳腺癌患者行靜脈輸注化療藥物,由于患者血管條件較差,液體輸在左足背部致左足背部皮膚壞死,我們發(fā)現(xiàn)后積極給予對癥處理,現(xiàn)將有關護理過程及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漢族,49歲,于2010年3月15日以右乳房術后化療入院,患者狀況良好。3月16日遵醫(yī)囑靜滴化療藥物,因患右乳癌,故輸液在左上肢,未成功后,輸在左下足背部處。由巡回護士每30m in觀察患者一次,1h后發(fā)現(xiàn)左足背部皮膚變紅并伴有腫脹,發(fā)現(xiàn)為化療藥物外滲。
發(fā)現(xiàn)患者化療藥物外滲后,立即給予抬高患肢、制動、局部墊敷,并予局部封閉;外涂如意黃金散、燒傷濕潤膏等護理措施,未見好轉,局部皮膚發(fā)黑、疼痛劇烈,診斷為皮膚壞死,創(chuàng)面清潔后行植皮術。患者在兩周后足背創(chuàng)面好轉,并給予充分暴露,協(xié)調進行功能鍛煉,經積極處理4周后痊愈。
目前臨床使用的抗腫瘤化學治療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他們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又殺傷正常組織的細胞。化療的毒副反應分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當刺激性強的藥物漏入皮下時可造成局部組織化學性炎癥,紅腫疼痛甚至壞死和潰瘍,經久不愈。臨床護理工作者對化療藥物外滲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警惕性不高、選擇血管不當、宣教不到位;另一方面與護理人員對化療藥物外滲后進行熱敷促使其壞死密不可分。
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化療藥物的作用機理、毒副作用、外滲的應急處理等學習。輸液前與患者及家屬做好宣教工作,說明保護靜脈的重要性及外滲造成的后果等,指導患者自我觀察,詢問患者輸注化療藥物時有無疼痛、腫脹的感覺,如有立即關閉輸注開關,向護士匯報,且護士、患者共同觀察化療藥物輸注過程有無滴速明顯減慢現(xiàn)象,以盡早發(fā)現(xiàn)化療外滲[2];不宜選擇手足背部小血管,盡量避開關節(jié)部位,因下肢靜脈遠離心臟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靜脈壓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靜脈給藥,乳癌患者應健側給藥[3]。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教育,加強巡視,做到全程觀察,并嚴格交接班;主要交接注射部位、輸液時間、藥物余量、輸液通暢等情況。進行化療前必須用生理鹽水建立靜脈通路滴入順暢后再輸入藥物,兩次給藥之間予以生理鹽水。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沖管,一旦發(fā)生化療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液,保留針頭,接注射器抽出滲出液。盡早進行局部封閉,根據(jù)藥物滲出量范圍做局部皮下封閉,可用鹽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鈉等局部皮下封閉[4];冷敷可以降低痛覺神經敏感性,緩解疼痛,也可降低化療藥物所致的皮膚損傷程度,早期切記不可熱敷[5]。
化療藥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長了無數(shù)癌癥患者的生命,同時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化療藥物外滲。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才能減輕患者痛苦,保證患者安全。
[1] 紹云霞,朱文娣,梁桂霞. 護理管理在化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11(5):457-459.
[2] 丁榮霜,鞠桂芳.腫瘤康復護理300問[M]. 濟南: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
[3] 畢麗華. 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355.
[4] 陳德鳳,房雅君,齊海妮,等. 鹽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鈉在預防化療藥物外滲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4A):10-11.
[5] 翟月霞. 惡性腫瘤化療中護理失誤教訓[J]. 護士進修雜志,1995,10(7):473.
河北省隆化縣醫(yī)院內三科 河北承德 06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