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北京 100084)
NBIC聚合科技及其對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啟示
張玲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北京 100084)
NBIC聚合科技,是以納米科技、生物醫(yī)學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四大科學技術聚合而成的全新科技領域。四大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順應了科技與人類融合發(fā)展的趨勢,體現出一種先進的大一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作為新世紀科技的最前沿,NBIC聚合科技將在擴展人類認知能力、提高健康體能、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fā)揮巨大的功用。十年間,世界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發(fā)展NBIC聚合科技,形成了許多研究成果。這些經驗對中國樹立大一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政府主導多學科聚合發(fā)展、關注科技發(fā)展負效應等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NBIC;聚合科技;大一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積極開拓科技發(fā)展的前沿領域,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21世紀初,美國提出 “NBIC聚合科技”(Nanotechnology, Biotech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Converging Technology)概念,引起世界許多國家密切關注。NBIC聚合科技已經成為未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抓住機遇深入研究,對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探討21世紀的科技發(fā)展方向,2001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經過前期籌備,與美國商務部技術管理局(DOS)、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納米科學技術與工程分會(NSTC—NSEC)在華盛頓共同發(fā)起了一個圓桌會議。會議規(guī)模不大,與會專家學者不到百名,但背景相當廣泛,分別來自美國政府機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軍方(如海軍研究辦公室)、國家實驗室(如山迪亞國家實驗室)、高校(如斯坦福大學)和企業(yè)(如波音公司)。會議結束后,美國國家基金會的高級顧問米黑爾·羅科和威廉·班布里奇匯總并整理了各方專家學者提交的50多份研究報告,形成了一本名為《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Converg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的報告集。此書雖然長達近500頁,但探討的核心議題只有一個,即NBIC聚合科技。
NBIC聚合科技,主要指當前發(fā)展迅速并與人類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四個科學技術領域,它們分別是:納米技術 (Nanotechnology);生物技術和生物醫(yī)學(Biotechnology),包括基因工程;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包括高級計算和通信;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包括認知神經科學。這四大科學技術的英文縮寫為NBIC。
在NBIC聚合科技中,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出現都比NBIC這一概念的提出早很多。NBIC只是第一次提出將這四種科學技術聚合發(fā)展。所謂 “聚合”,不是納米科技、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認知科學的簡單疊加,更不是個別技術的單獨發(fā)展,它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四大科學技術的會聚,圓桌會議的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四個科技領域與人類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在接下來的10~20年間,一些重大的突破將會出現在它們之中,它們是新世紀最前沿的科技領域,我們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并投入這四個領域的研究發(fā)展之中。二是四大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當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正處在歷史性拐點,NBIC聚合科技應時而生??茖W的發(fā)展使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深,科學家已經成為科學這部龐大機器上的一顆極其微小的零件。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科學向人類顯示出更深層次的自然組織的基礎統(tǒng)一性。一個學科將不可避免地觸及到其他學科的研究,學科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依賴越來越強。因此,科學技術只有通過聚合才能繼續(xù)向前。過去在彼此獨立的科技領域發(fā)生的革命性進步,現在為NBIC的融合準備了必要的手段,例如科學儀器、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材料[1]。NBIC四大科技的會聚融合將會產生新的研究領域、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
NBIC順應了科技與人類融合發(fā)展的趨勢,體現出一種先進的大一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它以學科的融合為基礎,通過技術的交叉發(fā)展,使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理解自身,從而實現人類自身能力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家們預言,NBIC聚合科技將在人類未來科技發(fā)展領域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其重大的意義甚至可以與語言的使用相媲美。
NBIC聚合科技具有六個方面的功能:聚合科技的整體潛力、擴展人類認知和溝通能力、增強人類健康和體能、豐富團體和社會的成果、增強國家安全、統(tǒng)一科學和教育。綜合這六個功能,參加圓桌會議的學者們對NBIC未來可能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大膽且豐富的預測與想象,描述了隨著NBIC聚合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類的未來將是一幅怎樣令人激動興奮的圖景。
NBIC聚合科技帶來了科學的聚合,無論是科學領域的兩兩會聚、三種融合,還是四種聚合,都會產生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內容,促進新的科研成果產生。NBIC聚合科技最初的提出,就充分體現出一種科學的聚合。參與美國國家納米計劃(NNI)的科學家在對納米科學研究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發(fā)現其與信息、生物和認知等領域密切相關,繼而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因此,納米科技是聚合科技的基礎。納米水平上的生命科學研究主要有以下內容:RNA、DNA、蛋白質、其他生物大分子及它們的各種復合物;細胞(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等)及細胞間聯(lián)系;物質和能量代謝及信息交流;可調、可控、可適應的自組裝的納米系統(tǒng)。納米水平上的認知神經科學主要包括:基于電學、化學原理的神經突觸;神經元連接的方式與模式;學習、記憶、腦疾病等的分子機制;意識、思維、智慧、情感的物質基礎;腦功能的實時、定位、無損傷監(jiān)測。納米水平上的信息科學的研究內容有:材料、硬件、人機界面、超微系統(tǒng)和仿生(計算、邏輯與智能)等[2]。
在未來的發(fā)展中,NBIC聚合科技將體現出科學之間的系統(tǒng)化整合。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威廉·華萊士教授認為,NBIC四大科學技術領域之間存在這樣一種關系:如果認知科學家能夠想到它,納米工程師就能夠建造它,生物工程師就能夠實現它,信息技術工程師就能夠監(jiān)測和控制它[3]。在大一統(tǒng)科技觀的指導下,四大科學技術將會更加明確自身的定位,通過有效的聚合來產生新的技術。
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快遞送貨到家,自己卻在單位上班無法簽收,或是快遞已到樓下,而自己5分鐘前已飛奔在路上。這樣的尷尬場景在有了速遞易、豐巢柜等快遞柜后有了很大改善。
在四大科學聚合的基礎上,NBIC將會產生許多新的技術成果。
(1)新的產品,例如:物質、設備和系統(tǒng),農業(yè)與食品。農牧業(yè)工作者、食品經營者和消費者將在NBIC聚合科技的發(fā)展中獲益良多。納米遺傳學,將使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控制食物的生產;納米傳感器,可實時監(jiān)控農牧場中農作物與牲畜的生長情況,食品店或超市中貨物的新鮮程度;與信息技術結合,納米傳感器還可將數據傳輸給管理者,向他們提出合理建議,從而避免浪費、提高效率、增加收益;NBIC聚合科技,可能提供一種更加便捷的方法,使消費者能夠全面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和有效日期。
(2)新的存在方式,例如:機器人。NBIC聚合科技的發(fā)展,有可能使納米尺度的機器人成為醫(yī)療干預中比較普通的工具。許多聚合科技的研究者都強烈地預見到,把個體的人格特征載入計算機或機器人的遠景。在這一遠景中,加載了人類個體的目標和意識的個性化機器人或智能軟件,將可能按照人類個體的意識調節(jié)它們自身的行動,使人類經驗和行動得以擴展和延長。
(3)新的社會交往方式,例如:統(tǒng)一科學教育與學習。四大科學技術聚合發(fā)展將改變各門學科單一發(fā)展的模式,科學統(tǒng)一性將被努力建立起來,一個綜合的時代即將到來。為迎接這一機遇和挑戰(zhàn),科學教育需要相應的改變,新的課程、觀念和教育形式都將建立起來。
(4)新的中介,例如移動工具和人造物??焖賹拵Ы缑?,將會把人腦和機器直接連接起來;人類的自身健康狀況、外部環(huán)境及社會資源等信息,會反映在可以穿戴的傳感器和計算機中;飛行器等交通工具將采用新型材料建造,能夠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
(5)新的空間。通過宇宙飛船、宇宙基地機器人,能夠有效探索月球和其他一些近地小行星上的資源,最終實現人類對外層空間的開發(fā)。
除了可以加快科學和技術聚合發(fā)展的步伐之外,NBIC還將提高人類在各個領域的能力,促進社會進步。在人際關系方面,人們能夠超越傳統(tǒng)的文化、語言、距離和專業(yè)障礙,人與人之間將會通過腦與腦交流的高效通訊手段進行有效的溝通、協(xié)作,大大提高團體的效率;在決策能力方面,人們將擁有更多的關于認知力量、社會力量和自身生理力量的知識,使他們可以協(xié)調自身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決策;在人類健康方面,人體感知外界事故和疾病的能力將會增強,技術和治療方法的結合將會消除許多生理和心理疾病,人類將能以原子或分子為起點診斷和修復自身與世界,更好地抵抗各種壓力、疾病和衰老;在社會發(fā)展方面,人機結合、信息共享與快速傳播等科技的發(fā)展將加快經濟增長,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污染;在國家安全方面,輕量級別的戰(zhàn)斗系統(tǒng)可以充分適應信息戰(zhàn)爭的需要,戰(zhàn)斗裝備采用智能材料、數據網絡和能夠有效抵抗生化、放射、核攻擊的設備,將大大增強國家安全。
NBIC聚合科技一經提出,就引起世界許多國家政府、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yè)界的高度重視。在NBIC聚合科技發(fā)展的十年中,這些國家無論在理論研究領域,還是在技術開發(fā)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圓桌會議后,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始關注NBIC這一未來科技發(fā)展的新趨勢,美國更是把NBIC聚合科技視為確保其21世紀優(yōu)勢地位的著力點,和推動經濟長期繁榮發(fā)展的關鍵。2003—2005年間,圓桌會議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在美國召開了3次NBIC聚合科技年會,進一步探討并實施報告集中的遠景規(guī)劃,并分別發(fā)表了《人類潛能與聚合科技共同發(fā)展》、《管理NBIC創(chuàng)新:社會中的聚合科技》和《聚合科技進展:有助于人類健康的科技》三份報告。享有“硅谷動力之都”美譽的美國加州圣何塞市,是世界技術創(chuàng)新的帶頭區(qū)域之一。順應NBIC新趨勢的發(fā)展潮流,圣何塞市政府在2003年出臺了一份未來五年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報告[4],這份報告明確指出了圣何塞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緊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科技和包括設計和媒體在內的創(chuàng)意技術等融合的新浪潮。
歐盟各國在圓桌會議后,也對NBIC聚合科技做出了積極的回應。2003年12月,歐盟資助的納米論壇舉辦了主題為“如何聚合納米科技和生命科學”的會議。會議研究了怎樣在若干關鍵的醫(yī)學領域聚合納米科技和生命科學,開發(fā)能產生科學技術突破的新一代器件。同年,歐盟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由25名各個領域專家組成的“預見新科技浪潮”的高級專家組(HLEG)來開展NBIC研究工作。他們于2004—2005年間召開多次研討會,發(fā)布了《聚合科技改變歐洲》、《聚合科技:影響未來歐洲社會》和最終報告《促進歐洲知識社會的聚合科技(CTEKS)》[5]。報告指出:歐盟委員會及其成員國應該承認聚合科技的新潛力,對聚合科技的合理投資可以激勵科技研究,增強經濟競爭力并滿足歐洲社會及其公民的需求。
加拿大也非常重視聚合科技的發(fā)展。2003年4月,隸屬加拿大國防部的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DRDC)在渥太華召開了一次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探討NBIC聚合科技可能帶來的破壞力對國防科技的影響。
此外,日本、韓國等國也對NBIC這一未來科技新浪潮迅速做出反應。2002年,日本綜合科學技術會議確定了未來3~5年的科研課題,研究核心之一就是納米科技與生物技術的聚合。2003年,韓國科學技術部也開始實施“聚合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
盡管NBIC聚合科技還是一個很新的科技發(fā)展領域,但它所依賴的四大科學技術都有堅實的發(fā)展基礎,并且在近幾年間呈現出交叉和融合的發(fā)展趨勢。NBIC目前的發(fā)展模式大多是依托于一個主要的科技領域,積極尋求與其他三個科技領域的交叉發(fā)展。在這一模式下產生了一些杰出的研究成果。
在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聚合研究方面,巴佐格羅在斯坦福大學開發(fā)的基因組解析程序 “可以易如反掌地用廉價的奔騰機小集群,把整個人類基因組保留在主存儲器中”,這樣就能夠快速搜尋特定的與DNA序列相關的數據;Sana Security公司是身份盜竊預防軟件領域的領先開發(fā)商,該軟件正是以人體免疫系統(tǒng)保護自身不受外來入侵者侵犯的原理為基礎而構建的計算機安全系統(tǒng);麻省理工學院的辛西婭·布雷澤爾建造了名為“萊昂納多”的機器人,它具有人類面部表情、能夠識別自身和作出相應反應,布雷澤爾還希望幫助美國宇航局建造一個 “機器人宇航員”,用來在太空中執(zhí)行維修任務。
在以生物醫(yī)藥技術為主體的聚合科技研究方面,曾就讀于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尤金·陳創(chuàng)立了U. S.Genomica公司,研發(fā)了一種能夠從單個分子中直接讀取DNA序列的儀器;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的羅伊研制出了一個微型機器,能夠在心臟病即將發(fā)作時發(fā)出警告、并監(jiān)控術后康復情況。
在以納米科技為主體的聚合科技研究方面,美國Nanofluidics公司的特納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納米技術設備,能夠捕捉個別的DNA串并直接進行分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楊培東研制的半導體納米線,將推動超高速的光通信、超快處理及超高密度的計算機數據存儲等;美國Nanosys公司的段鑲鋒開發(fā)了一種制造納米線的方法,并發(fā)明了將這些納米線組建到功能電路中的技術,運用這種方法和技術將可以制造可折疊式或可穿戴式計算機。
認知科學與其他科技的結合主要體現在學術領域,華盛頓大學的PNP研究中心結合哲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來研究心智(mind)問題;伊利諾伊大學貝克曼學院在生物智能、人機智能交互和分子與光電子納米技術方面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利用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人類認知,都取得了豐富的學術與專利成果。
NBIC為人類描述了一幅美好的遠景,但在發(fā)展它的同時我們也應為它設置底線。2003年,在首屆NBIC聚合科技年會上,美國商務部副部長邦德告誡我們:在考慮到四大科學技術積極影響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它們給社會、道德、法律和文化造成的潛在負面效應。在這次會議上值得注意的是,“聚合科技律師協(xié)會”(CTBA)宣告成立,它是一個專為NBIC聚合科技創(chuàng)辦的非官方組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注NBIC聚合科技的發(fā)展可能帶來的法律和道德問題的律師協(xié)會。該組織由法律、科學、工程、經濟等專業(yè)社會團體組成,關注聚合科技本身的多面屬性以及所產生的影響,研究聚合科技究竟會對法律、倫理道德和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6]。2003年,加拿大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也發(fā)起了一個“NBIC聚合科技監(jiān)控研究”,對NBIC聚合科技發(fā)展可能帶來的潛在破壞性進行監(jiān)控和預警。
盡管一些國家對NBIC聚合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有一定的反思和控制,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問題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納米科技為例,2003年美國政府對納米及其相關領域研發(fā)的資金投入為7億美元,與此相比,用于納米科技對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經費卻不到50萬美元。這一現實有待于引起各國的重視。
NBIC聚合科技預示了一個新的科技發(fā)展浪潮來臨,發(fā)展NBIC聚合科技,將會大幅提升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促進社會經濟形成新的增長模式,極大提高整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力保障國家安全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為了實現這一遠景,我國應當繼續(xù)發(fā)揮自身的科研優(yōu)勢,努力平補戰(zhàn)略規(guī)劃等方面的不足,大力促進以NBIC聚合科技為主導的科學技術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NBIC聚合科技已經引起我國學術界重視,但是,政府尚未發(fā)揮主導作用。在NBIC概念提出的十年間,我國已有一些專家學者撰文介紹聚合科技的主要內容。2004年10月,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實施1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數十位科學家都作了與NBIC聚合科技相關的前沿報告。2010年,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蔡曙山教授主持翻譯了圓桌會議報告集《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但是,與美國等聚合科技發(fā)展較快的國家相比,我國仍然缺少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來支持指導NBIC的發(fā)展,政府的政策、資金投入也相當不足。
其次,我國四大科技領域的發(fā)展基礎較好,其中一些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四大科技領域的交叉發(fā)展明顯不足。以納米科技為例,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從20世紀90年代就大力發(fā)展納米科學的國家之一,無論在政府規(guī)劃、資金投入,還是在機構設置上均十分重視。此外,我國在納米材料及其應用方面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關于納米材料的基礎研究論文數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在納米科技與其他科技的交叉研究發(fā)展領域(如納米電子學、納米生物醫(yī)學),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再次,我國重視科技人才培養(yǎng),高校學科門類齊全,這是NBIC聚合科技發(fā)展的有利條件。但高校和科研機構尚未形成綜合的大科學發(fā)展觀念,各學科之間相互封閉,缺少交流,研究團隊規(guī)模小、學科少,資源分散,科技人才知識結構單一。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機構在與政府、企業(yè)合作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1)樹立大一統(tǒng)的科技發(fā)展觀。NBIC聚合科技,是21世紀形成的一個新的綜合研究領域,體現了納米科技、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認知科學研究的結合,給我們樹立了大一統(tǒng)的、綜合的科技發(fā)展觀。從NBIC十年的發(fā)展歷程看,四大學科領域之間的聚合趨勢,正在向社會、人文、法律等學科領域不斷拓展。這是人們對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整體性認識的一個必然趨勢。如果將20世紀看做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個分析的時代,那么在21世紀之初,NBIC聚合科技的提出和發(fā)展就為新世紀的科技開創(chuàng)了綜合發(fā)展的主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應緊抓這一主題,制定戰(zhàn)略,發(fā)展科技,重視科學技術之間的聚合發(fā)展。
(2)發(fā)揮政府在科技發(fā)展中的主導作用。從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發(fā)展NBIC聚合科技的例子看,在促進科學技術的聚合發(fā)展方面,政府的組織與協(xié)調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政府的作用應體現在:高瞻遠矚,認清未來科技發(fā)展的潮流趨勢并加以引導;確立科技發(fā)展的重點與優(yōu)先領域;及時制定國家未來科技發(fā)展的中長期規(guī)劃;為科技發(fā)展提供有力且持續(xù)的資金支持;健全科技發(fā)展的制度機制和法律保障;促進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3)加強高??萍既瞬排囵B(yǎng),形成多學科聚合發(fā)展。高校是培養(yǎng)科技人才,生產并傳播科技知識的主要基地。高校學科門類多、綜合性強、智力資源豐富,加之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為學術交流、學科聚合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良好的基礎。高校能夠以對學科發(fā)展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影響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為依托,發(fā)揮多學科群體優(yōu)勢,在科學研究、工程建設中組織帶頭學科、支撐學科和相關學科形成學科群體,組織大兵團作戰(zhàn)。形成一批學科基礎相關、內在聯(lián)系緊密、資源共享的學科群。這些學科群是學科發(fā)展新的形式[7]。如果說科技人才是NBIC聚合科技發(fā)展的基礎,那么聚合學科則是NBIC聚合科技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4)推動多學科、多機構、多層面同步交叉發(fā)展。要實現NBIC聚合科技快速和長遠的發(fā)展,就不能再沿襲“從理論到研究、再到實際應用”的傳統(tǒng)科技發(fā)展模式。多種學科、多種機構、多種層面的同步交叉發(fā)展至為關鍵。首先,對NBIC中任一科技的深入研究,都會涉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只有將它們聯(lián)結起來進行聚合研究,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fā)展。其次,應當將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yè)聯(lián)結起來,政府要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組織、動員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間研究機構在內的科研機構和企業(yè)進行合作,形成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yè)界的共同發(fā)展。再次,應當將研究、開發(fā)和應用聯(lián)結起來,形成理論與技術共同研究,技術與應用一同開展的同步發(fā)展模式,縮短從理論研究到成果應用的周期。
(5)認真研究并有效監(jiān)控科技發(fā)展的負效應。技術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NBIC聚合科技最激動人心之處也正是其最可怕之處——它可能影響人類自身的能力,這涉及倫理、道德、法律、環(huán)境、社會等諸多問題。如果對NBIC聚合科技帶來的風險和負面效應不予理會,或者沒有充分準備,那么它將帶人類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也只在一線之間。因此,在大力發(fā)展NBIC聚合科技的同時,重視并及早開展對其負面效應的研究和監(jiān)控,是一項必要且緊迫的工作。
[1]裴鋼.納米—生物—信息—認知會聚技術:中國的新機遇?[R].中國科協(xié)2005學術年會報告,2005,8.
[2]趙克.會聚技術及其社會審視[J].科學學研究,2007,(6):431.
[3]M.C.Roco,W.S.Bainbridge(eds).Converging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13,2.
[4]21世紀的科技復興——NBIC會聚技術[J].科技成果縱橫,2004,(4):31.
[5]王海濤.NBIC融合技術與交叉學科發(fā)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5):11-12.
[6]四大技術會聚,世界將會怎樣——NBIC會聚技術將實現21世紀科學技術新的復興[J].世界科學,2004,(5):11.
[7]向渝梅,章波.“NBIC會聚技術”對學科會聚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138.
NBIC Converging Technology and Its Inspir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Zhang L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Converging technology is an new ar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and called NBIC for short.NBIC conforms to converg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 society and demonstrates unified developmental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will play important role in new century by expending human cognition,improving human healthy and physical capabilities,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 on.Many countries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NBIC.Their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unified developmental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overnment-led multi-disciplinary converging development,concerning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in China.
NBIC;Converging technology;Unified developmental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6-21
張玲(1982-),女,河北邯鄲人,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學,科技與社會。
G31
A
(責任編輯 遲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