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吉林化工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吉林 吉林 132022
淺談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和發(fā)展
——以吉林化工學院為例
馬 琳
吉林化工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對于國際化人才需要的必然趨勢和重要形式。利用國外高校先進成熟的教學理念,辦學方式以及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為我方所用,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競爭實力和水平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目標??茖W合理的根據自身優(yōu)勢和特色制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時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中外合作辦學的實效性目標。
中外合作辦學;現狀;發(fā)展;問題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problem
在20實際80年代至中國1995年,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可以說中國對于“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中外合作辦學”沒有相關的專門政策和法規(guī)去指導和約束,出于幾乎空缺的狀態(tài)??梢哉f在當時,我們國家對于中外合作辦學處于“無章可循,摸著石頭過河”的尷尬境地[1]。1995年1月26日,國家教委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guī)定》,闡明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和必要性,其中有指出“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補充[2]?!薄吨型夂献鬓k學暫行規(guī)定》作為我國教育行政部門頒布以來第一個全國規(guī)范中外合作辦學的規(guī)章,使中外合作辦學在全國范圍內走上了依法辦學,依法管理的發(fā)展軌道。同時,縱觀世界,在199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也作為一項重要的議題,真正被提上議程。其中發(fā)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世界宣言》,也呼吁了全世界各國都必須重視高等教育國際化,強調指出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促進世界高等教育過國際化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此后,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3],簽署了《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中國躋身于并完全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入世,與國際接軌,而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平臺,其在如何引進,整合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如何進一步加大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步伐方面,承擔了歷史性的改革重任和責任。但是應該承擔什么樣的重擔,肩負什么樣的責任,伴隨著國家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逐步完善而日漸明朗。2002年12月31日,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暫行管理辦法》,《2003年-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了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進教育的國際化的合作與交流,向全方位,全領域,高層次發(fā)展。2003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并與同年的9月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在中外合作辦學政策法規(guī)的規(guī)范性和透明性上更上了一個臺階。隨后的2004年6月,教育部又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并自7月開始施行[4-5]。其內容當中不但指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以設立教育機構的方式,在學科,專業(yè),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收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定義的同時,此項實施辦法也是《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當中最為重要的。它細化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而且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針對性。不難看出,無論是最初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都為中外合作辦學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6]。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是對百年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延續(xù)。在這一時期的發(fā)展開拓過程中,教育界也隨著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其教育模式從以往單邊側的單一模式,效仿式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開始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模式中轉變。由此可見,這是百年來,中國教育現代化發(fā)展進程中在更高一層上的延續(xù)和推進。
自1986年,吉林化工學院與日本山形大學工學部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簽訂了關于教師學生交流,學術交流與合作等內容的友好合作協議,自此便打開了吉林化工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門。隨后至今的26年間,我院同6個國家,20多所院校,企業(yè)和國外科研單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正式簽訂的協議達19項,在此期間,我校不斷接待外國來訪團組三十幾個,接待來校講學,合作人員50多人,派出訪問團組近20個,派出講學與合作人員20多人,派出出國留學人員120人次,以多種形式派出學生參加韓國高麗大學,日本山形大學以及日本株式會社間口進行短期交流,攻讀碩士學位及實習。同時,學校先后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俄羅斯和日本聘請了專家及外教40多人次,教授英語,日語,俄語等語言課程和專業(yè)課程。近30年的國際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了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促進了我校產學研一體化的發(fā)展,拓寬了合作辦學渠道以及學生的畢業(yè)就業(yè)渠道,提高了我校在國外的知名度。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fā)展格從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來看,截止2012年5月,吉林化工學院已經開展2+2,1+2+1,3.5+1.5以及4+1為主的嫁接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在國內學校和國外學校分期進行學習,互相承認學分,互發(fā)畢業(yè)文憑以及學位授予。同時,在吉林化工學院,通過聘請來自日本,美國等國外教授和教師來我方講學,吉林化工學院還開展松散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陸續(xù)派出教師到國外進行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借鑒國外院校先進的科研技術和教學經驗,此外,我院還積極開展與國外院校短期學習,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等項目,實現教學,科研與國際化接軌的雙贏模式。
從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yè)來看,其覆蓋了工科,理科和文科三個方面。本科層次的項目涉及了以實用專業(yè)和社會上就業(yè)比較熱門的專業(yè)為主,同時一些專業(yè)性強,高精尖專業(yè)方面的項目也有涉及,例如,機能高分子工學學科,有機裝置工學學科,生物工程化學工學學科等。研究生層次的項目專業(yè)涉及計算機,數學,經濟,商務管理。醫(yī)學以及文類專業(yè)也被包括其中??梢钥闯?,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和內容都是依據本校特色和需求,本著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創(chuàng)立我校品牌專業(yè)來開展的。
3.1 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數量少,橫向省內其他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從吉林省高校來看,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的起步不算晚,但是在隨后的發(fā)展速度相對緩慢,絕對數量偏少,在吉林省高等教育中還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沒有成具規(guī)模。辦學層次來看,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我院中外合作辦學層次基本都是維持在本科層次階段,研究生層次的合作辦學項目僅有一個,博士生層次的沒有。
3.2 辦學規(guī)模小。吉林化工學院還沒有自己專門獨立的教學培養(yǎng)環(huán)境,從吉林省開展較好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校來看,不管是從機構設置,項目開展,都有自己獨立的校園和教學環(huán)境,而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即是以和本部校園為依托,利用本?,F有的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從某種程度上節(jié)省了開支和師資的利用,但是卻存在很大的弊端,難以形成國外教學教育分為,難以形成辦學特色,而且讓人誤認為中外合作辦學與我們現有的普通的高等教育沒有任何區(qū)別。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同時,我校從每年參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數上來看,數量較少,發(fā)揮不出應有的規(guī)模效應[7]。
3.3 師資隊伍建設急待解決和管理力量的薄弱
從實踐效果來看,師資管理隊伍的建設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的先決條件在于高校擁有一支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的一流的教師培養(yǎng)隊伍。教師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體,應當具有國際化教育理念和國際化的教育水平,而目前,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目標培養(yǎng)所要求的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還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最后,在教材使用和專業(yè)課程設置上,還比較死板,還繼續(xù)遵循現在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
4.1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吉林化工學院不論從領導者,教師到學生,應當統(tǒng)一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思想認識,并且提高認識,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就不會有中外合作辦學實質上的運作。我們可以首先通過組織全體師生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組織討論,使大家對其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其次,擴大和加強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宣傳力度,通過學校廣播站,宣傳園地等多種途徑為師生營造中外合作辦學的氛圍,通過聘請外國專家和知名學校的教授以及學者來華作學術報告,組織學生參與交流研討會并進行學習,發(fā)揮學生團體組織的作用,提高學生中外合作辦學的意識。
4.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學合理的實現教育過程的自然過渡
我們在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中外合作辦學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要根據合作辦學的要求,學生的素質和特點,貫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積極地探索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相結合的培養(yǎng)方式。首先對于教材的選擇,我們應當在使用現在傳統(tǒng)的教材基礎之上,借鑒國外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內容,采用優(yōu)選教材的方法以適應現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可以通過班級設置分為普通班,強化班和提高班進行區(qū)分。對于培養(yǎng)中外合作辦學人才的強化班和提高班,我們可以在課程設置上以及專業(yè)技能訓練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強化班中,可以設置要求基本功扎實,專業(yè)性強,外語程度要求較高的課程;在提高班,我們可以在和強化班一樣課程的同時,開展以擴展學生知識面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課程。三類班級無論在教學內容,教材使用,教學方法上都有所區(qū)分不同。同時,我們在保持本校特色專業(yè)課程和優(yōu)勢基礎學科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入校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增加外語學時,重視對學生綜合外語,尤其是對口語和聽力的培養(yǎng)[8],使其在大三之前具備能夠聽懂外語的水平,在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能夠直接具有用英語理解和適應外教講授專業(yè)課程或者中方教師講授的專業(yè)課程的能力。我們要在學習,實踐,技能訓練以及畢業(yè)實習各個階段不斷的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
4.3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管理人員水平[9]
對于教師隊伍和管理人員的培養(yǎng),我們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10]”的政策,加強我校與國外院校的聯系與合作交流,通過派選教師到國外進行研修,考察,訪問,合作進行科研等手段,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和業(yè)務素質,借鑒學習國外的一些優(yōu)勢學科,引進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為我所用。同時,聘請國外專家教授來我方兼職做名譽教授,開展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例如講學,講座等,讓師生直接體驗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了解國外一些優(yōu)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精尖的研究成果。同時,作為輔助的教學管理部門,我們也應該迎接新的挑戰(zhàn),保障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及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因此,對于從事此項工作的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意識,有良好外語基礎,熟悉國外教學管理模式的人員,派遣這些人員到國外進行研修和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完成合作辦學的管理使命。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全新模式的教育培養(yǎng)方式,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已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何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又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資源[11],實現中外合作辦學實效性,值得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1]張國強.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歷史與反思[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6,22(1):36-38
[2]肖地生,顧冠華.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外合作辦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5):9-12
[3]胡焰初.WTO《服務貿易總協定》與中外合作辦學的立法[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5(2):140-144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管理條例.20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A].教育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匯編(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6]楊嶺.中外合作辦學近十年政策法規(guī)分析[J].教學研究,2011, 34(5) :10-13
[7]王衛(wèi)平.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以山西省為例[J].生產力研究,2009(24) :151-153
[8]張菊.中外合作辦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0 (2) :124
[9]陳晨,劉曉鵬,張曉云.中外合作辦學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 9 (2) :30-32
[10]沈軼璐.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率——小議合作辦學課程互認[J].才智,2009 (32) : 100-101
[11]胡娜.中外合作辦學的任務與策略[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2011,13(3):24-27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ased on the situations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Ma 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department, Jilin, Jilin, 132022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as a new mode of running,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important form when international talents are needed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sing foreign advanced and mature teaching philosophy,also the running form and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us,enhance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on strength and level are the real goals that we finally pursuit.According to ou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tem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We must find out problems in time and research them, then solve the problems,and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ystem finally.
G521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122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103281152
馬琳(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學院助教,主要從事國際交流合作以及大學公共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