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祎睿 叢燕妮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中心醫(yī)院,264400)
筆者2008~2010年運用地龍、半夏與蘆薈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16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6例患者中男2例,女14例;年齡48~56歲,平均51歲。
新鮮地龍50g,半夏30g,蘆薈15g,白糖30g。將前三者混合碾碎成糊狀,每天早晚外敷于患處,其外用保鮮膜覆蓋,等干燥之后去除。
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腕部功能活動恢復(fù)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腕部功能活動有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腕部功能活動均無改善。
治療結(jié)果:本組16例,5天內(nèi)治愈者7例,10天內(nèi)治愈者6例;有效3例,治愈率81.25%,總有效率100%。
患者,女,55歲。因勞累過度致左腕部疼痛、活動受限4天,左腕部橈骨莖突處疼痛明顯,微腫,微紅,微熱,拇指活動無力,握拳尺偏實驗陽性。用藥外敷3天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疼痛減輕,5天后治愈。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的肌腱在腱鞘內(nèi)較長時間的過度摩擦或反復(fù)損傷后,滑膜呈現(xiàn)水腫、滲出增加、增厚等炎性變化,引起腱鞘管壁增厚、粘連或狹窄。受傷、過分勞損、感染是其發(fā)病的原因。地龍性寒味咸,有清熱、通絡(luò)之功效;半夏性溫味辛,有消痞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之功效;蘆薈性寒味苦,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且有鎮(zhèn)痛作用;白糖能減少傷口局部的水分,抑制細菌的繁殖,有助于傷口收斂愈合,也可起到增加黏度的功效。諸藥合用,方法簡便,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