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保忠,溫麗華,何添容
(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獅山鎮(zhèn)農林服務管理中心,廣東 佛山528225;2.佛山市南海種禽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528225)
筆者長期從事基層獸醫(yī)工作30年,耳聞目睹在生產實踐中許多不正確觀念及操作方法,給畜牧業(yè)生產帶來不應有的損失,歸納如下。
1.1 貪圖方便,一次性接種多種疫苗。如對豬群同時接種豬三聯(lián)(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口蹄疫滅活苗或其他疫苗,結果造成豬群應激大,易誘發(fā)其他疾病,也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當然,有些聯(lián)合疫苗制劑,生產廠家在出廠前已按適當比例做成劑型,可一針防多病,經實踐證明是不會影響免疫效果的。如果是市售的單種疫苗,建議盡量做到每次單一接種,且間隔10d左右為宜。
1.2 因擔心動物掙扎時弄斷針頭,而采用較短的針頭注射疫苗。事實上,過短的針頭在撥出時,疫苗會隨針口流出,而對一些要求注射到肌肉層的疫苗(如口蹄疫滅活苗),疫苗只注射到脂肪層,影響免疫效果。相反,對要求皮下注射的疫苗(如鏈球菌活疫苗),采用過長的針頭注射到肌肉層,既影響免疫效果,又增加疫苗的應激反應。
1.3 注射器用酒精浸泡代替煮沸消毒。筆者發(fā)現(xiàn),前者除酒精濃度不準確,浸泡不徹底影響效果外,沖洗不徹底,殘留酒精對活疫苗的影響也很大。有些養(yǎng)殖戶甚至每次給豬注射時,用水隨便沖一下就算了。結果,經注射的豬只,注射部位紅腫,甚至出現(xiàn)膿腫,其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正確的做法是每次使用前洗凈,煮沸消毒15min,放涼后備用,效果最為確切。
1.4 注射部分不消毒,這在臨床操作上最為普遍。每次注射前,把注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是有必要的。
1.5 不重視基礎免疫與重復加強免疫之差別 有些疾病疫苗用作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疫苗毒株是有區(qū)別的,如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等。筆者就目睹過35日齡的黃羽肉雞,未進行過Ⅳ系或Ⅱ系的基礎免疫,而直接注射Ⅰ系疫苗,造成雞群暴發(fā)新城疫案例。在狗只,選用二聯(lián)(犬瘟熱、細小病毒病)疫苗作首免,比直接選用五聯(lián)疫苗免疫,其疫苗的應激反應明顯減少。因此,疫苗使用前,詳細閱讀說明書,按其要求進行操作,才是安全有效的做法。
1.6 片面理解免疫有效期概念,以為打過一次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首次免疫機體產生的抗體總量低,維持時間短,只有在第二次或以上再次免疫時,機體產生再次應答,產生抗體含量高100~1 000倍,且維持時間長。所以,疫苗“使用說明書”上都推薦有重復免疫的時間要求,各養(yǎng)殖戶應據此結合本場實際安排重復免疫。
1.7 使用大劑量,超大劑量疫苗,錯誤地認為疫苗劑量越大,效果越好。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人使用20倍,甚至50倍量的豬瘟活疫苗,10倍鏈球菌活疫苗注射。其實,免疫劑量只在一定范圍內與免疫效果是正相反的,過大、過少的免疫劑量都會使動物出現(xiàn)免疫耐受。對合格的疫苗產品,只要按生產廠商提供的使用劑量接種,就能提供足夠免疫應答,有時為了補充操作過程中的損耗,適當加大0.5~1倍量就可以了。
1.8 不重視免疫監(jiān)測?;鶎羽B(yǎng)殖場中,除小部分規(guī)模場設有免疫監(jiān)測室外,大部分的養(yǎng)殖場都是處于按固定的免疫程序接種,但免疫抗體水平不明的狀態(tài)。目前,省內各縣市級都設有農產品檢測中心,高等專業(yè)學校也有專業(yè)的實驗室,可對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雞新城疫等進行中和抗體水平的檢測,建議養(yǎng)殖戶在接種疫苗10~15d后,抽血監(jiān)測一次抗體水平。以后定期監(jiān)測,然后根據監(jiān)測結果對免疫程序作出修正,方可確保動物群免疫抗體水平處于保護線范圍之上。
2.1 對藥物使用知識不了解,引發(fā)醫(yī)療事故如給小動物進行全身麻醉時,藥物從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經30min至1h左右才達到峰值(不同藥物及劑型其峰值時間不同,有些可能達2h),在此時間段前,再次追加藥量都有可能引發(fā)動物過度麻醉而死亡,對貓犬內服磺胺類藥物時,應同時內服小蘇打以堿化尿液,可避免出現(xiàn)結晶尿或血尿造成的腎損害。
2.2 不重視宰前停藥期及奶廢棄期,非法使用違禁藥物。藥物的殘留,尤其是抗菌抗寄生蟲毒性作用強的藥物與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國家農業(yè)部與2001年就發(fā)布了《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guī)范》,規(guī)定了各種獸藥用法、用量、休藥期、奶廢棄期等。如金霉素(飼料級)預混料(含量10%~15%),休藥期為7d,且雞產蛋期禁用。國家獸藥管理部門規(guī)定了禁用藥品清單,使用這些藥物是違法行為,最高刑法是死刑。如添加瘦肉精(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作為生產者,守法生產是必須的。
2.3 使用冷開水代替注射用水稀釋疫苗或藥物。其結果會因為其中的礦物元素與藥物發(fā)生螯合作用而沉淀,導致注射部位腫脹,疼痛增加。疫苗、藥物減效甚至失效。這點在貓犬等小動物身上表現(xiàn)尤其明顯。在給禽畜群內服藥物時,也應該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
2.4 藥物、疫苗配置應與動物體溫接近,注射應激最少。尤其是油乳劑滅活疫苗。低溫態(tài)的疫苗或藥物直接注射到動物體內,不但可引起劇烈的疼痛反應,而且會引起局部血管的收縮,影響吸收。
2.5 濫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養(yǎng)殖戶在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時,喜歡同時添加地塞米松等藥物,稱可提高藥效。其實,由于該類藥物具有抗免疫作用,用于病毒感染時,反而會抑制機體免疫力產生。孕畜使用該類藥物還會引發(fā)流產。
2.6 追求起效快,不注意動物種屬差異或給藥途徑,隨意加大劑量,造成中毒事故。雖然藥效在一定范圍內是隨劑量的增加而加大,但物極必反。筆者就多次見到大劑量使用阿維菌素(說明書用量3倍以上),皮下注射引發(fā)狗只中毒事故。哥利牧羊犬對該藥高度敏感,常規(guī)用量也可引發(fā)中毒反應。該藥物如采用肌肉注射或靜注給藥,也極易引起中毒。且該類藥物具高脂溶性而不易排出,中毒較深者,極難解救?!班掖肌庇捎趦r格低廉,對大腸桿菌,沙門菌感染效果較好而被廣泛使用,但禽類對該類藥物敏感,尤其是幼禽。筆者在生產一線中,多次發(fā)現(xiàn)雞只使用后,引起急性大批死亡。成鴨有一定的耐受力。幼鴨使用后會出現(xiàn)死亡率大幅增加,且解救困難。幸存的鴨會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緩慢,羽毛生長受阻,鴨嘴軟骨變形等后遺癥。
2.7 不注意動物生理差異使用藥物。老齡、幼齡、懷孕動物對藥物都較為敏感。我們臨床用藥時就應進行適當?shù)恼{整。筆者就曾發(fā)現(xiàn)某種豬場使用“利巴韋林”喂服,而引發(fā)大面積流產。小雞注射氨基糖苷類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加大劑量使用也易發(fā)生中毒事故。
2.8 單純考慮給藥治療,未考慮到搞好飼養(yǎng)管理和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才是動物健康的關鍵。藥效是建立在動物具有抵抗力的條件下才得以發(fā)揮的。目前禽畜養(yǎng)殖都是采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yǎng)方式,群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增加動物機體抵抗力是我們生產者所首先考慮的問題。筆者在本地區(qū)就見到多個種豬畜禽場在飼料中長期添加廣東信橋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疫調節(jié)劑“福源康A”,使生產成績大大提高的個案。
2.9 未查明發(fā)病原因,亂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把它當成是能醫(yī)百病的“萬金油”,這種現(xiàn)象在生產一線中普遍存在,如豬“裂蹄癥”。目前在大部分的肉豬、種豬場發(fā)病率都很高,病豬蹄甲開裂、跛行、食欲下降,生產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加投抗生素治療,但收效甚微。也有人抱怨,某豬場使用口蹄疫苗連續(xù)3~4次加強免疫,但效果仍不理想。筆者現(xiàn)場觀察,這些豬群普遍存在“裂蹄”病癥,這些蹄部的創(chuàng)傷為病菌、病毒的感染打開了缺口。究其原因,“裂蹄癥”是多種原因引發(fā)機體營養(yǎng)缺乏所致。筆者也見到多個種、肉豬場由于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健壯素”,豬群蹄甲生長正常。
正確選藥,合理用藥,通過使用最少的藥物,使動物群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動物源性食品。同時也為我們生產者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這才是真正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