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李敏
(1.林口縣國有苗圃,黑龍江 林口 157600;2.黑龍江省林口縣青山林場)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Schott],原產(chǎn)南美洲,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俗稱痕芋頭、狼毒(廣東)、野芋頭、山芋頭、大根芋、大蟲芋、天芋、天蒙等,產(chǎn)云南省中南、西部至東南部,海拔200~1100m熱帶雨林及野芭蕉林中。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及沿海島嶼、福建、臺灣也有。根莖為健胃藥,對腹痛、霍亂、疝氣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結(jié)核、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感冒、流感、腸傷寒、療癌腫毒、蛇蟲咬傷、燙火傷;調(diào)煤油外用可治神經(jīng)性皮炎。獸醫(yī)用莖治牛傷風,豬丹毒。全株有劇毒,地下莖尤甚,不可生食。
直立草本,地上莖有時高達2~3m,全株最高可達5m。匍匐根狀莖粗5~8cm,圓柱形,有節(jié),常生不定芽條。葉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葉柄粗大,長可達1.5m、下部1/2具鞘,基部連鞘寬5~10cm;葉片革質(zhì),表面稍光亮,綠色,背較淡,極寬,箭狀卵形,邊緣淺波狀,長50~90cm,寬40~80cm,前裂片寬卵形,先端漸尖,長寬幾相等,后裂片半卵形;長約為前裂片的1/3,基部較短,彎缺圓形,后基脈成直角或銳角;前裂片Ⅰ級側(cè)脈6~10對,略寬?;ㄐ虮?~3叢生,圓柱形,長50cm,寬約8cm的苞葉(鱗葉),披針形,綠色;花序柄長50~60cm,淡綠色。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圓柱形,長3~4cm,不育雄花序長5~6cm,漸狹過渡為能育雄花序,后者長3~7cm;附屬器圓錐狀,奶黃色,基部較粗,長3~5.5cm,粗1~2cm,先端鈍,嵌以不規(guī)則的槽紋。雌花,子房棱柱狀,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柱頭盤狀,胚珠卵形,基底胚座。不育雄花扁平,頂部六角形。漿果亮紅色,短卵狀,長約1cm,徑5~9mm?;ㄆ?~7月。
喜高溫、潮濕,耐陰,不宜強風吹,不宜強光照,適合大盆栽培,生長十分旺盛。
3.1.1 分株法。生長季節(jié)海芋的基部常常分生出許多幼苗,待其稍長大時(3~4片真葉),可挖出栽種成為新植株。
3.1.2 扦插法。海芋的莖干十分發(fā)達,生長多年的植株可于春季切割莖干1段作為插穗,約10cm左右,直接栽種在盆土中或扦插在插床上,待其長至3~4片真葉后移栽到大田里。
3.1.3 播種法。野生或大田的海芋常結(jié)有種子,亦可播種繁殖??刹捎寐兜貤l播或點播,出苗后移植。將種子一粒粒均勻點播,然后壓緊再覆蓋一層細土,最后用細眼噴壺噴水,其上覆蓋遮陽網(wǎng),播種到出苗前,土壤要保持濕潤,不能過干過濕,早晚要將遮陽網(wǎng)掀開數(shù)分鐘,使之通風透氣,白天再蓋好。種子發(fā)出幼苗,立即除去遮陽網(wǎng)。當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3.1.4 球根法。將海芋根部自然分生的小球挖出、分級,一般分為2級:2g以上為1級,2g以下為2級。播種前將地耕好、整平,做成寬1m、長20~30m的陽畦,以備播種。播種密度:1級種的行距為20cm、株距8cm;2級種可適當縮小行距。播種時,需在已做好的畦面上開溝定向播種。播種深度為4~5cm,然后覆土耬平,澆水。澆水后,應(yīng)及時噴灑除草劑。一般每畝用33%除草通乳油100~150m L,對水60~75kg,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畦面上。最后用遮陽網(wǎng)遮蔭,早晚掀開,白天覆蓋。出苗后立即掀掉遮陽網(wǎng)。
3.1.5 組織培養(yǎng)法。可通過葉片、葉柄、根和花序產(chǎn)生愈傷組織,再誘異不定芽快速繁殖。將葉片、葉柄等切下,用0.1%汞溶液滅菌10min,無菌水沖洗數(shù)次,切成1~2m2的小塊,接種到N6+1mg/L 2,4-D+蔗糖4%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室溫度28±2℃,20天后外植體切口上便出現(xiàn)球狀愈合傷組織。2個月后愈傷組織長大,這時將愈傷組織轉(zhuǎn)移到N6+萘乙酸0.2mg/L+細胞激素0.5mg/L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分化芽最好。無激素培養(yǎng)基也能分化出苗。0.6~0.8cm的愈傷組織經(jīng)過2個月的培養(yǎng),平均可分化出10株苗,3個月可分化出30株以上小苗,稍延長培養(yǎng)期,小苗即可生根。
3.2.1 適時定植。4~5月份將小苗移栽到花盆里,澆足定根水后將花盆放置在蔭涼處約1周。2~3天后澆施1次淡液肥。海芋栽培比較粗放,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細沙土盆栽均可。土壤疏松、肥沃、基肥充足時,葉片肥大、葉色翠綠。
3.2.2 肥水管理。4~10月份的生長季節(jié),必須追施液體肥料,每周1次,尤其應(yīng)當加大氮肥的施用量。缺肥時,葉片小而黃。海芋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huán)境,4~11月要多澆水,25℃以上生長迅速。干燥環(huán)境對其生長十分不利,在栽培中,應(yīng)多向其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在海芋的生長季節(jié),寧濕勿干;而冬季休眠期,應(yīng)盡量控制澆水,移入室內(nèi)即可安全越冬。
3.2.3 陽光。6~10月需要遮蔭,遮去50%~70%的陽光。濕潤、半陰和肥料充足,葉片才能長出原有的特征,大而舒展,植株壯觀挺拔。海芋雖然喜生長在半陰環(huán)境下,但是長期置于客廳、臥室等處,由于光照不足,對植物生命活動有著很大影響,植物許多器官的形成都與光照強度有著直接關(guān)系,光照不足或無光,植物節(jié)間特別長、葉子不發(fā)達且小、缺少葉綠素而呈現(xiàn)黃色。
3.2.4 換盆。第2年清明節(jié)過后,將海芋搬出室外,以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迅速恢復(fù)生長。2周以后換盆。將盆土灑濕后脫盆,除去根部泥土,將病根、爛根剪掉,然后上盆,用配好基肥的新土覆蓋,澆透定根水后放置陰涼處約1周,2~3天后澆1次淡肥水。
3.3.1 選擇地塊。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的地塊。
3.3.2 育苗。大田育苗一般采用分株法、播種法、球莖法、組織培養(yǎng)法。
3.3.3 整地作畦與施肥?;室?,以長效有機肥為主,每畝可施腐熟欄肥5000kg或雞糞肥2000kg,餅肥300kg,復(fù)合肥30~40kg?;嗜嫒鍪?,與土壤充分混合。畦寬100cm,溝寬30~40cm,畦高40cm。
3.3.4 適時定植。4~6月均可進行。待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將幼苗大小分級,同級的定植在一起,株距55~60cm,行距65~70cm,每畝定植1500株左右。一般在下午3~5時進行。定植后,澆透定根水,2~3天后,澆1次稀糞水。
3.3.5 田間管理。⑴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后,每周澆施1次糞水,增加氮肥施入量。夏季高溫時,要經(jīng)常澆水,葉面灑水,一般在早晨或下午進行。⑵植株整理。生長季節(jié)海芋一般8~12天長出1片葉子,所以每個月要將老黃葉、病葉和多余的葉剪去,留3~4片葉子即可,以利通風透光,減少水分蒸發(fā)。⑶適時遮蔭。海芋是喜陰、不耐強光的植物,在7~9月,一定要及時用遮陽網(wǎng)遮去50%~70%的太陽光。否則,葉片易被灼傷。⑷中耕除草。澆定根水4~5天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深7~10cm,2周后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深3~5cm。以后每月進行1~2次中耕除草直到植株封行。⑸越冬保溫。大田越冬的主要保溫措施是搭塑料大棚。10月底將海芋重新移栽,株距25~30cm、行距30~40cm,澆透定根水。11月下旬扣棚,棚寬6m、高1.8~2.0m。
生長期病蟲害較少。休眠期常見的有:軟腐病,多發(fā)生在根莖基部,可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3000倍液噴灑,傷口處可多噴;白絹病,初期癥狀為葉子枯黃,不滴水,莖干癟,土壤表層和根部有白色須狀物。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重點噴在植株的中、下部及地面;蚜蟲,用吡蟲啉防治,防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