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廣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太原030013)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反復使用大劑量化療藥物對靜脈瓣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易發(fā)生水腫疼痛而產生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痛苦,影響患者化療的順應性,而且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醫(yī)療糾紛。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們應用如意金黃散溻漬預防化療性靜脈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80例,均有明確組織學或細胞學診斷,均接受了靜脈化學藥物治療,隨機平均分配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50.5歲;肺癌15例,胃癌10例,結直腸癌8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5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8.6歲;肺癌16例,胃癌8例,乳腺癌6例,食管癌3例,結腸癌7例。最終完成觀察的患者例數對照組40例,治療組39例,脫落的1例是因患者溻漬后出現皮疹反應而終止溻漬,故將其剔除。
化療方法:治療組與對照組化療方案、劑量及用藥途徑相同。非小細胞肺癌選用GP[吉西他濱(GEM)+順鉑(DDP)]方案;胃癌、結腸癌選用FOLFOX[五氟尿嘧啶(5-Fu)+奧沙利伯(L-OHP)]方案;食管癌選用PF[順鉑(PPD)+五氟尿嘧啶(5-Fu)]方案;乳腺癌選用DA[多西他賽(TAT)+阿霉素(ADM)]方案。均常規(guī)化療,21天為1個周期,4個周期為1個療程。所選方案均有1~2種血管刺激性藥物。
處理方法:治療組:化療藥物輸注同時給予中藥溻漬,溻漬至化療藥物輸注后2h。如意金黃散(由大黃、黃柏、天花粉、蒼術、白芷、厚樸、陳皮、天南星、姜黃、甘草研成)適量用蒸餾水調成稠糊狀,在穿刺點上方2cm外沿血管方向涂抹,一般長10cm、寬4cm、厚2mm,覆蓋3層紗布后用膠布固定,然后用20ml注射器噴灑適量蒸餾水于紗布上。對照組:單純化療。兩組在保肝及支持治療上保持一致。用藥4個周期后評價血管。
靜脈炎分度標準[1]:0度:注藥靜脈走向皮膚及血管無任何改變;Ⅰ度:注藥靜脈走向皮膚微紅,長度不超過10cm,無分支,血管彈性無改變;Ⅱ度:注藥靜脈走向皮膚深紅色或淺褐色,長度不超過10~20cm,有分支,血管彈性輕度下降;Ⅲ度:注藥靜脈走向皮膚深褐色或黑色或脫皮,長度過肘,有多個分支,血管彈性明顯下降;Ⅳ度:注藥靜脈走向皮膚呈深褐色或黑色并脫皮,血管萎縮變細,彈性消失,閉鎖。
兩組化療患者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治療組39例,其中0度27例,Ⅰ度9例,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0例,總發(fā)生率30.8%;對照組40例,其中0度15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2例,Ⅳ度1例,總發(fā)生率62.5%。
治療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為30.8%,對照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為62.5%,且程度較治療組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毒副反應:1例患者如意金黃散溻漬后約1h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瘙癢,頸部可見紅色皮疹,立即去除溻漬藥物,同時肌肉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半小時后癥狀緩解。其余患者未見不良反應。
西醫(yī)學認為,引起化療性靜脈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藥物因素、醫(yī)務人員操作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藥物因素,如化療藥物的毒性、濃度、pH值等。刺激性化療藥物會對注射部位或沿靜脈走行處產生刺激,引起炎癥,導致注藥靜脈紅、腫、疼、痛,甚者形成管壁硬化和色素沉著。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化療性靜脈炎歸屬 “惡脈”、“脈痹”等范疇。中醫(yī)認為,化療性靜脈炎系辛熱類藥物在特定條件下轉化為火熱毒邪,灼傷耗損陰血津液,產生瘀血痰濁,阻塞氣血所致。故其病機為:經脈創(chuàng)傷、火熱毒邪外侵、氣血瘀滯,致使熱、毒、痰、瘀互結,脈絡阻塞。治療:一則“行氣血,通血絡”,運用通脈散瘀的藥物,改善末梢循環(huán),增加局部血流量及血液流速,解除血管痙攣,改善組織缺血所致營養(yǎng)失調和代謝障礙[2];一則“瀉熱毒,寧血絡”,運用性質寒涼、具有清解熱毒作用的藥物,可以減輕熱毒藥物對機體造成的損傷,故臨床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的處方用藥多選擇具有活血化瘀及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
元代齊德之的《外科精義·卷上》載:“溻漬法,瘡瘍初生經一二日不退須用湯水淋射之。在四肢者,溻漬之”。并指出其作用原理為:“夫溻漬瘡腫之法,宣通行表,發(fā)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有蕩滌之功,此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币虮痉ㄒ鸦继幗萦谒幰褐?,所以以四肢、軀干皮膚的疾患為宜。在古代,溻漬療法是溻療和漬療的組合,溻是將飽含藥液的紗布或棉絮敷于患處,漬是將患處浸泡于藥液之中,前者相當于現代常用的濕敷法,因兩法往往同時進行,故合稱之溻漬法?;熜造o脈炎發(fā)病血管為化療藥物輸注血管,故應用溻漬法在該血管上進行預防,藥物可直接發(fā)揮作用,局部治療,方法簡便,副作用少。
如意金黃散處方來源于《外科正宗》,方用天花粉清熱、消腫為主藥;姜黃、白芷、天南星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大黃、黃柏清熱燥濕;陳皮、蒼術行氣燥濕,共為輔藥;甘草清熱解毒、消腫,為佐使。諸藥研為細末,共奏清熱解毒、消腫祛瘀、托毒生肌、燥濕止痛之功。毛平等[1]研究表明,該藥局部外敷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起到消腫、抗炎等作用。王紅等[3]研究表明,金黃散(膏)局部用藥有很好的透皮作用。
石萍報道腫瘤化療淺表靜脈炎發(fā)生率達60%以上[4]。本研究表明,如意金黃散溻漬組患者化療性靜脈炎發(fā)生率為30.8%,Ⅱ~Ⅳ度靜脈炎發(fā)生率7.7%;對照組靜脈炎發(fā)生率達62.5%,Ⅱ~Ⅳ度靜脈炎發(fā)生率32.5%。由此可見如意金黃散溻漬可明顯降低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及程度。
[1]毛平,夏卉莉.如意金黃貼膏與如意金黃散消腫止痛功效的比較研究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4,10(5):46-48.
[2]鞠立霞,陳喆,任榮政.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研究進展.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5,3(6):491-494.
[3]王紅.淺析“如意金黃散(膏)”的透皮系統.天津中醫(yī)藥,2005,22(1):57-58.
[4]石萍.中醫(yī)藥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研究進展.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8):218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