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為特征,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筆者多年來一直采用刺絡拔罐配合藥物治療此病,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20例患者,全部來自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住院和門診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病程3天~2周。病損部位左上肢3例,右上肢2例,左腰部8例,右腰部7例。
病損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針在病灶區(qū)域點刺,在皰疹病灶的頭尾兩端可適當深刺 (可有效阻止帶狀皰疹病損部位的進一步擴展),然后選取適宜的火罐在所點刺部位采用閃火法拔罐15min。然后給靜脈輸注抗病毒 (筆者選用阿昔洛韋注射液0.5g)和活血化瘀藥物 (筆者選用燈盞細辛注射液30ml),口服維生素B1和B12(肌肉注射也可),并外敷抗病毒藥物 (筆者選用阿昔洛韋乳膏),共治療5日。
3.1 療效標準 痊愈:疼痛消失,皰疹消退,皮損干涸結痂;顯效:患處疼痛明顯減輕,能入寐,皰疹消平,紅斑色退;有效:患者疼痛減輕,皰疹變小,紅斑色減;無效:患處疼痛不減,皮損及伴隨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3.2 治療結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治療1次痊愈2例;2~3次治愈14例;4~5次治愈4例。后4例患者均系耳后面部發(fā)病,無法刺絡拔罐,只能采用普通針刺配合藥物治療。隨訪5例年齡偏大者,均未遺留后遺神經痛。
王某,女,66歲,農民。2012年5月4日入院,住院號503451。主訴:左側脅肋部皰疹、劇痛一周。一周前左側脅肋部出現水泡,患處持續(xù)性劇烈疼痛,尤以夜間為甚,以致夜不能寐。檢查:痛苦面容,左側脅肋部涂有大量爐甘石洗劑,擦拭后可見部分完整皰疹如黃豆大,皰液混濁。部分皰疹已干癟、結痂。診斷:帶狀皰疹。治療如前述。第1次治療后,自覺疼痛明顯減輕,當夜即能入睡。共治療4次,皰疹全部干癟,結痂而愈。
帶狀皰疹中醫(yī)稱蛇串瘡,或稱蛇丹,又因其每多纏腰而發(fā),又名纏腰火丹。并因為肝氣郁結、脾經濕熱蘊積、或兼感毒邪、或因體質虛弱,血虛肝旺,濕熱毒盛,致氣血凝滯不通而疼痛,并外溢肌膚而現紅斑、水皰。治法當以清利濕熱、行氣活血為主。三棱針點刺肌膚以后加火罐,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局部新陳代謝,有激發(fā)經氣、溫通經絡、化濕止痛之功,兼有開門祛邪之力。刺絡拔罐結合抗病毒及活血化瘀營養(yǎng)神經藥物具有見效快、療效好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