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榮昌縣昌元鎮(zhèn)南大街54號,402460于先覺
重慶市榮昌縣聯(lián)合養(yǎng)蜂場于2010年組織350群西蜂到甘肅的靈臺采集狼牙刺蜂蜜。5月上旬入場,6月上旬轉場時,生產蜂蜜14,000 kg,每群蜂平均產蜜40 kg,生產蜂王漿10,500 kg,每群蜂平均產漿30 kg,生產蜂花粉7,000 kg,平均每群蜂生產花粉20 kg,獲得蜜、漿、粉三高產。我們的經驗如下:
我們的蜂群放在有豐富的蜜源,避風向陽,無積水,離開人畜、煙火、化工廠以及農藥影響的地方,蜂場附近常有流水,既為蜜蜂提供采水,也可以滿足人的生活需要。交通方便,有利于蜂產品的運銷。
蜂群春繁期是蜂群管理中最主要、最復雜的階段,特別是早春氣溫低且不穩(wěn)定,如果管理不當,容易發(fā)生蜜蜂孢子蟲病、麻痹病、歐幼病、蜜蜂蛹病等。因此,春季繁蜂期,要特別做好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和蜂巢保溫等工作。對蜂群要加強飼喂,飼喂優(yōu)質無污染的蜂蜜或優(yōu)質白砂糖及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以增強蜜蜂的抵抗力。
蜂群越冬會出現(xiàn)失王現(xiàn)象,會有很多老蜂死亡落于箱底。開春后。選擇晴暖無風天氣,對蜂群進行一次快速全面檢查,以了解蜂群越冬飼料消耗狀況、蜂王損失情況等,對貯蜜不足蜂群要及時補入大蜜脾。無王群及時介紹儲備蜂王或結合群勢調整,并入它群。借全面檢查之機,把箱底死蜂、碎蠟渣、霉變物質等清除干凈,這樣既保持群內衛(wèi)生,又減少蜜蜂清理死蜂等的工作負擔。
蜜蜂經過越冬后,會重新認巢,為平衡強弱群間的群勢,進行蜂群群勢調整,蜂群在未做爽身飛翔前是調整平衡群勢的好機會。為了有利于蜂群有效保溫繁殖和抵御病害,群勢調整要掌握早春適當密集,蜂多于脾的原則。
蜂群群勢最弱也在3足框以上的蜂場,可以免去相互間調整,待繁殖到新老蜂交替初期再強弱互補調整群勢,平均群勢在3框蜂左右,強弱群勢相差又很懸殊的要進行調整,以強補弱。群勢太弱,保溫和哺育不足,蜂王產卵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群勢在3足框以下的需把1~2框蜂的弱群組成雙王群繁殖,以利于保溫加強繁殖。
群勢調整的方法:全面檢查摸底,待蜜蜂安靜后,把強群的蜜蜂連脾提出,輕輕放入弱群隔板外,注意不要把蜂王帶出,次日把該脾移到隔板內即可。蜂群中多余巢脾,可在晴暖午后將蜂抖凈于蜂箱內,抽出,即達到密集群勢目的。
在越冬期間蜜蜂一般不出巢排泄,糞便積聚在腸道中,使腸道膨脹。當氣溫達到一定溫度,蜂王便開始產卵,蜜蜂將巢內育蟲區(qū)溫度調整在34~35℃,蜜蜂飼料消耗增加,使蜜蜂腸中糞便積累增多。為了保證蜜蜂的健康,到了越冬后期,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蜜蜂飛翔排泄。
一般選擇晴暖無風,氣溫在8℃以上的天氣,取下蜂箱上部的箱外保溫物,打開箱蓋,讓陽光曬暖蜂巢促使蜜蜂出巢飛翔排泄。根據蜜蜂飛翔情況和排泄的糞便,可以判斷蜂群越冬情況。越冬順利的蜂群,蜜蜂體色鮮艷,飛翔敏捷,排泄的糞便少,像高粱米粒大小的一個點,或是線頭一樣的細條。越冬不良的蜂群,蜜蜂體色暗淡,行動遲緩,排泄的糞便多,排泄在蜂場附近,有的甚至就在巢門附近排泄。如果越冬之后的蜜蜂腹部膨脹,就爬在巢門板上排泄,表明該蜂群在越冬期間受到飼料不良或潮濕的影響;如果蜜蜂出巢遲緩,飛翔蜂少,飛翔無力,表明群勢衰弱。對于不正常的蜂群,應該盡早開箱檢查處理,對于過弱蜂群應及時合并。
蜂王產卵以后,9天內會出現(xiàn)封蓋子脾,治螨工作必須在子脾封蓋前結束,否則螨潛入封蓋子脾內,就不容易徹底防治。這次治螨的目的是消滅越冬初期未防治徹底的蜂螨,這是一年中最早的治螨。選晴暖午后進行,用殺螨劑一號或速殺螨按說明書要求使用,噴霧蜂體,每脾約用藥液50 ml,隔周再用藥1次。為了防止蜂螨產生抗藥性,提高藥效,以上兩種殺螨藥物可隔年輪換使用。藥液當天配制,當天用完。
早春夜間氣溫常降到0℃以下,與育蟲區(qū)溫度相差懸殊。雖然通過密集群勢,蜂群自身保溫能力有所加強,但在氣溫高時,蜂群子圈擴大,寒潮來時,蜂群護脾不利,就會凍傷子脾。即使有些受凍的封蓋子脾勉強出房,新蜂健康狀況也不好。因此,早春蜂群的保溫尤為重要。蜂群的保溫方法有箱內保溫、箱外保溫及巢門調節(jié)。
(1)箱內保溫:把巢脾集中于蜂箱中央,雙王群則集中于隔堵板兩側,兩側各加隔板,隔板用釘子暫時固定住,防止塞草時隔板內傾。兩側空間用草把塞實,框梁上先覆蓋一層布,蓋上副蓋,副蓋上面再蓋上棉墊或草簾。箱內保溫物可以隨氣溫升高、蜂巢的擴大逐步撤除。
(2)箱外保溫:用紙糊嚴箱縫,封閉紗窗,箱底墊草,蜂箱左右和后壁用草簾包住,再用農用塑料薄膜把整排的蜂箱蓋住,箱后的塑料薄膜用箱角壓住,箱前可以翻動。晴暖的白天翻開,讓工蜂進出,低溫陰雨和夜晚蓋上,防寒祛濕。注意留出巢門,不要堵塞。箱外保溫在蜂群發(fā)展到一定群勢,外界氣溫升高、穩(wěn)定時全部撤除。
(3)巢門調節(jié):巢門是蜂群調節(jié)巢溫的主要機關,氣溫較低時,冷空氣容易從巢門進入。寒潮期間和夜晚應縮小巢門,弱群的巢門夜晚可以全部關閉,第二天再打開。
豐富的營養(yǎng)是蜜蜂健康繁育基礎,為了保證蜂群健康、快速繁殖,定地飼養(yǎng)的蜂群在緊脾調整蜂巢前2天,對全面檢查時缺花粉的蜂群,應給蜂群插入1張粉脾,緊脾時留下此脾。無花粉脾,繁殖開始后要及時飼喂花粉。給蜂群保溫時,留在箱內的巢脾每脾應有蜜0.5~1 kg,蜜不足的要及時進行補喂。達到此標準的可進行獎勵飼喂,并定期及時給蜂群補充飼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氣溫低和陰雨天,蜜蜂采水困難,還要給蜂群喂水。
(1)喂糖漿或蜜水:在調整群勢的當天傍晚,就可以用糖(蜜)與水按1∶1配成糖漿(蜜水)獎勵飼喂蜂群。早春獎飼開始時,因子脾少,飼料消耗少,可隔天1次,每次飼喂量50~100 g。飼喂方法最好是采用框梁飼喂,也可將較淺的飼喂器放在隔板外側的保溫物上和覆布下,飼喂器中放一些浮草,覆布與框梁之間橫搭幾根1~2 cm粗的木條,使蜜蜂便于通行。飼喂時只需掀開覆布一角,將糖漿(蜜水)倒入,不使巢溫散失。對缺蜜蜂群或進入新老蜂交替,子圈擴大,飼料消耗增加,蜂群出現(xiàn)飼料不足的要進行補足飼喂。早春補飼最好是給蜂群加入本場上年選留的封蓋蜜脾,如果沒有,也可用溫糖(蜜)水灌脾補喂。氣溫較高時,再用飼喂器飼喂。補飼糖(蜜)水的比例為2∶l,喂量也可適當加大,以蜂群第二天可采完為宜。注意不明來源的蜂蜜,應先消毒再用于飼喂蜂群。配制糖漿時,可加入適量酒石酸或檸檬酸,含量為1‰,這樣有助于蔗糖轉化為單糖并預防結晶。
(2)喂花粉:目的是給蜜蜂和幼蟲補充蛋白質飼料。最理想的方法是給蜂群飼喂上一年秋季保留下來的花粉脾。但花粉脾數(shù)量有限,需給蜂群進一步飼喂天然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
粉喂:將消毒過的干凈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加入少量潔凈蜂蜜或糖漿,攪拌均勻,制成松散的細粉粒,將其撒入巢脾上半部分的巢房中,再往巢房里噴少許蜜水,將該脾放入蜂巢邊脾內側,讓蜜蜂自行采食。粉喂適合氣溫穩(wěn)定,蜜蜂增長、擴巢時使用。
餅喂:將消毒過的干凈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加入適量蜂蜜或濃糖漿,充分攪拌均勻,軟硬適度,做成餅塊,放置于框梁上,讓蜜蜂自行采食。適合早春氣溫較低時飼喂蜂群。飼喂時,最好在花粉餅上面貼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能使花粉餅保持柔軟,不易結塊,又能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
液喂:將奶粉、豆粉、酵母粉等花粉代用品加糖漿約10倍,經煮沸晾涼,每群于傍晚用飼喂器喂100 ml。該飼喂方法,可結合獎勵飼喂進行。
(3)喂水:水是蜜蜂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蜜蜂的新陳代謝,營養(yǎng)運送、分解、吸收,廢物的排泄都離不開水。春季氣溫不穩(wěn)定,如遇數(shù)天寒潮低溫,工蜂不能外出采水。缺水嚴重時會導致蜂群脫子,蜜蜂如采回不潔凈的水,還會導致蜂群患病。因此,喂水工作非常重要。喂水方法除蜂場設置采水器外,還可采用箱內喂水或巢門口喂水等方法。
箱內喂水:在蜂箱內隔板外,或箱底放置飼喂器,倒上清水,蜜蜂自行采水。
巢門口喂水:在巢門口放一裝滿清水的小口瓶,內放一脫脂棉,一頭浸在水中,一頭引入巢門口,讓蜜蜂在巢門口采水。此方法多在早春低溫陰雨天,蜜蜂不能出巢采水時使用。
給蜂群喂水,最好加入少量食鹽,濃度不超過1‰,也可適量添加些維生素,有利于蜂群健康。
有效擴大子圈,增加子脾數(shù)量,是春繁階段的重要任務,但此時外界氣溫不穩(wěn)定,并且變化較大,蜜粉源狀況亦變化較大,如果盲目擴大子圈,加脾擴巢,氣溫降低時,蜜蜂護不住脾,會使子脾受凍,繁育出的蜜蜂健康狀況不佳。因此,必須因群、因時制宜,靈活運用擴大子圈,增大蜂巢的技術。
(1)擴大子圈:蜂王產卵,從巢脾中間開始,螺旋形擴大,呈圓形,常稱子圈。子圈面積大,表明培育蜂子多。因此,在管理中要設法擴大子圈。在氣溫較低的早春繁蜂,為保證子脾內蜂子的健康,只能適當擴大子圈。在剛開始繁殖時,只有少數(shù)幾個巢脾上有子,可采取割開子脾周圍蜜蓋,讓蜜蜂采食后產子來擴大子圈,不要急于加脾擴巢。繁殖一段時間后,子脾位于巢脾陽面一端,在蜂脾相稱的條件下,可把中間的巢脾調頭,使整個子球拉長,不久蜂群就會擴大子圈,幾張脾的子球就會變圓變大。
(2)加脾擴巢:繁殖初期蜂多于脾的蜂群,一般在子脾上有2/3巢房封蓋,或有少數(shù)新蜂出房時加第一張脾。新加的第一張脾,應是育過蟲的半蜜粉脾,加到蜂巢外側,這樣既為蜂群補充了飼料,遇到寒潮襲擊,蜜蜂又可退到原來的子脾上保溫。
當新蜂大量出房,氣溫較高并穩(wěn)定后,便可加第二張脾。第二張脾可加到邊脾與邊二脾之間,此后每隔3~4天加1張脾,直到加到8~9張可基本滿足蜂王產卵。蜜蜂滿箱后,便可及時加繼箱。初加繼箱時,巢箱放6~7張脾,繼箱放3~5張脾,巢脾向箱內一側靠攏。雙王群加繼箱,巢脾向中間集中,中間為蛹脾,兩側為蜜脾。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再加脾時,加在巢箱內子脾外側。
初春加脾時正值寒潮,要盡可能避開,可拖延寒尾暖頭加脾。在子脾增長過程前期,有適當蜜源,蜂群出現(xiàn)蜜壓脾時,可以加巢礎造新脾,這時是筑造優(yōu)良新脾的好時機。蜂群不僅造脾快,而且造出的新脾雄蜂房少,子脾面積也容易擴大。造脾加礎位置,一般在邊三、邊二脾之間。
春季是蜜蜂常見病的高發(fā)期,除采用上述管理措施積極預防外,對蜂場周圍環(huán)境欠佳,過去有過發(fā)病史的,針對易感染的常見病和原先發(fā)生過的疾病,在生產季節(jié)到來前,結合飼喂,應進行藥物預防,用藥2~3次,每次間隔2~3天。在蜂場日常管理和蜂群檢查時,要留意觀察巢內外情況,出現(xiàn)病兆及時處理。查找病因,盡快治療,并對發(fā)病蜂群進行隔離,以免蔓延擴大,造成嚴重損失。
入場前,我們在重慶市榮昌縣采油菜蜜,蜂群發(fā)展到每群平均10~12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