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彤
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59例治療和護理
孫彤
探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59例治療和護理,采取相應的個性化護理,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康復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護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結構的改變,近幾年來,在臨床中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有逐年增加趨勢,臨床診斷與治療復雜,護理配合必需受到重視,通過精心的護理并配合臨床治療,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病例均來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住的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93歲,平均年齡67.8歲。患者均為慢性起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患肢發(fā)涼、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肢體營養(yǎng)障礙、嚴重者足或趾發(fā)生潰瘍或壞疽,繼發(fā)感染,導致全身中毒癥狀。從癥狀上看,主要表現(xiàn)是間歇性跛行,行走困難,靜息痛等。老年人由于行走較長距離后才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因此往往得不到重視,有人甚至出現(xiàn)癥狀后被當作一般的腰腿痛或缺鈣而長期誤診,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目的在于增加肢體的血液供應,改善缺血狀態(tài),緩解臨床癥狀,恢復肢體功能,降低截肢,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血管重建是最直接改善患肢血液的方法,藥物治療成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治療方法同時護理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2.1 飲食護理 臨床治療中要注意患者飲食,要保持患者良好的飲食和足夠的營養(yǎng),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注意飲食的結構。飲食是人體攝取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指導飲食護理體現(xiàn)藥物與食療的有機結合。患者由于肢體疼痛而睡眠不足,食欲下降,加之肢端潰爛壞死,發(fā)燒,身體消耗量很大,膳食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熱量及高維生素類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尤以綠菜、海帶、海蟄、紫菜、木耳、洋蔥、大蒜等對本病有益。忌食辣椒、胡椒、酒類、肥肉、動物油、動物內(nèi)臟、奶油、巧克力等食物。多喝水或淡茶水,可以減少腸內(nèi)膽固醇的吸收。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饑過飽,忌飲濃茶。
2.2 心理護理 患者因疼痛較重,患肢腫脹而擔心愈后,告誡患者要樹立樂觀的態(tài)度,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guī)律,避免憂郁悲憤,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患肢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捏壓患肢,轉移疼痛,致使血流受阻,癥狀加重。因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解釋,疼痛時不能擠壓患肢,應保持患肢舒展,使血流通暢。做為醫(yī)護人員一定要態(tài)度和藹,關心體貼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關護理問題,處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用典型的治愈病例現(xiàn)身說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使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使之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3 戒煙及鎮(zhèn)痛 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吸煙是肢體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發(fā)病因素。積極做好宣傳,吸煙是該病的獨立因素,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強烈收縮,吸煙后可見毛細血管痙攣,血流緩慢,在敏感人中,血流可完全中斷。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嚴格戒煙應作為肢體缺血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措施與調(diào)護的重要內(nèi)容,絕對戒煙是遏制病情惡化的重要措施。評估疼痛的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如意念分散療法,轉移注意力法,松馳療法等。這樣心情就會變得平靜、開朗,對患者的康復和生存質(zhì)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2.4 患肢護理 主要原則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觀察患肢皮膚溫度、顏色、是否腫脹、有無發(fā)黑、潰爛壞死、疼痛程度等。患肢應防寒保暖,避免損傷皮膚,勿穿過緊鞋襪,避免患肢受壓,患肢抬高20°~30°,注意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有破潰者注意無菌換藥,預防感染。應保持患肢舒展,使血流通暢,每天給予溫水泡足,水溫控制在38度以下,告訴患者用手試水溫,勿用足趾試水溫,以免燙傷。保暖可促進血管擴張,但應避免用熱水袋、熱墊或熱水浴與患肢直接接觸,因熱療使組織需氧量增加,將加重肢體病變程度。加強巡視病房,尤其是夜間,及時為患者患肢保暖添加蓋被。避免足部碰撞、壓傷,修剪趾甲時不要損傷甲床、甲溝,一旦發(fā)生外傷或有足部真菌感染時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發(fā)展。并應進行患肢鍛煉:患者取平臥位,患肢抬高約45°,保持2~3 min,然后將患肢沿床邊下垂3~5 min,再放平患肢2~3 min,同時進行踝部和足趾的活動,每日鍛煉數(shù)次,每次5~6回,以便更好地恢復患肢機能。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如能按照上述的要求進行相應的鍛煉,十分有利于患肢的恢復,同時減緩甚至是暫停下肢病情的發(fā)展,運動練習后常觀察到病變部位的溫度升高,皮膚顏色得到改善,說明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運動鍛練應在全身運動鍛練的基礎上,著重進行肢體遠端的運動,可促進側肢循環(huán)的建立,以疼痛的出現(xiàn)作為活動量的指標。這些對于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加快患者的康復是十分明顯的。
綜上所述,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病程長、治療困難、痛苦大、致殘率高,因此在治療和護理上都非常棘手。護理人員只有掌握該病的病因,給予及時的治療和合理的護理,可減輕患者的痛苦,縮短療程,早日康復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1]鐘美鳳,伍惠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壞疽的換藥方法及護理.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17:73.
[2]張柏根,張皓.慢性下肢缺血疾病面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8(9):518-519.
[3]羅小云,吳慶華.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診治進展.心肺血管病雜志,2005,24(2):122-124.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