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南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襄陽441000)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3 cm以內(nèi)的骨折,此部位系松質骨和密質骨的交界處,是解剖薄弱的地方,在遭受外力時易發(fā)生骨折。在涉及到關節(jié)面的骨折時,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小夾板術、外固定支架術,容易出現(xiàn)復位情況不佳及術后功能恢復效果不佳的情況。因此,手術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筆者采用切開復位鎖定加壓接骨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患者20例、21側,現(xiàn)將結果 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20例患者均為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2011年1月至12月上肢骨科切開復位鎖定加壓接骨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住院患者,診斷按文獻[1]執(zhí)行。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齡19~75歲,平均(42.457±8.45)歲;按照AO骨折[1]分型為A2型2側,A3型3側,B2型2側,B3型7側,C1型3側,C2型2側,C3型2側。無開放性骨折。
1.2 治療方法 手術在臂叢或全身麻醉下進行?;颊哐雠P位,患肢外展置于手術臺上,上臂扎止血帶。17側采用掌側入路,2側采用背側入路,2側C3型骨折采用掌背側聯(lián)合入路。所有手術皆由同一術者完成。(1)手術入路:①掌側入路,在橈側腕屈肌和腕伸肌橈骨掌側邊緣做縱行直切口進入,注意保護橈動脈和正中神經(jīng)。②背側入路,沿橈骨縱軸方向,起自Lister結節(jié),向近端延伸,在橈側腕長、短伸肌肌腱與拇長伸肌肌腱之間切開伸肌支持帶,將橈側腕長、短伸肌肌腱向橈側、拇長伸肌肌腱向尺側拉開。暴露骨折斷端,在C臂的配合下,恢復掌傾角及尺偏角后將骨折復位,予鎖定加壓鋼板內(nèi)固定。(2)術后處理:術后第2日對傷口進行換藥,拔出負壓引流裝置。同時口服本院自制中藥伏貞膏(黃芪、山藥、茯苓、枸杞子、女貞子、菌靈芝、冬蟲夏草、焦山楂、蜂蜜),外敷中藥傷科黃藥(梔子、紫草、黃連、薄荷、明礬等),并定期對傷口進行換藥。一般于術后第3日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掌指及指間關節(jié)主動及被動功能訓練。術后2周拆線,開始進行腕關節(jié)的主動功能康復。
1.3 評價標準患者在整復前后和每次復查行標準正側位X線檢查[2],對所有的X線影像用標準的方法 測量撓骨短縮值,掌傾角及尺偏角。分別選取手術前,術后1周作為觀察時間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前后X線評分比較見表1。根據(jù)X線片測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定,所有患者掌傾角、尺偏角、橈骨短縮較術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Dienst功能評估[3]:優(yōu)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優(yōu)良率85.71%。
3.1 橈骨短縮、尺偏角、掌傾角改變對腕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筆者通過臨床手術治療發(fā)現(xiàn),在處理橈骨遠端骨折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1)橈骨遠端骨折后,由于遠端骨質壓縮容易造成橈骨短縮畸形。橈骨短縮造成尺橈關節(jié)遠側的正常解剖對應關系發(fā)生變化,關節(jié)不協(xié)調,關節(jié)面接觸應力改變,同時增加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的張力。這些因素會造成尺橈遠側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在手術過程中應糾正橈骨短縮,復位是應特別注意,避免愈合后出現(xiàn)腕部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及腕關節(jié)僵硬等癥狀。(2)正常情況下橈腕關節(jié)面有9~20°的掌傾角和20~35°的尺偏角。此2個生理角度與腕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和關節(jié)功能密切相關,當橈骨遠端骨折后時,角度容易發(fā)生改變,導致中腕關節(jié)不穩(wěn)及尺腕關節(jié)的損傷,手術中結合C臂應盡可能恢復。
表1 患者治療前后X線評分比較(分,±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X線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
時期尺偏角(°)橈骨短縮值(mm)手術前46.07±0.8655.10±1.200手術后19.05±1.10*1.89±0.676*n掌傾角(°)20(21側)2.70±1.35 20(21側)12.40±1.250*
3.2 鎖定加壓接骨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優(yōu)缺點鎖定加壓鋼板釘板之間通過螺紋鎖定,骨折端的穩(wěn)定源于板釘之間的成角穩(wěn)定,板釘之間的整體穩(wěn)定相當于內(nèi)固定支架,鎖定加壓接骨板與螺釘之間有鎖定螺紋,具有較強的抗拔出能力,固定強度明顯增加,鎖定后不會將骨折塊拉向接骨板,因此接骨板即使未貼近骨折塊,仍可維持骨折端復位后的位置,可有效避免骨折復位再移位或復位丟失,但是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存在神經(jīng)及肌腱損傷的可能性,且部分伴有粉碎性骨折及骨缺損,因此需要植骨,給患者增加了經(jīng)濟負擔。所以筆者認為在進行橈骨遠端復位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認真閱片,選擇合適的復位方法 (小夾板、外固定、內(nèi)固定),在治療時應盡可能恢復其解剖結構,避免進一步的組織損傷及提供臨時穩(wěn)定的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3.3 中藥對骨折的影響骨折術后,患者氣血兩虛,抵抗力下降,“腎主骨、生髓”、“腎藏精、血為精所化”,茯貞膏中黃芪補氣固表、利水退腫、生?。簧剿?、茯苓健脾益氣,可增強免疫功能,預防術后感染,改善骨髓微循環(huán);枸杞子、女貞子、菌靈芝具有補肝益腎之功效,促進造血功能;冬蟲夏草大補元氣,對骨折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諸藥合用,能起到補氣養(yǎng)血、補肝益腎之功。術后由于局部血循障礙,導致傷肢局部腫脹,傷口出血,配合傷科黃藥能有效消除腫脹止血。方中梔子有止血、消腫之功;黃連具有瀉火解毒之效;紫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薄荷為辛涼性發(fā)汗解熱藥,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用傷科黃藥濕敷于切口處,能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預防傷口感染。中藥的內(nèi)外同治,有效緩解了術后出現(xiàn)的腫脹、傷口出血、傷口感染等情況,加快了患者恢復的時間,縮短了病程。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有明顯優(yōu)勢,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復好。應用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可明顯加速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輕術后疼痛的程度。
[1] 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
[2] Higgins TF,Dodds SD,Woife SW.A biomechanieal analysis of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distal radial fraetures with calcium-Phos Patebonecement[J].Bone Joint Surg Am,2002,84(9):1579-1586.
[3] Dienst M,Wozasek G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Res,1997,(338):16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