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勝杰
近年來基層在合理用藥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qū),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尤為突出,無病吃補藥、保健藥,身體稍有不適立即服藥,并且患病后總想服廣告新藥、貴重藥、進口藥(合資藥),這種無病吃藥、喜新厭舊、貪貴求洋、自主用藥的需求,遠遠背離了合理用藥的原則,而且漸漸成為一種社會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我們認為廣泛宣傳教育用藥知識,對他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有必要?,F(xiàn)將老年人用藥常見誤區(qū)總結如下。
1 吃藥跟著廣告走
近年來,新藥廣告頻頻見,因此有些老年患者在用藥上也經(jīng)不起廣告的誘惑,一味求新。其實,當今有些廣告宣傳,為了造成廣告效應夸大其辭,雖然新藥不斷出現(xiàn),但不少舊藥仍未被淘汰,不應該懷疑其療效和安全性。老年人的機體各種器官機能處于減退狀態(tài),對于一些多發(fā)疾病,如果選擇合適的藥物服用可以達到緩解、控制疾病發(fā)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那些過度宣傳是不可信的。
2 自己開藥方治病
藥在治病的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老年人更要重視科學用藥。有些人憑著自己多年吃藥得來的一些“經(jīng)驗”,自行買藥打針治療。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沒病變成了有病,小病變成了大病,慢性病變成了久治不愈的重癥病。
3 藥只治療不致病有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藥去治療疾病,而忘記了藥物的毒性,特別是老年人機體功能處在衰退狀態(tài),長期大量多品種用藥會引起新的疾病。
4 保健品是安全的現(xiàn)在市面上保健品泛濫,好的對治療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但有很多保健品是濫竽充數(shù),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危害健康,耽誤病情錯過治療時機。
5 身體稍有不適就用藥
老年人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器官的功能也相應的減退,出現(xiàn)一系列老年病。如腦萎縮,骨關節(jié)的退行性變,事實上這些疾病用藥根本改變不了病癥。不少老年人認為疾病能夠痊愈,全是藥物的作用。其實藥物只是人體戰(zhàn)勝疾病的一種武器,要驅除疾病,全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而藥物只是起一個增援部隊的作用。因此,老年人不要隨便用藥,以免產(chǎn)生抗藥性,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卻因為抗藥性的產(chǎn)生而失去了應有的消炎殺菌作用。
6 認為用藥品種越多,效果越好
老年人體弱多病,往往多數(shù)人還同時患有幾種疾病,認為把藥都吃了就好病,這是不科學的。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據(jù)統(tǒng)計,同時使用5種藥物以下的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y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藥數(shù)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wěn)定后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7 認為滋補藥有益無害
不少老年人,特別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費醫(yī)療的老年人去醫(yī)院看病,往往要求醫(yī)生開營養(yǎng)滋補類藥物來吃,以為凡是滋補藥都能強身健體,多吃有益無害。其實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虛證”,如果濫用補藥,反而會違背祖國醫(yī)學“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用藥治病原則,反而會擾亂人體的陰陽平衡,引起新陳代謝失調。
如把維生素當做營養(yǎng)類藥長期大量服用,會導致各種中毒反應。血壓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長期服用人參、鹿茸之類的補品,會引起血壓升高,流鼻血等。因此“是藥三分毒,藥補不如食補”才是應用滋補藥的基本理念綜上所述談談老年人用藥原則。
7.1 藥物的選擇首先必須明確是否需要用藥,盡量使用無毒性或毒性低,不良反應少的藥物。聯(lián)合用藥方案應盡量簡單,防止過度和濫用藥物。
7.2 藥物的劑量應適當減少藥物的劑量,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大到合適的劑量,一般使用成人劑量的1/2-3/4,最好根據(jù)患者腎功能降低的情況來調整藥物劑量。
7.3 劑型和給藥途徑以口服為主,并選用適合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藥物劑型,在給藥途徑上,應從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點及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考慮,以口服及靜脈注射為主。
7.4 給藥間隔和療程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出現(xiàn)退行性減退,對于藥物的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應適當延長給藥間隔。在病情緩解后治療藥物應及時減量,并適時停藥。
7.5 不良反應除了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外,老年人容易發(fā)生精神癥狀,體位性低血壓等,而且對某些藥物的毒性反應,可能并無預兆癥狀。因此,在使用利尿劑、降壓藥、降糖藥時,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7.6 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同時患有一種以上疾病而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治療,所以很容易發(fā)生藥物的相互作用。因此,總的原則是可以不配伍應用的盡量不配伍使用,若需要配伍也應盡量簡單,盡可能減少所配伍藥物的品種和數(shù)量、次數(shù),盡可能減少由于藥物相互作用而發(fā)生不良反應。
7.7 用藥指導老年人往往不能主動表達不良反應,需要臨床醫(yī)生主動詢問和密切觀察,應做好老年患者的病史記錄及用藥史的記錄。尤其對于門診患者,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屬叮囑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