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玲 榮維娜 季悅
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臨床護理體會
郭秀玲 榮維娜 季悅
目的探討腎病綜合征的護理方法。方法選取60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分析。結果60例患者經治,完全緩解34例,部分緩解15例,總有效率80.3%。結論經臨床治療水腫減輕或消失,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合理飲食,適當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適量運動,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消除焦慮因素;預防并發(fā)癥。
腎病綜合征;護理
腎病綜合征多種腎臟疾病的共同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常伴有高度水腫、高脂血癥[1]。是因多種病因、不同發(fā)病機制致多種不同病理類型的腎小球病變引起。選取臨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臨床護理體會分析如下。
本組60例均為腎病綜合征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齡16~68歲,平均36歲;病程1~2年。臨床表現為外周水腫,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癥和低白蛋白血癥,典型血生化包括血清白蛋白及全血清總蛋白減低和血漿膽固醇升高。初次發(fā)病36例,復發(fā)24例。
2.1 一般護理 嚴重水腫伴胸腹腔積液,出現呼吸困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半坐臥位。因臥床可增加腎血流量,使尿量增加[2]。下肢水腫患者應抬高肢體,減輕水腫。臥床期間為防止肢體血栓形成,應協助患者進行肢體的屈伸運動。待病情緩解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有高血壓的患者,應限制活動量。老年患者改變體位時不可過快,防止直立性低血壓的發(fā)生。
2.2 病情觀察 準確記錄患者24h出入水量,觀察水腫部位、范圍、程度、特點及消長情況,注意體重的變化;動態(tài)觀察尿液、血液、電解質、腎功能等檢查;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尤其是體溫、血壓的變化,一旦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時,應警惕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或急性腎功能衰竭;觀察有無并發(fā)癥的癥狀,如一側肢體腫脹明顯時,應考慮該側肢體靜脈血栓形成,如出現發(fā)熱、咳嗽、咳痰等征象,則提示呼吸道感染,應及時報告醫(yī)師進行處理。
2.3 飲食護理 合理的飲食構成應能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和減輕腎臟的負擔,應特別注意蛋白質的合理攝入。長期高蛋白飲食會加重腎小球高灌注、高壓力、高濾過,從而加重蛋白尿、加速腎臟病變的進展,故現已不主張應用。腫時低鹽飲食。應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蛋白質的攝入量。少進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油脂,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及魚油,以及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豆類等。意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鐵、鈣)的補充。應多食富含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新鮮蔬菜水果。
2.4 用藥護理 腎病綜合征患者因血漿蛋白低,尤其是狼瘡性腎炎患者,需要以大劑量,滴注時速度宜緩慢,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觀察利尿藥、激素及細胞毒藥的療效及副作用。在應用滲透性利尿劑和血漿清蛋白期間應記錄尿量,觀察腎功能。激素的使用副作用較大。在治療前應與患者及家屬多溝通,需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在激素治療中應注意觀察血壓、體溫的觀察和嘔吐物大便的觀察,以便及時發(fā)現消化系統有無出血等癥狀。老年人身體較弱,應激性較高,更容易發(fā)生應激性的消化道潰瘍出血、休克等情況。還需要同時觀察有無細菌或真菌的繼發(fā)感染??鼓幱^察是否有皮膚、黏膜、口腔、胃腸道等的出血傾向,發(fā)現問題及時減藥并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停藥。
2.5 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水腫的皮膚受摩擦或損傷。告訴患者皮膚不宜用力擦洗,以防破損,定期換內衣褲。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經常更換體位,作受壓部位皮膚按摩。
2.6 并發(fā)癥護理 用激素治療時,不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因其不能預防感染,反而可能誘發(fā)真菌二重感染。一旦出現感染,應及時選用敏感、強效及無腎毒性的抗生素。根據病情,若嚴重感染難控制時應考慮減少或停用激素。當血液出現高凝狀態(tài)時應給予抗凝劑如肝素,并輔以抗血小板藥如雙嘧達莫。一旦出現栓塞時,應及早給予尿激酶或鏈激酶溶栓,并配合應用抗凝藥。溶栓、抗凝治療時應避免藥物過量導致出血。因水腫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腎血流量下降,誘發(fā)腎前性氮質血癥,經擴容、利尿后多可得到恢復,少數病例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為少尿甚或無尿,擴容、利尿無效。
2.7 心理護理 本病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患者可能會出現悲觀、焦慮、失望等不良情緒。許多患者因不能忍受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常私自停藥。治療若不能做到足量、足療程,就會影響治療效果。指導患者要以樂觀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持之以恒地治療才能穩(wěn)定病情、緩解病情。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感受,對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在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了激素和細胞毒性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通過臨床護理工作,維持正常的體液平衡,血清蛋白在正常范圍內,無感染,有自我防護意識。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157.
[2]尤黎明.內科護理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67.
150000黑龍江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