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珂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河南安陽 455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和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它以滲出液潴留在中耳腔而無急性感染為主要特征,其發(fā)病原因不甚明確,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對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術治療,長期隨訪有完整資料的106例110耳,報告如下。
1991年10月~2011年10月,門診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06例110耳,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齡30歲~65歲,平均47.5歲。均經鼓氣耳鏡、純音測聽、鼓室壓圖檢查確診,除外鼻咽部占位病變及鼻腔疾患。發(fā)病時間為1~6個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鼓膜穿刺3~5次不愈。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常規(guī)消毒后,在鼓膜前下象限切開,吸除鼓室內積液,地塞米松溶液沖洗鼓室腔,放入中耳長效通氣管(江蘇無錫程馮新科技開發(fā)研究所)。囑患者 d3、d14、d30來院復查。及時吸除中耳分泌物,如遇干痂堵塞管口,可沖洗使之通暢。
我們一般不主動取管,而是待其自行排除,中耳通氣管在耳內保留期為3個月~21個月。
治愈:后中耳通氣管脫落,聽力恢復正常,鼓膜標志清,鼓室壓圖成A形曲線。有效:中耳通氣管脫落,中耳積液復發(fā),反復置管,能保持應用聽力。無效:反復置管多次,轉化為粘連性中耳炎,達不到應用聽力。
本組患者4例發(fā)生中耳感染,經取出中耳通氣管,抗菌消炎,鼓膜穿孔自動愈合;2例遺留鼓膜穿孔,經鼓膜修補術后,鼓膜愈合。無論是中耳感染或鼓膜穿孔,只要不是反復置管,鼓膜愈合后與正常鼓膜比較未見明顯異常。
治愈33耳,占30%(33/110)。其中置管1次治愈者20耳、2次治愈者10耳、3次治愈者3耳。有效66耳,占60%。置管脫落,中耳積液復發(fā),反復置管,最多者置管>10次,病程達10~15年,能保持應用聽力。無效11耳,占10%,反復置管多次,轉化為粘連性中耳炎,聽力達不到應用聽力。
分泌性中耳炎為臨床常見病,其規(guī)律為兒童發(fā)病率較高,12歲以后發(fā)病率逐漸降低;30歲后發(fā)病又逐漸增多,因此被認為是“難以治愈”的疾病。自從1954年Armstrong介紹鼓膜置管術以來,其間雖有爭議,但一直沿用至今,已成為分泌性中耳炎最有效的手術方法之一,其治療效果已被肯定[1]。
與兒童相比,成年人患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所不同,兒童患者以咽鼓膜機械阻塞和腺樣體慢性感染因素為主。變態(tài)反應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有關中耳積液中細胞和細胞因子的檢測結果證實了中耳腔內變態(tài)反應的存在,但對分泌性中耳炎與變態(tài)反應之間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爭議卻很大,至今變態(tài)反應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確切的發(fā)生率仍然是未知的[2]。本組患者單耳患病遠多于雙耳(102:4)。與兒童患者雙側發(fā)病較多不同,成年人患者似以咽鼓管功能障礙為主要病因,這在我們行鼓室沖洗時大多數患者均感覺鼻咽部有刺激甚至有液體可以證實。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質的應用和激發(fā)內源性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性在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礙中的作用,雖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思路[3],但直到目前還無法真正應用臨床。激光鼓膜造孔術[4]雖有療效,但其維持中耳通氣的時間遠不能和鼓膜置管術相比,且設備昂貴。
置入中耳通氣管后,鼓室負壓得以改善,鼓室積液得以清除。使咽管兩端的壓力平衡,利于其功能的恢復,且可以預防鼓膜內陷粘連。鼓膜置管術雖不能完全治愈分泌性中耳炎,但可以保持應用聽力。且病程越短,置管越早,效果越好;年齡越大,置管越晚,效果越差。本組病例反復置管后形成粘連性中耳炎者年齡均>50歲,發(fā)病時間在3個月以上方才置管者。
本組病例行鼓膜置管術后多年觀察,其并發(fā)癥為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硬化、局部萎縮與凹陷,但未出現一例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且治愈的患者鼓膜愈合后與正常鼓膜相比未見明顯異常。因此鼓膜置管術還是比較安全有效的,對保持患耳應用聽力具有重要作用。
[1]Kalcioglu MT,Cokkeser Y,Kizilay A,et al.Follow-up of 366 ears after tympanostomy tube insertion:Why is it draining[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128:560-564.
[2]趙守琴,薛玉斌.變態(tài)反應與分泌性中耳炎.見韓德民主編.2009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10.
[3]Chandrasekhar SS,Mautone AJ.Otitis media:treatment with intrabasalaerosolized surfactant[J].Laryngoscope,2004,114:472.
[4]唐旭蘭,周慧群,殷善開.CO2激光鼓膜造孔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近期療效觀察[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5):499-500.